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想象,职业培训师在知名培训机构开公开课,从2天学费报价大致上就能断定这位培训师的资深程度。菜鸟培训师刚刚起步,2天的公开课学费报价大概率情况下是要低于资深培训师的。发现这个现象后,本篇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和波特三种竞争战略的角度剖析如何与资深培训师竞争,希望自己浅薄的看法能给到您一点启示。限于本人才疏学浅,不一定能保证的文章的逻辑和推论无懈可击,但一定保证毫无保留地与各位分享自己观察和分析结果。
一件商品或服务在自由市场上流通,价格就是最恰当的价值尺度,换句话说,价格包含一切信息。可别不服气,资深的培训师就是能卖得贵一点,培训机构给资深培训师定的公开课学费定价一定是非常接近学费最优解价格的,在这个最优价格上,培训机构能保证招收到合理人数的学员,资深培训师能保证自己的身价。
当打开手机APP“互动吧”或约课网站“九间课堂”时,会发现很多培训师发布自己的课程,1天课报价大多在500元,600元,很少有超过800元的。仔细查阅这些平台的培训师履历会发现:要么是纯业余选手,要么是刚起步的菜鸟培训师。纯业余选手在某一方面有专长,希望可以在这些平台拓展自己的第二收入来源。纯业余选手敢出来开课勇气是值得肯定的,但毒蛇的说一句,他们课有内容无呈现,让任意一位接受过CIPT的学员去听纯业余选手讲课,闭着眼睛就能挑出一大堆培训呈现的鸡蛋。菜鸟培训师希望利用这些平台给自己锻炼机会,Y老师表示,这真是太聪明的选择!自己将来也会这么玩,各位前辈已走在Y老师前面了。因为从1天课只能报价500,到一天课报价2500,真的需要N次的实战演练,用J大神比较流氓的说法,你先讲个15遍再说。
下面问题来了,作为一个菜鸟培训师,Y老师应该如何把自己的
1)个人培训课程供给曲线往左边移?
供给曲线往左边移 = 课程越来越牛叉,能达到这个要求的老师越来越少。
2)个人培训课程需求曲线往右边移?
需求曲线往右移动 = 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司,愿意支付高价去请我讲这门课。
稍微了解宏观经济学就会知道:生产供给曲线和消费需求曲线是由很多不同要素决定的,比如: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土地、人口、企业家才能三者决定供给曲线、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利率、汇率、对经济发展预期等要素决定了需求曲线。Y老师这次冒充下砖家叫兽,发现一个关键词,居然能同时把供给曲线往左移,需求曲线往右移,它就是:
稀缺性!
提升稀缺性,能同时移动供给和需求曲线。
一方面,提升培训师能讲的课程和课堂呈现的稀缺程度,供给侧曲线左移,培训师的课酬费自然上升。另一方面提升培训师本人稀缺程度,能引起需求曲线往右移动,课酬费自然也会上升。因为你是大腕,想请你来上课的机构很多,大家为争取你的档期而公开报价,价高者得。
好,进一步推理,如何提升稀缺性?
站在上帝视角俯瞰人间,一位培训师上完课(公开课or内训课都可以),在完成一次服务交付和现金的流转后,一定会有三个主体:
1)培训师本人
2)培训师的课程内容
3)培训 课堂呈现
窃以为,要提升稀缺性,无非就是从这三方面入手,要么提升培训师本人的稀缺性,要么提升培训课程内容的稀缺性,要么提升课堂内容的稀缺性。
第一,提升培训师本人的稀缺性
Y老师不才,斗胆提出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
培训师本人的稀缺性 = 效用价值 + 品牌溢价
效用价值 = 用菲利普五级评估模型给培训师交付的课程打分。
品牌溢价 = 付费学员在上课前对这位老师的首次认知。
效用价值背后的含义大家耳熟能详,所以不谈也罢。我们具体谈下品牌溢价。如果是付费学员对老师的认知仅仅是来自培训机构的宣传介绍的话,恕我直言,品牌溢价不会很高。因为大家都是聪明人,站在培训机构一方,他们会穷尽所能把培训师履历包装得无比牛叉(反正付费方不会对培训师履历做尽职调查或证伪调查)。站在学员一方,或许也是知道是有过度包装之嫌的。
Y老师再用大白话重新表述上一段观点:假如哪一天Y老师出去上课, 学员在看到中介机构的培训师介绍我之前,就对他的小伙伴说:
“哇,我知道Y老师!他的公号文章里有好多篇10万+爆款文章,有几篇还被Linkedin收录过的”
“哇,我知道Y老师!他在优酷上做的视频节目我看过,很好玩”
“哇,我知道Y老师!他写过一本很好玩的书,我读过,很有用”
“哇,我知道Y老师!他被电视台邀请去做过访谈节目,很牛叉”
“哇,我知道Y老师!他在X方面很牛叉,我朋友听过他的课,口碑很好”
(以上目前纯属YY,但,这是2年内努力实现的梦想)
如果付费学员对Y老师的首次认知,是通过社会化媒体而非中介机构宣传介绍的话,品牌溢价就很高。举两个例子:例一,德艺双馨的郎教授堪称提升经济学家稀缺性登峰造极的一代宗师,且抛开郎教授学术观点和其他不谈,单从他市场化运营自品牌来说,目前找不出第二位经济学家能能出其左右,所以他老人家出场费2015年看到的数据说是:稳居前三。例二,CIPT班上一位做金融的培训经理同学透露到,刘润出名前和出名后都到她公司讲过课,出名后的课时费是出名前的N倍(N是商业机密,不方便透露,反正大于等于1)
要提升培训师稀缺性,一方面要提升菲利普五级模型中的打分。另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品牌溢价,这点个人认为更重要。效用价值很重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打磨,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磨课,批评与自我批评。品牌溢价更重要,因为别人都只提升效用价值,你不仅提升效用价值,还花时间提升品牌溢价,可能会有丰厚的回报。
顺便说一句,许多培训师或许已经意识到品牌溢价的重要性,但他们没有花时间去提升品牌溢价,从经济学角度上讲是非常理性的,因为
培训师建立“品牌溢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只有时间投入,而没有任何回报,以后也不一定有回报。
Y老师反正是做好连续写2年每周一篇公号原创文章,但不预期有任何回报的。
2年后如果自己所做的努力还是没有回报,我认,愿赌服输。
那就再写2年。
写到这,您可能还是会问:在具体操作层面具体如何提升培训师“品牌溢价”?
我的回答:上面四个“哇,我知道Y老师.....”是目前正在做的,难易程度也按顺序排好了,很难很孤独,供您参考。
第二,提升课程内容的稀缺性
本节尝试用著名的波特竞争战略来分析如何提升课程的稀缺性。
波特教授提出的三种竞争战略是商科学生必背知识之一。当然,“必背”不代表会指导实践。如果用波特竞争战略来把培训师能讲的课分成三类的话,会发现很有趣的匹配。
2.1 成本领先战略
中国大绝大部分企业在这个战略里面玩的炉火纯青,之所以要成本领先,是企业专注于生产,不专注也不擅长营销。众所周知生产环节没啥难度,买设备,招工人,简单培训下就ok了。
多晶硅?你能做,我也能做;风力发电机?你能做,我也能做;皮鞋?你能做,我也能做;
然后比的就是谁成本控制更低。
培训课程里面有N多你能讲,我也能讲的课题,比如,公开演讲,七个习惯,时间管理......
额,隐约觉得,再讲下去要被被人群殴了。我想表达的意思,不是说上面几门课没啥竞争力。而是说,要把这类课讲好真的好难,课程设计,学员体验要提升,要做差异化难度很高。这难度可以类比于:把已经是18块钱一双皮鞋的生产成本,再压缩到16块钱。
当然,如果讲这些课的培训师确实能把这2块钱生产成本省下来,同时别的培训师省不下来的话,那你就可以用16块钱的生产成本把其他人统统干掉。
2.2 差异化战略
同样的主题,讲跟人家不一样的内容,就是差异化。比如J大神提到过时间管理,人家都是搬书到PPT里,有一位差异化培训师专门讲怎么用手机软件管理时间,还有专门给大卖场讲怎么促销的课程,这些都是差异化。
Y老师研究后发现,
差异化本身既是课程的卖点,也是培训机构小步试错,拓展营业收入来源的方法
有些人确实会因为没听过一个新奇的差异化的课,而去听这门新奇的课,注意哦,不是为做积极改变,就是为听这门课讲些什么。比如,来看下这家机构的课程名:
A:“带有'新课'的课题名有趣哇?” B:“有趣的”
A:“想听哇?” B:“想的”
OK,达到目标。
仔细分析后会发现,所有新课的天数都是1天。从这个重要线索可以合理推断中,培训机构大概率是在投石问路。这里面的原理和韩国培训艺人的经纪人公司一样,培养一批而不是一个小鲜肉,因为这批小鲜肉里面有谁可以成为后来的韩庚、鹿晗、张艺兴,培训机构首先是不会知道的,只要有一个培养出来被粉丝(学员)接受,经纪人(培训机构)就赚大了。
差异化是很难的,这里想起来了李笑来在他的付费讲座里提到一个观点:
“不要为差异化而差异化,要找到巨大的且正确的差异化”
李笑来在讲座里举了一个反面例子和一个正面例子。反面例子是:生产6个手指头的手套,差异化但不正确。正面例子是,别人都提出要12000个单词才能去考托福考试,他通过计算机检索统计,计算出只要掌握2500个单词,就可以去托福考试。从12000到2500就是巨大的且正确的差异,从12000到11000就是正确的但不巨大的差异。
好,你的课程跟别人巨大的且正确的差异化在哪里?
就像李笑来在付费讲座中提到的,
“这太难了,我自己经历过后就体会到,这太难找了,但没办法,你要吃这碗饭,就必须找到,如果你找不到,不好意思,实话实说,说明你不适合吃这碗饭,还是去搞点别的吧。”
正确的且巨大的差异化课程,如果能找到,就能提升培训课程内容本身的稀缺性。
这一点,目前Y老师有方向,还没有落地的方案。
2.3 集中化战略
专注于某一特殊领域,找到自己的niche market,不管其他领域。这种类型的课本身就具备很强的稀缺性。比如说,看过专门讲期货量化投资R语言的培训师,这个就属于极少数目标人群。用集中化战略的培训师有一个天生的好处和坏处。好处在于:别人进不来。如果不做期货投资,有谁会没事耗费脑力研究R语言?坏处在于:目标学员范围比较小,课程需求频次少,专职做R语言培训师,估计很难养活自己,所以一定能够要做兼职的。
本节总结,要提升培训课程内容的稀缺性,首先要看自己能讲的课究竟适用于什么战略,不同战略有不同的提升稀缺性的方法。
成本领先战略的课,要想到怎么把18快钱的成本做到16块。
差异化提升稀缺性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难的,因为要找到巨大的且正确的差异,很难。
集中化战略的课,本身就很稀缺。培训师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开辟新的供给曲线。
第三,提升课堂呈现的稀缺性
传统的培训课堂呈现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培训师念PPT / 脱稿讲PPT / 小组讨论 / 写白板纸 / 小组讨论后汇报 / 看视频总结 / 提问和小组回答 / 现场演练。如果自己掏钱(不是公司报销)参加一门付费培训课,培训师仅按照上述呈现套路来上课的话,那就比较亏。因为只有这些呈现方式是已经被大家玩滥掉的培训呈现方式,毫无稀缺性可言。
时下流行的培训呈现方式有:游戏化设计 / 沙盘游戏 / 引导技术在培训中的运用 / 教练式辅导 / 行动学习/ 翻转课堂 / 创新式培训课程设计 / 基于脑科学的培训课程设计等等。特别是针对90后员工的课程,如果不在课堂呈现里放入一些游戏化环节,哪怕你的课程内容再牛叉也有可能被学员砸场,因为90后的混世小魔王们从小贯彻的到底的行为准则是:
我要!我现在就要!我马上就要!
不放入一些游戏环节中“及时反馈,及时奖励”的环节,怎么能搞定90后混世小魔王们?
本文总结
《如何与资深培训师竞争》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跟大家分享了用扬长避短的竞争策略。本篇从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均衡(价格)来讨论如何将自己的课酬费提升的比资深培训师更快更高。简而言之,提升稀缺性。首先,提升培训师本人的稀缺性可以让需求曲线往右移,课程买方愿意支付更高的“心里溢价”来买你的课(参考耐克篮球鞋比国产篮球鞋更有心里溢价)。其次,提升课程内容和呈现的稀缺性可以让供给曲线往左移,因为牛叉的课在市场上毕竟是少数,注意了,这里特别提到是“正确的且巨大的差异”,不是为了差异而差异化。最后,吃个豹子胆抛出一个的观点
如果以提高课酬为行为目标,提升稀缺性的重要程度 > 影响别人做积极改变
设想一个场景:作为公司培训经理 or HRD,你成功地把刘润 or 郎教授请到你们公司来上课...稀缺性可立即感知,积极改变延后或然(不是必然)感知。
请别扔砖头拍过来,因为本来就没打算说服大家接受上述观点,Y老师仅仅是自由表达下观点而已。
好了,《如何与资深培训师培训师竞争系列》文章的下一篇,Y老师想跟大家聊一聊“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竞争策略,敬请期待。
PS 1.0:
就在本文写到这里准备收尾的时候,手机收到一篇微信公号文章推送,截屏如下:
在微信里付费听过他的课,Y老师用当年学电机学/电磁学/C+/金融衍生品学的纯理工科大脑分析他的经历,得出的结果是:置信区间95%以上。
好吧,如果2年时间投入没回报,那就
再投5年,我就不信了...
PS 2.0:
如果您有更好的提升培训师“品牌溢价”的方法,欢迎您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