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海讲15:君子所以慎独
代海涛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释义:
啥叫“诚其意”?就是不要自欺欺人,要本性真实诚恳,就像厌恶脏乱恶臭的东西一样本能的反感,要像喜欢姿色美人一样一见倾心,如果一切都发自内心,本能条件反射的那样就好了,这就是自我美好的谦德,简单真实,最有魅力。
所以,君子慎独,君子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的。相反那些品德低下的小人,则会自律性极差,在没有人看管时就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还喜欢自吹自擂好不害臊。
殊不知,别人看你,通过你的行为就能看见你的心肝脾肺肾,掩盖有什么用呢,根本掩盖不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完全是他内心的真实反映,掩盖是掩盖不住的,也没有一点好处。这样的小人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心里想的和行动做的知行不合一,所以君子必须慎独,就是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在没有人看到的自我独处时,也要内心真诚,行为正直。
曾子说:“处处都有十只眼睛盯着你,处处都有十只手指指着你,你难道只能这样才能做好吗?”
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可以修养身心,如果两者兼顾,就能使心胸宽广无忧,身体舒泰安康,这样的生活多好啊!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海讲:
孟子在《孟子》一书里写了这么一段话,说人人都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才是人的良知良能,才是人的天性。然后他举例说,比如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走进了一个村子,看到一个小孩坐在井沿上玩耍,突然小孩一头栽进井里了,这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一定会有本能去捞一下的反应,这个本能的无意识的捞一下反应,就是人最原本的天性,这是人最美好的良知。王阳明十分推崇这个“恻隐之心”只说,他写了大量文字来解读这个义理,直接导致他发明了一个伟大的“致良知”学说。
王阳明在《心解大学》时,更是用大量篇幅来写“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这两句,因为这也是他开创“致良知”学说的最重要一个诱因,他说人的良知良能就是这个“本能的自然条件反射”,《大学》里最先提出来了一一诚其意。
君子所以慎独,人人都听过这句话,几乎妇孺皆知,他就是要我们提高自律意识,做到自我管理,就是在没人的地方我们也不乱来,即使我们的权力大到没有人管的住,我们也不胡作非为。做错事了,就不能掩盖,要实事求是的认错改过。《弟子规》里说: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有错误,改正过来,就当没有发生过,既往不咎,可是你要故意掩盖起来不承认,那可就是罪加一等。所以态度要诚恳,诚其意,正其心,善莫大焉。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行为举止就是一个人内心的一面镜子,我们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我们要做自己所说,说自己所做,不能罔顾事实,也不能夸大其词,诚意,就是态度要正,心意要诚。
总不能像曾子说的,我们都“被人用目光盯着,用手指指着”才能把事情做好吧!自我认知,认知到这些,就会心态好,心态好的人,自然安居乐业,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