食品理化检验实习课,就是理化实验课。也就是说在每周四的上午时间,是我们去百川楼做实验的时间。
早上七点半起床,八点钟出门。清晨的阳光灿烂无云,扎上头发,穿上过膝的白大褂,走着将近五分钟的路程,路过八栋宿舍,路过食堂,路过九栋宿舍,到达百川楼,踏入电梯乘上六楼,坐在实验室里等老师关上棕色的亮漆大门,一早上的实验就开始了。说是一早上,其实不过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刚开始进入实验室,满满的都是兴趣与好奇,想要自己动手操作的想法也恍如打了鸡血般空前热烈,可随着实验流程进一步的加深,以及仪器设备的缺乏,之前的满腔热血犹如一整盆的冷水浇灌,瞬间熄灭。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触到具体的设备进行实际的操作,在一堂长达两小时的实验课中,真正来往操作的同学也就是那几个,而其余的大多数则化身为新一代低头族把实验室的另一角占据,手机屏幕是清一色的墨绿画面,彼此间团结合作,合二围一,势必要为队友夺下一丝生机,既安静又和谐,俨然一副积极向上的场面。每当有老师路过,也只是无奈的扫一眼,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愿不愿意动手实际操作纯属自愿,谁也无法强迫。
大学期间最喜欢的就是做实验,最不喜欢的也是做实验。特别是在团队一起操作的时候,积极的同学会包揽所有,在最后给你一份数据,就是本实验的结果,甚至整个过程中你连仪器的模样都不知道。对于学渣来说,只要最后的考试能够通过,就算实验室都进不去也没关系,一切都不重要。这是学渣的梦想。但是做了实验就必须写实验报告,这无疑又成了学渣的噩梦,于是,就算平时不说话,可每到下一次实验的前一天,再陌生的人也会在好友列表里抖动着小窗口,跳到你的屏幕上,第一句会出现在吗,紧接着第二句就是实验报告借我抄一下。
同学间似乎早已默认了这种相处模式。实验室里的实验报告,或多或少,或正或错,都是大同小异,删删减减,东拼西凑,就呈现在了老师的办公桌上,其中对错,一无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