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乐此不疲喜欢看电影,最大的动力,其实不是喜欢对电影评头论足,而是喜欢在看电影的时候,把自己置身电影中的角色,去体验未曾体验过的人生。
有人问:“你为什么要这样不怕死的去冒险?”
菲利普·帕特说:“这就是我的人生。”
412米高空,1条钢索,来回8次,45分钟的行走,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单膝下跪,双膝下跪,躺着仰望天空,致敬钢索,完成“入定”……这,就是帕特完成的人生巅峰体验。
我们看的是电影,也是1974年8月7日帕特那次伟大冒险的逼真再现。因为,这个故事,是真人真事。
所以,除了到现在我回想那个高空走钢丝的画面,仍然神经紧绷不寒而栗,我一直在想:这个稳稳地走在412米高空钢丝上的人,和我这个连看电影都会看出恐高症的人,有什么不同?我觉得可能有以下三点:
1.挑战更高目标的疯狂
帕特,曾经是一个在巴黎街头放荡的少年,从16岁学会走钢丝表演,到18岁偶然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建造中的美国世贸双塔,看到了自己的梦想,由此,他挑战的目标越来越高。
1971年,他在68米的圣母院两座塔楼之间走钢丝。1973年,他在悉尼海湾大桥的拱桥顶端、142米的高处走钢丝。
1年后,在纽约世贸大厦高达412米的两座塔楼之间,他实现了他少年时的梦想:在世贸双塔顶楼之间架一根钢索,高空行走。
对于梦想疯狂的执着,帕特哪怕冒着被警方拘留随时丢掉生命的风险,也从不却步。这也是他有别于常人最不同的地方。在高耸入云世贸双塔间的钢丝行走,无疑是他在用生命来践行自己的梦想。
2.完成严密计划的极致
1974年1月,帕特第一次来到纽约,站在耸入云端的世贸中心,自言自语:“不可能!”大厦正在装修,10个月后将交工。等到他偷偷坐电梯登上楼顶,又说了一句:“不可能!”要躲过高科技监控把一吨重的设备运到104层,在412米的高空架起一座40米的钢丝桥,还要在风速近30米/秒的情况下走钢丝,任何一项看似都是不可能的。
但疯狂的人,就是喜欢挑战不可能,帕特把他的这种疯狂化为谨慎、严密的行动计划。为了顺利完成那次冒险行动,帕特假装工人,潜入大厦探究监控位置和藏匿地点;假装成法国建筑杂志的记者,登上楼顶并拍摄了许多照片。
在正式行动前,帕特根据实拍照片,制作大厦模型,设计绳索、防风绳的固定位置。并加强在适应恶劣天气下的模拟密集训练,让他可以在摇晃中走完全程。
于是,在侥幸躲过大厦通行盘查以及多次警卫巡逻的情况下,1974年8月7日早上7点半,帕特终于迈出了自己在412米高空的第一步,而后完成人类走钢丝史上一次疯狂的伟大行动。
3.不受周围影响的定力
完成这样惊世骇俗壮举的人,不仅是艺高人胆大的绝世高手,更是心力定力足够强大的高人。因为,在412米高空走钢索,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每一步都精准的控制。
云端行走,一个人,一根钢索,命悬一线,一步一惊心,只能成功,不容闪失。假如心中稍稍有一丝杂念闪过,便会跌入深渊。
为体现这种境界,电影在帕特踏上钢索的第一步,周边全部幻化为虚无。这个时候,无论外边千军万马炮火连天,还是蛟龙出海鹰击长空;不管下边是唏嘘一片或是掌声如雷,都自岿然不动。
此时,支持帕特的只有他的心念、脚下的钢索和两边的楼塔,除此别无他物。按咱们中国的说法,这是禅定。若想禅定,就得先把自己的心念管住。
最后,想说:这电影,无法剧透。因为我再怎么剧透,给人的震撼也不及亲身观影的万万分之一。(当然,前提是喜欢冒险的人)
作者:禾木兄(写影评/小说/杂文/随笔)
本文系原创丨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