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网站、APP以及小程序如雨春笋,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类型产品了解实时新闻、在线办事、购物学习等满足着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方方面面需求;
另外随着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用户可用于休闲的时间会减少,用户更愿意将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用户在产品的浏览时长是衡量用户对于产品粘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产品运营者会通过不断的优化产品体验、流程、内容等,使得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下面将介绍有关时长的一些指标和应用,供产品运营者更好的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的状态,以及产品对用户吸引程度。
关于时长的指标和应用
次均时长/人均时长
次均时长=浏览总时长/访问次数;人均时长=浏览总时长/活跃用户数(单位:秒);产品运营者可以通过产品的次均时长,来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内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粘性。一般情况下,用户的次均时长会聚焦在一个范围内,不会出现很大的波动(除非近期举办活动,新功能上线、增加了推广渠道等,次均时长的上升或者下降,是对新活动、新功能、新渠道等效果的一种反馈)。
时长分组
时长分组是根据用户在产品上的使用时长进行的分布分析。从时长分组分析了解有多少用户发现了产品的价值,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产品上。又有多大比例用户没有发现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优化空间有多大。比如对于一个资讯类产品,通过时长分组,我们发现有51.39%的用户使用产品小于10秒,10秒对于资讯类产品来说,一篇文章都可能都没有读完(除非文章比较简短),用户就离开了产品,用户也许仅仅通过标题被吸引进来,这时我们就必须采取措施(例如提升内容的质量等)提升这部分用户的浏览时长。
时长分群
根据浏览时长长短,结合访问的内容、来源渠道等其他维度,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粘度的群体。例如按照来源为付费广告,浏览时长大于30分钟以上用户定义为付费高粘度用户,将来源为付费广告,浏览时长小于3秒以下的用户定义为付费低粘度用户。对于付费低粘度用户群基本上打开产品看了一眼就离开了,显然对打开的内容不感兴趣,更不可能为产品产生价值。从下图中,我们发现付费低粘度用户是高粘度用户的40倍以上,这时就需要对比分析两个群体的访问规律和特点,进而调整营销策略以及优化产品。
ps:如何对用户分群可以参照之前发文,用户分群:精细化运营的基础
时长的计算方法
用户从进入产品,会在产品中进行一系列操作,例如进入首页,访问商品列表页/文章列表页/导航页,访问详情页,个人信息页,收藏页等,最后退出,用户的浏览轨迹可以用下图简单描述:
页面浏览时长
第二个页面访问时间减去第一个页面的访问时间,计算出第一个页面的浏览时长
浏览总时长
网站:最后页面访问时间减去第一个页面访问时间
app:进入后台的时间减去启动app时的时间
小程序:离开小程序的时间减去进入小程序的时间
如何提升用户浏览时长
这里仅列一些比较重要的建议供参考,更多还需要具体参考实际业务情况和运营情况。
1、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互联网市场在不断变化,用户需求也会不断变化,产品要顺势优化内容、结构等。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能够提供给与用户寻找相符合的信息,才能让用户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产品上。
2、产品体验好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珍贵的,用户当然希望花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一个产品打开需要好几分钟等待,或者没有一个好的引导机制,需要在茫茫大海中自己挖掘,又或者还需动脑想这文案写的啥意思等。对于这些,要想办法来避免,提升产品的体验。
3、引导用户点击更多
用户来访问产品,目标不一定很明确,产品适时推荐一些资源,使得用户有的看很重要。例如对于初次访问产品的用户对产品并不熟悉,产品运营者应该可以将自身产品的热门资源摆放到用户可以第一眼看到的位置,方便用户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需要内容或者资源。
文章转至以下公众号,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