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曲线可同构为遗传,第二曲线则对应着进化后的新物种。
变异+选择=新物种
创新+选择=第二曲线
我十分欣赏一句话:“只要将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会出现。”
整个过程自然而然,他走的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必然结果。”这是我在《成为乔布斯》这本书中读到的最美的一句话。
创新并非创造全新的事物,而是把不同的事物关联起来,合成新事物的过程。
熊彼特进一步阐明了这种新组合涵盖的5个方面:“生产出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新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换言之,在熊彼特看来,任何经济结构都可以拆解为产品、技术、市场、资源和组织这5个基本要素。将这些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便可称之为创新。我将这种创新的方法论,命名为“组合创新”。
纵观整个20世纪,科学技术最大的进步便源于找到了物理学、信息学和生物学3大学科中的基本要素。这3个学科的发展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的框架均由最基本的组织单元组成。比如,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元,字节是信息的最小单元,基因则是遗传的最小单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同学科的同构性,正是因为拆解到了最小单元,这3个学科得以蓬勃发展。
“组合创新”归根结底就是拆解基本要素,然后重新组合。因此可以说:“拆解基本要素的能力,是创新的基本功。”就好比同一个事物,在普通人眼里是混乱的一团,在高手眼里却能看到条分缕析的基本单元。
“造浪模型”:大浪能够在涨潮时将你抛得很高,也会在退潮时将你狠狠地摔下来。退潮时,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企业如何寻找自己的最佳切入点,在竞争中扬长避短、以弱胜强,具体内容将围绕错位竞争、颠覆创新和边缘分化三大思维模型展开。 这三个模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其中,错位竞争是初创企业的第一法则;颠覆创新是错位竞争的最佳范式,错位竞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颠覆创新是指从低端开始的错位竞争;边缘分化则是颠覆创新的底层定律,解释了为什么颠覆创新会发生。
在克里斯坦森眼中,技术和市场没有所谓的颠覆,只有技术和市场的新组合才具有颠覆性。这里大有熊彼特的组合创新的味道,而所谓的新组合就是“价值网”。
钉钉”植根于商业环境的土壤,相较于“来往”对社交功能的执念,更符合阿里巴巴To B的基因和使命,这也是“来往”失利而“钉钉”成功的原因之一。其实,人生和职场的成长也是如此,只有找到自己的赛道,求同存异,才能走得更快、更稳。正如鲁梅尔特在《好战略,坏战略》一书中所述的好战略的其中一个标准:“找到一个能够扬长避短的领域,放大你的优势,同时让你的劣势变得不那么重要。”
错位竞争不是自甘弱小,而是让棋盘变得更大。
提醒大家注意一点:技术进步不是一种线性思维,而是指数思维,它拥有巨大的加速度。
边缘分化:伟大的创新,永远产生于边缘
《规模: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一书的作者杰弗里·韦斯特,与王东岳先生的观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条曲线上的指数式增长,必将由于临近奇点而崩塌……为了避免崩溃的结果,必须发起新的创新,重启增长曲线,避开即将到来的奇点……创新与曲线转换的发生将越来越频繁。”
组织篇中包含了三大模型,分别是价值网络、组织心智和破界创新。价值网络指的是企业外在的生存结构,组织心智指的是企业为了在这个生存结构中存活而形成的内在思维方式。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都会在无形中形成企业的认知边界,又应了那句话:“你所拥有的,往往就会变成制约你的。”破界创新则拥有非同一般的力量,能够帮助企业突破原有的认知边界,打破“创新者的窘境”,从而拥抱全新的世界。
“你过去的成功,是你未来的最大障碍。”
逻辑奇点+公理化方法=第一性原理
对我个人而言,我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只有两个字——成长。我最恐惧的事情,就是成长受限。”
――《第二曲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