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意:陈实功,明代医家(公元1555-1636年),字毓仁,号若虚,南通(今江苏)人。幼年即开始学医,对内外诸科,理法方药,悉能通达。尤对外科更为精湛。并对医家的道德学问,待人接物等提出了“五戒十要”。并提出了造孽报病之说。依《太上感应篇》说明了因果的道理,还举出了自己所遇到的若干病例。常喜用外科手术治病,日久术益精,积四十年之经验。而著成此书。自言曰:“余不过方技中一人耳,此业终吾之身,施亦有限,人之好善,谁不如我,可不一广其传,而仅韬之肘后乎?”
内容简介:《外科正宗》系由明代陈实功编著的一本外科专著,成书于1617年。
全书共四卷。卷一痈疽门,从宏观整体论述了痈疽发病的原理,治疗的原则,治疗的方法及分类禁忌等。卷二上部疽毒门,卷三下部疽毒门,卷四杂疮毒门。后三卷分论外科各种常见疾病一百多种,首论病因病理,次叙临床表现,继之详论治法,并附以典型病例及主治方剂组成。书中绘有插图三十余帧,描述各种重要疮肿的部位和形状,最后又介绍了炼取诸药的方法。本书以“列症最详,论治最精”见称。对我们在中医外科理论和临床实行验证中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学习重点:
1、总论生病的原因:盖谓静则生水,动则生火;又
水能生万物,火能克万物,故百病由火而生。火既生,七情六欲皆随应而入之;既入之后,百病发焉。发于内者,为风劳、蛊膈、痰喘、内伤;发于外者,成痈疽、发背、对口、疔疮,此皆言其大略也。
何为痈疽:故成痈者壅也,为阳,属六腑毒腾于外,其发暴而所患浮浅,因病原禀于阳分中。盖阳气轻清浮而高起,故易肿、易脓、易腐、易敛,诚为不伤筋骨易治之症也。疽者沮也,为阴,属五脏毒攻于内,其发缓而所患深沉,因病原禀于阴分中。盖阴血重浊性质多沉,故为伤筋蚀骨难治之症也。凡年壮气血胜毒则顺,年老毒胜气血则险。
痈疽发病的总则:痈疽发背为何生,好好身驱出此形。内被七情干脏腑,忧愁思虑总关心。外又六淫伤气血,风寒暑湿火相临。膏粱浓味多无忌,劳伤房欲致亏阴。故将五脏多乖变,自然六腑不调匀。发于心上多危险,五脏相干事可明。心之已下多成顺,六腑之因亦许评。脾家积毒生肩脊。心经火毒对心临。两肩左右双生发,肺肝积受不虚名。莲子蜂窠防毒陷。腰间肾俞发难生。督脉经虚从项发,俗名对口故相称。何期耳后多生发,夭疽锐毒不非轻。又有脱疽生手足,丹房补术孽根因。慢肿难治焮肿易,总论中间法可凭。诸疮另有分门说,岂许轻于紊此呈。
七情六欲伤人论:七情六欲者,盗人元气之贼也。人能疏于此者,无不多安多寿,人若亲于此者,无不有损有伤,但人能味之者鲜矣。盖情欲之动作,无所不好,无所不为,故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悲伤于魂魄,恐伤肾,惊伤胆。此等七情,皆耗人一身元气之萌孽也。至于六欲者,耳听声音,眼观物色,鼻闻香气,舌贪滋味,心帷大地,意幄万方,此等六欲,皆损人三世钟灵之真性也。又所以为苦、为疾、为夭、为疼,以及休废衰败,诸病诸疮,尽皆出于此等之情欲也。医者患者亦宜慎察之。
六淫伤人论:六淫者,风、寒、暑、湿、燥、火是也。风为四时不正浩荡肃杀之气,发而最能中人;寒乃节候不调、疾风豪雨、冰雪严寒所伤,或口贪生冷之物;暑因亢阳酷日、烁火流金、湿热熏蒸而中,湿从坐卧久阴卑湿之地,或身骤临风雨潮气所侵;燥为阴虚内热,消烁津液,不能滋润脏腑,以致皮肤枯槁、便干为燥;火生于心绪烦扰、醇酒膏粱、房欲不闲所动。此六淫者,皆从外而入之,体实之人遇而不中者有,体弱之人感而随发者多。
膏粱厚味房欲伤人论:膏粱者,醇酒肥鲜炙爆之物也。时人多以火炭烘熏,或以油酥燥煮,其味香燥甘甜,其性咸酸辛辣,又至于涂藏浓料,顿煮重汤,以取其爽口快心,罔顾其消阴烁脏。又得于宠妾满前,精神飞旷,温床浓被,炉火围匡,每至于未饥先食,未冷先绵,快意从心,色力太过,稍有不及,便去兴阳,惟取快意于一时,不觉阴消于平日。况所生是疾者,不起于藜藿,尽属于膏粱,谁识膏粱味短不及藜藿味长,凡知命者,当远之避之,择而用之可也。
治疗痈疽应先灸:痈疽发背怎生医,不论阴阳先灸之,不痛灸至痛,疼灸不疼时。凡疮七日以前,情势未成,元气未弱,不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俱先当灸,轻者使毒气随火而散,重者拔引郁毒,通彻内外。所得火引毒气混合为阳,方能发肿作痛,然后可汗可攻,或消或托,兼求标本参治,必以脉合药,以药合病,如此治之,自然无错矣。故药难执方,全在活法。大抵关节首尾,俱不可损伤元气、脾胃为要。
痈疽者的日用护理:凡疮最忌风寒所袭,初起之时,或已灸之后,俱当用太乙膏盖贴顶上,功效在于拔毒、提顶、提脓、防御风寒不入。冬要温床暖室,夏宜净几明窗。惟忌者,生冷伤脾,硬物难化,肥腻滑肠,故禁之,余随便用也。
生疮者应多用汤洗:凡疮未溃前,或已用照药后,俱要煎葱艾汤每日淋洗疮上一次,甚者早晚二次,使气血疏通,易于溃散。
生疮者溃脓后应扶正祛邪调理脾胃:凡疮溃脓之后,五脏亏损,气血大虚,外形虽似有余,而五内真实不足,法当纯补,乃至多生。盖疮全赖脾土,调理必要端详。脾胃者,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胃主司纳,脾主消导,一表一里,一纳一消,营运不息,生化无穷,至于周身气血,遍体脉络、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借此以生养。又谓得土者昌,失土者亡。盖脾胃盛者,则多食而易饥,其人多肥,气血亦壮;脾胃弱者,则少食而难化,其人多瘦,气血亦衰。所以命赖以活,病赖以安,况外科尤关紧要。善养生者,饮食,调寒暑,戒喜怒,省劳役,此则不损其脾胃也。
痈疽治疗中的灸法:凡疮初起,惟除项之以上,余皆并用艾火,随疮势之大小,灸艾壮之多少,用蒜切成薄片,安于疮顶上,着艾炷蒜上,点火三壮,一换蒜片,初灸觉痛,以不痛似痒为止;初灸不痛,以知痛痒为住。如初灸,全然不觉痛痒,宜去蒜,当明灸之。又阴疮日数多者,艾炷不及其事,以蒜捣烂铺于疮上,以艾亦铺蒜上,点火灸之必知痛甚为效。此为火气方得入里,知痛深处方是好肉。盖艾火拔引郁毒,透通疮窍,使内毒有路而外发,诚为疮科首节第一法也。贵在乎早灸为佳。。
痈疽治疗中的禁止灸的地方:头乃诸阳之首,纯阳无阴之处,凡生疮肿俱有亢阳热极所致,如再加艾火使毒气炽甚,随后反加大肿,最能引动内痰,发之必死,面生疔毒亦然。又有肾俞一穴,在于两腰脊傍,系内肾命根所系之处,此穴发疮,多因房劳素亏,肾水枯竭而成。若再加艾灸,火烁其源,必致内外干涸,多成黑陷,昏闷而死。又有患者元气素虚,发疮多不高肿,其人体必倦怠,精神必短而昏,脉必浮散空虚数而不鼓,此内无真气抵挡火气,如灸之,其人必致昏愦而死。常谓艾火不亏人,此言误之多矣,医者亦宜详察之。
病有三因说:三因者,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此说从于先古,其词意尚有发而未尽者。内因者,皆起于七情蕴结于内又兼浓味膏粱熏蒸脏腑,房欲劳伤亏损元气,乃五脏受之,其病由此内发者,但发之多在富贵人及肥胖者十有八、九。其见症,疮多坚硬,根蒂深固,二便不调,饮食少进,外软内坚,平陷无脓,表实里虚,毒多难出得此者即病症之内伤也,故曰内因。外因者,皆起于六淫体虚之人,夏秋露卧,当风取凉,坐眠湿地,以致风寒湿气袭于经络;又有房事后得之,其寒毒乘虚深入骨髓,与气血相凝者尤重;或外感风邪,发散未尽,遂成肿痛。此肌肉血脉筋骨受之,其病由此外来者,发之多在不善调摄,浇薄劳碌人,十有八、九。见症多寒热交作,筋骨疼痛,步履艰辛,湿痰流毒以及诸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风湿、风温、天行时毒等症,得此者即疾病之外感也,故曰外因。又有不内外因,内无七情干内,外无六淫伤外,何由来也?其病得之于饥饱劳役,喜怒不常,饮食者冷热不调,动作者勤劳不惜,以致脏腑不和,荣卫不顺,脾胃受伤,经络凝滞。故为疾者,外无六经形症,内无便溺阻隔,其病多生于膜外肉里肌肤之间,似瘰疬、痰注、气痞、瘿瘤之属,治法不必发表攻里,只当养气血,调经脉,健脾和中、行痰开郁治之,法为最善。此是三因理之尽矣。
病中调理须知:患者当安定心神,相忘诸念,毋使怆慌,乃保神气不得变乱也。再顺天时,假如夏热坐卧不可为风,忌置水于榻前床下,冬寒须避起居,常要温和,非柴火不可开疮看视,常有寒侵致生多变,又未溃之先,毒气内作,倘有口干渴症者,凉物须当少少与之,以滋蕴热,至脓溃之后;生冷硬物一概禁之,不然伤脾损胃,脓必难成,致疮软陷,又难收敛。饮食须当香燥甘甜,粥饭随其喜恶,毋餐过饱,宜少、宜热、宜浓,方无停滞又得易化故也。如大疮溃后,气血两虚,脾胃并弱,必制八仙糕,早晚随食数饼以接补真元、培助根本,再熬参术膏。如患者脾胃俱虚,饮食减少,胸膈不宽,饮食无味者,用白术膏三匙,人参膏二匙,清米汤空心化服,喜饮者酒化亦可。若精神短少,昏沉多睡,自汗劳倦,懒于动作者用人参膏三匙,白术膏二匙,亦酒化服;如肌肤粗涩,面苍不泽,或大便血少虚秘,以及皮干发槁者,同地黄膏各二匙和服,或饮阳春酒更妙。其功强健精神,顿生气血,开胃助脾,润肌荣骨,此二药功甚非小,大疮不可缺之,实非草药之比,病者当信用之,乃无更变。虚视者,又多反复不常,故有易愈难愈之态,实在乎得此失此之规也。
生病时的禁忌:凡病虽在于用药调理,而又要关于杂禁之法,先要洒扫患房洁净,冬必温帏,夏宜凉帐,庶防苍蝇蜈蚣之属侵之。牛、犬、腥膻、腌腊、熏藏之物,俱能作渴;生干瓜、果、梨、柿、菱、枣生冷等类,又能损胃伤脾;鸡、鹅、羊肉、蚌、蛤、河豚、虾、蟹海腥之属,并能动风发痒;油腻、煎、炒、烹、炙、咸、酸浓味等件,最能助火生痰;赤豆、荞面动气发病,恼怒急暴,多生痞满。饮食太过,必致脾殃;疮愈之后,劳役太早,乃为羸症。入房太早,后必损寿;不避风寒,复生流毒;不减口味,后必疮痒无度。大疮须忌半年,小疮当禁百日,此诚为知命君子也。
业报说:造孽报病说第一百三十六,怪症出与非端,事必因乎有据。《感应篇》曰:若开如是花,便结如是果。
医家五戒第一百五十四:一戒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视者便可往之,勿的迟延厌弃。欲往而不往,不为平易药金,毋论轻重有无,当尽力一例施与,自然生意日增,毋伤方寸。二戒凡视妇女及孀妇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旁,然后入房胗视。倘旁无伴,不可自看。假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视,虽对内人不可谈此,因闺阃故也。三戒不得出脱病家珠珀珍贵等,送家和药以虚存假换。如果该用,令彼自制,入之倘服不效,自无疑谤,亦不得称赞彼家物色之好。凡此等,非君子也。四戒凡为医者,不可行药登山,携酒游玩;又不可片时离去店中。凡有抱病至者,必当亲视。用意发药,又要依经写出药贴,必不可杜撰药方,受人驳问。五戒凡娼妓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己,视如良家女子,不可他意儿戏,以取不正视,必便回。贫窘者,药金可璧。病回,只可与药,不可再去以图邪淫之报。
医家十要第一百五十五:一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药业。或内或外,勤读先古名医确论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机变,印之在心,慧之于目,凡临症时自无差谬矣。二要选卖药品,必遵雷公炮炙,药有依方。修合者又有因病随时加减者,汤散宜近备,丸丹须预制,膏药愈久愈灵,缐药越陈越异。药不吝珍,终久必济。三要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轻侮傲慢,与人切要谦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议怨信,和为贵也。四要治家与治病同,人之不惜元气,斫丧太过,百病生焉。轻则支离身体,重则丧命。治家若不固根本而奢华费用太过,流荡日生,轻则无积,重则贫窘。五要人之受命于天,不可负天之命。凡欲进取,当知彼心愿否,体忍天道顺逆。凡顺取,人缘相庆;逆取,子孙不吉。为人何不轻利远害以妨还报之业也?六要凡里中亲友人情,除婚丧疾病庆贺外,其余家务至于馈送来往之体,不可求奇好胜。凡食只可一鱼一菜,一则省费,二则惜禄,谓广求不如俭用。七要贫窘之家及游食僧道、衙门差役人等,凡来看病,不可要他药钱,只当奉药。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火食者,其命亦难。八要凡有所蓄,随其大小,便当置买产业,以为根本,不可收买玩器及不紧物件浪费钱财;又不可做入银会酒会,有妨生意,必当一例禁之,自绝主怨。九要凡店中所用各样物具,俱要精备齐整,不得临时缺少。又古今前贤书籍及近时名公新刊医理词说,必寻参阅,以进学问,此诚为医家之本务也。十要凡奉官衙所请,必当速去,毋得怠缓。要诚意恭敬告明病源,开具方药。病愈之后,不得图求匾礼,亦不得言说民情,致生罪戾,闲不近公自当守法。以上五戒十要,乃保身家守成之法,故直言而不文当,置于座左,朝夕一览。若有贤能子孙倘遵而行之,则可以成家立业。若不听信,必有饥寒不足之忧。凡人何不预听直待?临时追悔,进退两难,将何及矣!
重点方剂:
内疏黄连汤:治痈疽肿硬,发热作呕,大便秘涩,烦躁饮冷,哕唍心烦,舌干口苦,六脉沉实有力,此邪毒在脏也。急宜服此以内除之,使邪气不得传变经络。 木香 黄连 山栀 当归 黄芩 白芍 薄荷 槟榔 桔梗 连翘(各一钱) 甘草(五分) 大黄 (二钱)水二茶钟,煎八分,食前服,临服加蜜二匙亦可。
双解复生散:治痈疽、发背,诸般肿毒,初起憎寒发热,四肢拘急,内热口干,大小便秘,宜此药发表攻里并效。荆芥 防风 川芎 白芍 黄 麻黄 甘草(五分) 薄荷 山栀 当归 连翘 滑石 金银花 羌活 人参 白术(各八分) 大黄 芒硝(各二钱)水二碗,表症甚者,姜三片,葱头二茎;里症甚者,临服加生蜜三匙和服,为发表攻里双解药也。
清热消风散:治痈疽、诸毒,疮肿已成未成之间,外不恶寒,内无便秘,红赤高肿,有头焮痛,宜服此药和解之。 防风 川芎 当归 黄芩 白芍 天花粉 金银花 甘草(五分) 连翘 红花 柴胡 苍术 陈皮 黄芪 角刺(各一钱) 水二茶钟,煎八分,食远服,妇人加香附、童便炒。以上诸方,痈疽七日以前疮势未成,形体壮实,表里之症相合者宜服,病退即已。如过七日以后,情势已成,便宜用后托里等药,催毒在外,以速其脓,禁前表下之药,损伤元气,致生多变矣。
托里消毒散:治痈疽已成不得内消者,宜服此药以托之,未成者可消,已成者即溃,腐肉易去,新肉易生,此时不可用内消泄气、寒凉等药,致伤脾胃为要。人参 川芎 白芍 黄芪 当归 白术 茯苓 金银花(各一钱) 白芷 甘草 皂角针 桔梗(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脾弱者去白芷、倍人参。
如意金黄散: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凡外科一切诸般顽恶肿毒,随手用之,无不应效,诚为疮家良便方也。天花粉(上白,十斤) 黄柏(色重者) 大黄 姜黄(各五斤) 白芷(五斤) 紫浓朴 陈皮 甘草 苍术 天南星(各二斤) 以上共为咀片,晒极干燥,用大驴磨连磨三次,方用密绢罗厨筛出,瓷器收贮,勿令泄气。凡遇红赤肿痛,发热未成脓者,及夏月火令时,俱用茶汤同蜜调敷;如微热微肿及大疮已成,欲作脓者,俱用葱汤同蜜调敷;如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症等病,俱用葱酒煎调;如风热恶毒所生,患必皮肤亢 热,红色光亮,形状游走不定者,俱用蜜水调敷;如天泡、火丹、赤游丹、黄水漆疮、恶血攻注等症,俱用大蓝根叶捣汁调敷,加蜜亦可;汤泼火烧,皮肤破烂,麻油调敷。具此诸引理取寒热温凉制之。又在临用之际,顺合天时,洞窥病势,使引为当也。
真君妙贴散:治痈疽、诸毒,及异形异类,顽硬大恶歹疮,走散不作脓者,宜用此药。不痛者即痛,痛甚者即止。 明净硫黄(为末,十斤) 荞面 白面(各五斤)。共一处,用清水微拌,干湿得宜,木箱内晒成面片,单纸包裹,风中阴干收用。临时再研极细,用新汲水调敷;如皮破血流,湿烂疼苦等症,麻油调搽;天泡、火丹、肺风、酒刺、染布青汁调搽并效。
(7)回阳玉龙膏:治背疽阴病,不肿高,不 痛,不发热,不作脓及寒湿流注、鼓风久损、冷痛痹风、诸湿香港脚、手足顽麻、
筋骨疼痛,及一切皮色不变,漫肿无头,鹤膝风等,但无皮红肌热者,一概用之,俱有功效。 草乌(炒,三两) 军姜(煨,三两) 赤芍(炒) 白芷 南星(煨,各 一两) 肉桂(五钱) 上制毕,共为细末,热酒调敷,此药有军姜、肉桂、热血生血,既生既热,恐不能散而为害,故有草乌、 南星可以破恶气,祛风毒,活死肌,除骨痛,消结块,回阳气;又有赤芍、白芷,足以散滞血,住痛苦;加以酒行药性,攻通气血,虽十分冷症,未有不愈者。诚为寒灰之焰,枯木之春,大抵病冷则肌肉阴烂,不知痛痒,其有痛者,又多附骨之痛,设若不除,则寒根透髓,寻常之药固莫能及矣。
(8)冲和膏:治痈疽、发背,阴阳不和,冷热不明者,宜用此药。 紫荆皮(炒,五两) 独活(炒,三两) 赤芍(炒,二两) 白芷(一两) 石菖蒲(一两半) 上为细末,葱汤、热酒俱可调敷。
(9)煮拔筒方:治发背已成将溃时,脓毒不得外发,必致内攻,乃生烦躁,重如负石,非此法拔提毒气难出也。羌活 独活 紫苏 蕲艾 鲜菖蒲 甘草 白芷(各五钱) 连须葱(二两)
预用径口一寸二、三分新鲜嫩竹一段,长七寸,一头留节,用力划去外青,留内白一半,约厚一分许,靠节钻一小孔,以栅木条塞紧,将前药放入筒内,筒口用葱塞之,将筒横放锅内,以物压勿得浮起。用清水十大碗淹筒煮数滚,约内药浓熟为度候用。再用披针于疮顶上一寸内品字放开三孔,深入浅寸,约筒圈内,将药筒连汤用大瓷钵盛贮患者榻前,将筒药倒出,急用筒口乘热对疮合上,以手捺紧其筒,自然吸住,约待片时,药筒已温,拔去塞孔木条,其筒自脱,将器倒出筒中物色看其何样,如有脓血相粘,鲜明红黄之色,亦有一、二杯许,其病乃是活疮,治必终愈。如拔出物色纯是败血气秽,紫黑稀水,而无脓意相粘者,其病气血内败,肌肉不活,必是死疮,强治亦无功矣。此法家传,屡经有验,如阳疮易溃、易脓之症,不必用此以伤气血,此法阴疮之用,要在十五日前后,坚硬不溃、不脓者行之最当,此法的有回天之效,医家不可缺也。
(10)洗药方:当归 独活 白芷 甘草(各二钱) 葱头(五个)
用水三碗,煎至药烂,滤清以绢帛蘸汤挹净疮上,随搽贴红黑二膏盖之,洗时切忌风寒为要。常治背疮轻易者,以此代猪蹄汤用,其功亦效。
(11)加味太一膏:治发背、痈疽及一切恶疮,跌扑伤损、湿痰流毒、风湿、风温,遍身筋骨走注作痛,内伤风郁,心腹胸背攻刺作痛,腿脚酸软,腰膝无力,汤泼火烧。刀伤、棒毒、五损内痈,七伤外症俱贴患处。又男子遗精,妇人白带俱贴脐下。脏毒肠痈亦可丸服。诸般疮疖,血气癞痒,诸药不止痛痒者并效。肉桂 白芷 当归 玄参 赤芍 生地 大黄 土木鳖(各二两) 真阿魏(三钱) 轻粉(四钱) 槐枝 柳枝(各一百段) 血余(一两)
东丹(四十两) 乳香末(五钱) 没药(末,三钱) 上十味,并槐柳枝,用真麻油足称五斤,将药浸入油内,春五、夏三、秋七、冬十,候日数已毕,入洁净大锅内,慢火熬至药枯浮起为度。住火片时,用布袋滤净药渣,将油称准足数,将锅展净,复用细旧绢将油又
滤入锅内,要清洁为美;将血余投下,慢火熬至血余浮起,以柳棒挑看似膏溶化之象,方算熬熟。净油一斤,将飞过黄丹六两五钱徐徐投入,火加大些,夏秋亢热,每油一斤加丹五钱,不住手搅,候锅内先发青烟,后至白烟叠叠旋起,气味香馥者,其膏已成。即便住火,将膏滴入水中,试软硬得中,如老加熟油,若稀亦加炒丹每各少许,渐渐加火,务要冬夏老嫩得所为佳。候烟尽,端下锅来,方下阿魏,切成薄片,散于膏面上化尽;次下乳没、轻粉搅均倾入水内,以柳棍搂成一块,再换冷水浸片时,乘温每膏半斤扯拔百转成块,
又换冷水投浸,随用时每取一块铜杓内复化,随便摊贴至妙。
(12)十全大补汤:治溃疡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清、或自汗、盗汗及遍身流注、瘰 、便毒诸疮。久不作脓,或脓成不溃,溃而不敛,若气血不足之人,结肿未成脓者,宜加陈皮、香附、半夏、连翘,服之自消。 人参 黄 白芍 肉桂 川芎 熟地 当归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12)八珍汤:治溃疡诸症。调和荣卫,顺理阴阳,滋养气血,进美饮食,和表里,退虚热,为气血俱虚之大药也。 川芎 白芍 当归 熟地黄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13)补中益气汤:治疡疮元气不足,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或劳倦身热,脉洪大而无力;或头痛而恶寒,或声高而喘,身热而烦,俱宜服此。
黄芪(一钱五分) 甘草(炙) 人参 当归 白术(各一钱) 升麻 柴胡 陈皮(各三分) 麦门冬(六分) 五味子(炒,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一钟,空心热服。
人参养荣汤:治溃疡发热恶寒,或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黄,歙歙短气,饮食无味,不能收敛;或气血原不足,不能收敛。若大疮愈后,多服之不变他症。 白芍(一钱五分) 人参 陈皮 黄 桂心 当归 白术 甘草(各一钱) 熟地黄 五味子 茯苓 (各八分) 远志(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二茶钟,煎八分,食远服。
(15)香砂六君子汤:治溃疡脾胃虚弱,恶心呕吐,或饮食不思等症。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半夏(各一钱)甘草 藿香 砂仁(各五分)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16)八仙糕:治痈疽脾胃虚弱,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及平常无病、久病但脾虚食少、呕泄者并妙。 人参 山药 茯苓 芡实 莲肉(各六两) 糯米(三升) 粳米(七升) 白糖霜(二斤半) 白蜜(一斤).上将人参等五味各为细末,又将糯、粳米亦为粉,与上药末和匀,将白糖和蜜汤中顿化,随将粉药乘热和匀摊铺笼内,切成条糕蒸熟,火上烘干,瓷器密贮。每日清早用白汤泡用数条,或干用亦可。但遇知觉饥时,随用数条甚便,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17)胃爱丸:
治溃疡脾胃虚弱,饮食诸味不喜,用过开胃进食之药不效者,此脾崩之象。宜服之,食进为吉。 云片白术(一两,鲜白者,米泔浸去涩水,切片晒干,同麦芽拌炒) 怀庆山药(一两,肥大上白者,切片用男乳拌湿,候润透,晒,微焙) 上白茯苓(一两,切一分浓,咀片,用砂仁二钱,用茯苓合碗内饭上蒸熟,只用茯苓) 清河人参(一两,制毕晒干,共为细末) 白豆蔻(三钱) 陈皮(用陈老米先炒黄色、方入同炒,微燥勿焦,六钱) 小紫苏(蜜拌透,晒干,微蒸片时,连梗叶切片,五钱) 莲肉(去皮心,切片,五钱) 甘草(炙,三钱)上共为细末,用老米二合微焙碾粉,泡荷叶汤打糊,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清米汤不拘时服。
(18)二神丸:治痈疽脾胃虚弱,饮食不消,大便溏泄必服之。破故纸(微炒香色,四两) 肉果(肥大者,生用,二两)用大枣四十九枚,老生姜四两切片,水浸枣、姜,煮至水干为度;取枣肉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清米汤空心送下。及治寻常肾虚脾泄俱效。
(19)阳春酒:治脑疽、诸发已溃流脓腐尽时,脾胃虚弱,肌肉生迟;或气血原不足,以致肉色淡白,不能长发收敛,宜服此酒生长肌肉,强健脾胃,美悦颜色,滋润皮肤。凡大疮后饮此,不惟却病,亦且延寿。人参(切片) 白术 熟地(各五钱) 当归身(切片) 天门冬 枸杞(各三钱) 柏子仁 远志(各二钱五分)上药,用绢袋宽贮,以无灰好酒五斤,瓷罐内浸至一伏时,每早、午、晚各饮一杯热服。如夏月天炎易坏,不堪久服,将药分作五分,每次用酒一斤随便浸服亦效。如酒将完,药尚有味,再添酒浸饮之,一次以后,药淡无味,不必再浸用之。
(20)桑木灸法:治诸疮毒,坚而不溃,溃而不腐,新肉不生,疼痛不止。用新桑木长七寸,劈指大,一头燃着向患上灸之,火尽再换,每次灸木五、六条,肉腐为度。
(21)消疔简便方:治疔疮及诸恶毒,初起但未成脓者服之即效。 白矾末(三钱) 葱白(七茎)。上二味,同捣极烂,分作七块,每块用热酒一杯送下,服毕用浓被盖之,再吃葱白汤一钟,少顷汗出如淋,从容去其复物,其病苦脱。此虽味涩难服,其效更妙。凡居乡村之处,倘有紧病不及请治,只传此方,服之活人甚众,诚为良便方也。
(22)内托安神散:治疔疮针后己出脓,时元气虚弱,睡卧惊悸,心志不宁;或毒未尽流入心窍,致生健忘,亦宜服。人参 茯神 黄 白术 麦门冬 玄参 陈皮(各一钱)酸枣仁 远志 甘草 石菖蒲 五味子(各五分)。水二钟,煎八分,临入朱砂末三分和匀,食远服。
(23)人参清神汤:治疔疮溃脓后,余毒未尽,五心烦躁,精神恍惚不宁,言语睡卧不清,服之降火清心,保扶元气。 人参 黄芪 当归 白术 麦门冬 陈皮 茯苓 地骨皮 远志(各一钱) 甘草 柴胡 黄连(各五分)。 水二茶钟,糯米一撮,煎八分,食远服。
(24)防风解毒汤:
治风毒瘰疬,寒暑不调,劳伤凑袭,多致手、足少阳分耳、项结肿,或外寒内热,痰凝气滞者并效。防风 荆芥 桔梗 牛蒡子 连翘 甘草 石膏 薄荷 枳壳 川芎 苍术 知母(各一钱)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后服。
(25)连翘消毒饮:治热毒瘰 ,过食炙爆、醇酒、膏粱,以致蕴热,腮、项成核,或天行亢热,湿痰作肿,不能转侧者效。连翘 陈皮 桔梗 玄参 黄芩 赤芍 当归 山栀 葛根 射干 天花粉 红花(各一钱) 甘草(五分) 大黄(初起便燥者加之)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有痰者加竹茹一钱。
(26)加味藿香散:治气毒瘰疬,外受风邪,内伤气郁,以致颈项作肿,肩膊强痛,四肢不舒,寒热如疟及胸膈不利。藿香 甘草 桔梗 青皮 陈皮 柴胡 紫苏 半夏 白术 茯苓 白芷 浓朴 川芎 香附 夏枯草(各等分)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27)逍遥散:治妇人血虚,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忡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少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作痛,寒热如疟;及治室女血弱,荣卫不调,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当归 白芍 茯苓 白术 柴胡(各一钱) 香附(八分) 丹皮(七分) 甘草(六分) 薄荷 黄芩有热加)各五分,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有寒加姜三片,枣二枚。
(28)通治瘰疬方:治瘰疬不分新久,表里、虚实及诸痰结核并效。陈皮 白术 柴胡 桔梗 川芎 当归 白芍 连翘 茯苓 香附(醋炒) 夏枯草 黄芩(各一钱)藿香 半夏 白芷 甘草(各五分)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入酒一小杯,临睡时服。
(29)柴胡清肝汤:治鬓疽初起未成者,毋论阴阳、表里俱可服之。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黄 柴胡 黄芩 山栀 天花粉 防风 牛蒡子 连翘 甘草节(各一钱)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30)清咽利膈汤:治积热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及乳蛾、喉痹、喉痈、重舌、木
舌,或胸膈不利,烦躁饮冷,大便秘结等症。 连翘 黄芩 甘草 桔梗 荆芥 防风 山栀 薄荷 金银花 黄连 牛蒡子 玄参(各一钱) 大黄 朴硝(各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31)防风通圣散:治时毒恶寒发热,烦躁口干,表里脉症俱实者。防风 白芍 薄荷 川芎 桔梗 山栀 黄芩 白术 当归 连翘 荆芥 麻黄 滑石 石膏(各一钱) 甘草(五分) 芒硝(一钱五分) 大黄(酒炒,二钱)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温服。
(32)普济消毒饮:治时毒、疫疠初觉憎寒发热,肢体沉重,次传头面作肿;或咽喉不利舌干口燥,烦渴不宁者服。 黄芩 黄连(各二钱) 人参(一钱) 陈皮(去白) 玄参 甘草 柴胡 桔梗(炒,各一钱五分)连翘 牛蒡子 马勃 板蓝根 升麻 姜蚕(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如大便燥加酒煨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为度;肿势甚者,宜砭去恶血。
顺气归脾丸:治思虑伤脾,致脾气郁结乃生肉瘤,软如绵,肿似馒,脾气虚弱,日久渐大,或微疼或不疼者服。陈皮 贝母 香附 乌药 当归 白术 茯神 黄 酸枣仁 远志 人参(各一两) 木香 甘草(炙,各三钱)上为末,合欢树根皮四两煎汤煮老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食远白滚汤送下。
(34)十全流气饮:治忧郁伤肝,思虑伤脾,致脾气不行,逆于肉里,乃生气瘿、肉瘤,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宜服此药。 陈皮 赤茯苓 乌药 川芎 当归 白芍(各一钱) 香附(八分) 青皮(六分) 甘草(五分) 木香(三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35)麦冬平肺饮:治肺痈初起,咳嗽气急,胸中隐痛,呕吐脓痰者。 人参 麦门冬 赤芍 槟榔 赤茯苓 陈皮 桔梗(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36)玄参清肺饮:治肺痈咳吐脓痰,胸膈胀满,上气喘急发热者。玄参(八分) 银柴胡 陈皮 桔梗 茯苓 地骨皮 麦门冬(各一钱) 薏苡仁(二钱) 人参 甘草(各五分) 槟榔(三分)水二钟,姜一片,煎八分,临入童便一杯,食后服。
(37)宁肺桔梗汤:治肺痈胸膈隐痛,两胁肿满,口燥咽干,烦闷多渴,自汗盗汗,眠卧不得,时吐稠痰腥臭者服之。桔梗 贝母 当归 栝蒌仁 黄 枳壳 甘草节 桑白皮 防己 百合 苡仁(各八分) 五味子 甜葶苈 地骨皮 知母 杏仁(各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咳甚加百合,身热加柴胡、黄芩,大便不利加蜜炙大黄一钱,小便涩滞加灯心、木通,烦躁兼血加白茅根,痛甚加人参、白芷。
(38)葶苈散:治过食炙爆,或饮酒过度,致肺热气壅,喘急不卧;及肺痈浊吐腥臭,胸膈胀满不食者,并服之。 甜葶苈 桔梗 栝蒌仁 川升麻 薏苡仁 桑白皮 葛根(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39)醒脾汤:治怀抱郁结,思虑伤脾,致脾气不行,逆于肉里,乃生壅肿;疼痛不眠,心烦不安,神气不清等症。 白术 黄芪 人参 茯神(各一钱) 酸枣仁 地骨皮 远志(各七分) 柴胡 甘草 桔梗 黄连 木香 香附(各五分) 圆眼肉(七个)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40)回乳四物汤:治产妇无儿吃乳,致乳汁肿胀,坚硬疼痛难忍。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各二钱) 麦茅(炒为粗末,二两)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用脚布束紧两乳,以手按揉其肿,自然消散,甚者再用一服。
(41)灸乳肿妙方:治气恼劳伤,或寒热不调,乳内忽生肿痛。用碗一只,内用粗灯草四根,十字排匀,碗内灯草头各露寸许,再用平山粗纸裁成一寸五分阔纸条,用水湿纸贴盖碗内灯草上,纸与碗口相齐;将碗复于肿乳上,留灯草头在外,将艾大圆放碗足底内,点火灸之;艾尽再添,灸至碗口流出水气,内痛觉止方住,甚者次日再灸一次必消。
(42)治乳便用方:治乳痈初起肿痛未成脓者。用蒲公英春秋间开黄花似菊,取连根蒂叶二两捣烂,用好酒半斤同煎数沸,存渣敷肿上,用酒热服,盖睡一时许,再用连须葱白汤一茶钟催之,得微汗而散。此方乡村偏僻无药之所用之极妙,亦且简便。
(43)木香饼:木香饼同生地黄 二物和匀患上装气滞肿疼并闪肭 用之一熨自无殃治一切气滞结肿成核,或痛或闪肭、风寒所伤并效。木香(五钱) 生地黄(捣膏,一两)上木香为末,同地黄和匀,量患处大小,作饼置肿上,以热熨斗熨之;坚硬木痛者,间日熨之妙。
(44)千里健步散:治远行两脚肿痛,若用之可行千里轻便甚妙。 细辛 防风 白芷 草乌
上等分为末,掺在鞋底内,如底干即以水微湿过,掺药着脚行走,自不吃力,再不作肿。
(45)失笑散:治产后心腹绞痛欲死,或血迷心窍,不省人事,及寻常腹内瘀血或积血作痛。又妇人血气为病作痛之圣药也,及治男子诸疝疼痛不已者。 五灵脂 蒲黄(俱炒,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醋一合,调稠熬数滚,入水一钟,煎七分,食前连药服用。醋为丸,每服二钱,淡醋汤下,治前症亦妙。
(46)八正散:治肝经积热,小便淋闭不通,及一切淋病俱效。大黄 车前子 瞿麦 蓄 山栀 木通 甘草(各一钱) 滑石(二钱)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47)胡麻丸:治癜风初起,皮肤作痒,后发癜风,渐生开大者。 大胡麻(四两) 防风 威灵仙 石菖蒲 苦参(各二两) 白附子 独活(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为细末,新安酒浆跌成丸子,每服二钱,形瘦者一钱五分,食后临卧白滚汤送下。忌动风发物、海腥、 煎炒、鸡、鹅、羊肉、火酒等件,愈后戒百日。
(48)雌雄四黄散: 治紫白癜风皮肤作痒,日渐开大,宜用此搽之。石黄 雄黄 硫黄 白附子 雌黄 川槿皮(各等分)上为细末,紫癜醋调,用竖槿木毛头蘸药擦患上;白癜用姜切开蘸药擦之,擦后三日,忌下汤水。戒食鸡 鹅羊肉、煎炒、海腥、火酒等件,不复发。
(49)清胃散:治胃经有热,牙齿或牙龈作肿、出血不止并效。 黄芩 黄连 生地 丹皮 升麻 石膏(各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50)土大黄膏:治干湿顽癣,不论新久,但皮肤顽浓,串走不定,惟痒不痛者。 硫黄(八两) 生矾(四两) 点红川椒(二两) 上各为末,用土大黄根捣汁,和前药调成膏碗贮,新癣抓损擦之,多年顽癣加醋和擦,如日久药干,以醋调搽;牛皮癣用穿山甲抓损擦之妙。
(51)枇杷叶丸:治肺风、粉刺、鼻 ,初起红色,久则肉匏发肿者。 枇杷叶(去毛刺,八两) 黄芩(酒炒,四两) 甘草(一两) 天花粉(四两)共为末,新安酒跌丸桐子大,每服一钱五分,食后并临睡白滚汤、茶汤俱可送下,忌火酒、煎炒。
(52)玉肌散:一切风湿、雀斑、酒刺、白屑风皮肤作痒者并效。 绿豆(半升) 滑石 白芷 白附子(各二钱)共为细末,每用三匙,早晚洗面时汤调洗患上。
(53)追风如圣散:治疯犬咬伤,随用敷之,其毒即可拔出。
细辛 防风 川乌 薄荷 草乌 川芎 白芷 苍术(各一两) 雄黄(四钱)
共为末,温酒调敷伤处,以纸盖扎,早晚换二次。
疯犬伤之要静居 诸麻赤豆大荤祛
百日之中都忌见 敢教患者乐年余
(54)枯矾散:妇人脚丫作痒,乃从三阳风湿下流凝聚不散,故先作痒而后生湿烂。又或足底弯曲之处,痒湿皆然。
枯矾(五钱) 石膏( ) 轻粉 黄丹(各三钱)
上为末,温汤洗净,搽药即愈。
(55)百虫入耳,乃偶然误入之,如蝇、蚊细虫入耳,以麻油数点滴入窍中,虫亦自死取出。有虫夜间暗入者,切勿惊慌响叫,逼虫内攻,宜正坐点灯光向耳窍, 其虫见光自出,对面有人见,其虫不出。
学习方法:恭诵全文十遍以上,深思重点部分。此书有一百五十六篇,所涉及的外科症状全面,可谓是外科大辞典,在学习时应结合《黄帝内经》《难经》《三张处方草稿》等,体悟作者的心意。尤以上所举方剂要结合阴阳方,达到扶正祛邪。要背诵其中所涉及的药性,思考其组方的原理。再结合药食不分五观斋,灵活运用。
学习目标:与《三张处方草稿》相结合,深思、贯通全文。在仁术救助中结合《药食不分》《外法外用》灵活运用。
马正学
2013年9月写于北京上庄五明堂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