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增广贤文》有言:“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
家中的老人本就是顶梁柱,只要有他们在堂,我们又何必日夜担忧呢?只要把他们服侍好就可以了。
这种观念,在中国社会延续了上千年的时间。同时,它也让“孝”的理念深入到人心当中。可以说,孝的本质,便是以“尊老”为主。
尊重家中的老人,这是好事,也是我们要大力弘扬的传统优秀文化。只不过,我们要在“尊重”之前加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愚孝”。
大多人都觉得,尊重老人就是完全听老人的话,没有个人的主见。
像这样的想法,那是要不得的。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道德优良者,也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保持自身的主见了。
要知道,这世间既然存在德高望重的老人,那也肯定存在做作无德的老人。一切,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所谓“老人无德,影响三代。”家中出现这几类老人,会让你的家庭走下坡路。
02
只顾自己享乐的老人,会加重儿孙的负担。
《都挺好》中的苏大强,永远只想着自己。买房,并非是为了后代,而是为了自己享乐。到处乱花钱,并非是为了后代,而只是为了自己享乐。
因此,他把苏家这趟水搅浑,让三个儿女活得狼狈不堪。这,就是“自私享乐”的老人的消极影响。
对此,相信很多人会反驳,老人辛苦了这么多年,难道连享乐的权利也没有吗?
其实,老人有享乐的权利,但不能只顾自己享乐而不顾子孙后代。有些时候,多想想儿孙,这才是长辈该要做的事儿。
如果一个家庭中只有他自己,那他只顾自己享乐,那也无所谓。可是,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众多儿孙后代,那老人家就不能自私自利了,而是需要自律简朴,为后代做好榜样。
一个只顾自己享乐的老人,他的子孙后代也会学他的那一套。到最后,整个家庭都会变得自私自利起来。这对于家庭发展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03
过分“偏心”的老人,会影响家庭的团结。
做人适当偏心,比如说帮扶比较穷的孩子,那问题不大。因为每个人都有偏心的时候,况且,帮助贫穷的子孙后代也是长辈需要做的事儿。
但是,做人“过分”偏心,且不计后果,那就有问题了。
曾经见到过这么一个老人,特别喜欢小儿子,从而对大儿子和二儿子不屑一顾。甚至在立遗嘱的时候,还想把百分之五十的身家全部给了小儿子。
就是这样的做法,引发了家庭的争斗。如今,小儿子和两位大哥针锋相对,谁也不让谁,反正各方有各方的道理,各执一词。
像这样的老人,你觉得他做得对吗?绝对做得不对。就算做不到一碗水端平,也需要做到尽量公平。不然,会引起激烈的家庭争端。
身为长辈,能别偏心,就不要偏心。至少,家庭中的子子孙孙都流着自己的血脉,没必要做出偏心哪一方的行为。这,要不得。
04
“我行我素,不听人劝”的老人,会让儿女难堪。
有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药物特别苦涩,但它绝对有利于治愈病症。毒药特别甘甜,但它绝对能置人于死地。
真话绝对难听,但它有利于你人生的发展。甜言蜜语特别好听, 但它会阻碍你未来的进程。
无论人到了哪个年纪,绝对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听人劝”,不要做出我行我素的举动。否则,会影响家庭的安稳。
比如说家中的长辈特别固执,只要他认定了某件事,就算十头牛也拉不回头。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其实,你也没办法。遇到偏执的老人,你也只能认栽了。要知道,一旦他做出了什么损害家庭的行为,那你是劝不住的,就只能承受不必要的后果了。
所以说,老人,还是多听别人的意见,切勿走了极端。
05
蛮横无理,极度利己的老人,会影响子孙后代。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莫过于“相互妥协”。
夫妻之间需要妥协,父子之间需要妥协,家人之间更需要妥协。不懂得妥协,那家人之间的矛盾只会愈演愈激烈,根本没有转弯的余地。
比如在“金钱”问题上,家中的老人非要买好几万元的保健品,根本不听从儿孙的建议。这个时候,你根本劝不住,就只能乖乖地把钱交给老人了。
如此行为,就只能让他们愈发变得蛮横无理。说得严重一点,人是得寸进尺的生物。蛮横无理到了极致,不过是“极度利己”罢了。
无论是长辈也好,还是儿孙也罢,尽量别做出“极度利己”的行为。适当利己是可以的,可过分自私自利,就容易影响家庭的和谐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