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六十多期的五分钟商学院,写点心得,从消费者角度来谈谈我对商业的理解。
一,明确消费目的,警惕凡勃伦效应。
凡勃伦效应告诉我们。商品贵不贵不重要,看起来很贵却很重要。如果lv没了标牌,价格绝对不到十分之一。而所谓的限量款也只是饥饿营销,撇脂定价的一种手段。曾几何时,我对名牌也有几分向往。认为品牌,品质,价格,是直线相关的。其实,不过是个噱头,名牌带来的体验感和对比幸福有关,而和个人真实体验无关。看透了自己的那份虚荣心,内心就变的好从容淡定。奢侈品在我眼前飘过眼都不带抬的,我告诉自己,那是买给烧包的。
消费,只是为了满足个人体验和需求。对我来说,家人是最重要的。他们平安,健康,快乐。是我所有努力的源泉。我会把钱投资在父母健康,孩子成长,全家人旅行个人职业能力提升等,刚性需求。而不是什么傻乎乎的名牌包。
二,正确看待价格,确保信息要对称。
以前常听人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搞不清买哪个的时候总觉得选贵的一定没错。其实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联千丝万缕,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刀切。由于量价之称的存在,世上确实存在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些玩命的商家拿大宗订货把价格压到出厂价,先把自己逼疯,再把对手逼死。如果再去怀疑人家价格低质量就不好。那真是太多心了。所谓的新款不打折,其实和旧款没多大区别。只是为了区隔消费者而已。你有钱就买给你贵的,没钱么,便宜的也有。再加上库存的压力,反季节购买,是绝对超值的体验。
从课堂上接触到网易成本控,了解了渠道到底有多烧钱。进口商品大部分都给了关税。顿时冷静了好多。不是说进口,名牌就不好,不值。而是让我们站在知情者的角度理性看待商品。
三,凡事不能绝对,在哪买要看情况。
互联网带来的长尾效应给了很多人红利,微信也带来了他的红利。那段时间,网上东西便宜,商家有的赚,顾客也能得到实惠。但是任何红利都是短暂的,供需是巨大的杠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喝汤,商业世界千变万化,不管抱住哪个真理,过一步都是傻瓜。所以呢,我们消费者也要善于比较。考察。怎样最方便,怎样有更好的购物体验,怎样保证售后。不怕货比三家。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可以反推出我该怎样评估一件商品的价值构成,做出精明的决策。
四,看懂商业趋势,投资要有前瞻性。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流量会越来越分散。作为一个内容创业的新手。我锁定教育培训行业。因为不管商业如何发展,总有些东西是倍率砍不到我的。比方说,人与人沟通,一对一咨询。不是效率所能超越。我首先需要提高的是个人能力,比如专业知识水平,将知识转化为课程能力,文案营销的能力。企业能量模型告诉我,你只管酒香就好,巷子的问题交给互联网或者平台。当然,我也需要一个小的实验群体,在小范围内发展粘性用户。对自己的内容做适当的反馈和修正。
如果已经在一个错的路上走了很久,那断臂求生吧!理性看待沉没成本的人,都有大智大勇。记得留言区里一个朋友说,他老爸准备买商铺,已经交了一万元的定金。后来发现那边太偏,没什么客流。就果断放弃了一万元。这种魄力不是什么人都有。断舍离最高境界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