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英国出版的第二本书,非常高兴再一次和英国读者见面。我的偶像是温斯顿丘吉尔,我敬佩他两次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如此繁重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下,还完成了庞大的写作著述,甚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读过他的一战、二战回忆录,并尤其喜欢他的《英语民族史》,也很荣幸通过英国,把我的作品传播到英语世界。
读丘吉尔的《英语民族史》,和读历史作家的书不一样,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讲,就是“知行合一”,因为他自己就是治国者,他知道治国和战争的历史进程是怎么回事,才能写出历史的关键逻辑。
我也不是一个职业学者或作家,而是一个企业经营者,我自幼喜欢中国历史、儒家思想和兵法,这些思想融化在我的血液里,落实在我的行动中,可以说我的每一个举动,都呼应着中国往圣先贤的教诲,所以我就写了一整套书,包括中国历史、儒家思想和孙子兵法,这是其中销量最大的一本,目前在中国有60万册销量,并且已经在韩国、泰国出版,英国是我出版的第四个国家。
一个人选择一种哲学,因为他本身就是那样的人。孙子兵法,也是我经营的战略哲学。这一哲学,我把它总结为四句话:
1、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
2、兵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
3、兵法不是战而胜之之法,而是先胜后战之法。
4、兵法不是以少胜多之法,而是以多胜少之法。
这四条,就是孙子兵法最根本的原则!
首先,孙子兵法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如果全世界都照孙子兵法行事,恐怕就不会有战争了。我们来看看孙子的逻辑:
全书第一句话:“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说,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着人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仔细省察!就是叫你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开篇立意,用我们今天讲经营的话来说,孙子是低风险偏好,甚至是超低风险偏好的。中国人读书,讲究代入自己,切己体察,在开始读本书,你就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风险偏好是高还是低?就像你在理财、投资的时候,银行或基金经理会给你一个问卷,测试你的风险偏好。这是孙子兵法的出发点,如果你是天生爱冒险的人,就不要读孙子兵法了。
孙子兵法第一篇篇名叫“计”,就是要你计算一下有没有胜算,没有把握,就不要打。
第二篇叫作战篇,看篇名以为是要讲战斗了,但这篇你实际上是讲战争的成本,战争代价太高,如果以第一篇的计算,算下来有胜算,但是一算成本,代价太大,还是不要打!
所以第一篇是打不赢就不要打,第二篇是打得赢,但是打不起,也不要打。
第三篇叫谋攻篇,以为是要讲进攻了,实际上还是在讲不要打,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前面两篇,算下来我们打得赢,也打得起,打吧?孙子说:等等!看看有没有办法,能不能不用打,就让敌人自己屈服。
在第三篇里,也涉及到我前面讲的第四个原则,不是以少胜多,而是以多胜少。用压倒性的最大投入,去追求最小的目标。人性的弱点,是总想以小博大,以少胜多。而以小搏大,以少胜多是小概率事件,成功的机会很小,失败的代价却很大。我们习惯于追求很高的目标,而实际结果能做到哪里呢?一定在这个目标之下,而且下不保底,根本没底线,可能坠入深渊。而孙子的哲学呢,是追求最小的目标,所有目标都是绝对能实现的,而实际结果呢,一定在这个目标之上,或许命运的奖赏,是上不封顶。
这个世界上,我们能控制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我们甚至都控制不了自己,哪能控制外部环境和敌人呢?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确定控制的范围,实现的目标,缩到最小,把其他的留给命运和运气。
没有情绪的参与,就不能决策;没有运气的参与,就不能成功。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谨慎决策,避开霉运,迎接好运。
第四篇,军形篇,经过前面三个步骤,我们打得赢,也打得起,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没做到,必须要战了,准备投入战斗吗?孙子说:“不,等我们胜利,再出战。”这就是最关键的——先胜后战的思想。不是战中求胜,而是胜中求战。孙子的观念:没有人能打败别人,也没有人能打败你,败的人,都是自己败的。兵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我只能做到让别人不能打败我,我做不到一定能战胜别人。
这是最核心的思想了:根本就没有战胜之法,只有不败之法。学习兵法,能认识到从这个角度来说,兵法根本“没用”,就算学到了。
人们有一个误解,包括中国人自己,认为孙子兵法是古老的东方神秘的奇计,谁掌握了,就能战无不胜。而读懂了兵法,就知道人世间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东西。
不败之法是什么呢?用投资来举例,就是巴菲特说的,投资最重要有三条:不损失本金,不损失本金,不损失本金。投资了五十年,每一年都不损失本金,有时候赚得多,有时候赚得少,五十年就进入全球首富圈了。而我们看看其他投资股票的人呢?个个都做过股神,都有一只股票涨了很多很多的时候,但最后都亏掉了,就是因为他有胜有败,而败的损失,吃掉了胜的成果。
谁也打不败谁,胜败都是自己的事,所以,兵法的原则,不是如何去打败别人,而是如何管住自己。就像我们在企业竞争中,总是盯着竞争对手,好像别人抢了我们的饭碗,或者立志要打败某某,这都是找错了方向。你把自己的企业搞好了,别人是胜还是败,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他也搞得好,就共存共荣;他自己搞砸了,你就占了他的市场份额。孙子说:“善战者,胜已败之敌也。”是战胜他自己已经失败的敌人。
不战之法,不败之法,先胜后战之法,以多胜少之法,都是要你不动作,少动作。那不动作,少动作,干嘛呢?就是等待。在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他说他可能是第一个在军事理论上把“等待”作为一个独立的军事行动提出来的人,等待本身,就是行动。关于这一点,恐怕克劳塞维茨不是第一个吧,所以咱们英国的军事战略家李德哈特说,人类历史上有两部最伟大的兵书,《孙子兵法》和《战争论》,但是和《孙子兵法》比起来,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虽然晚了两千年,但是却dated,过时了。我也曾学习克劳塞维茨、若米尼、富勒、李德哈特等西方战略家的思想,在本书中将他们和孙子兵法做了部分对照比较。
学会等待,我们总是想赢,而孙子兵法就告诉你,不要“赢”,要“不败”。修炼自己,让自己更强,保持不败,等待胜机。
中国还有一位圣人,叫王阳明,他说“胜心”是人生的大敌。我们学习战略智慧,也要问自己的内心,不要有“胜心“,要持“不败心”。
所以啊!孙子的不败之法,不是一般的不败之法,而是一生不败之法,这就是为什么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胜了一百次,败一次就败光了。
学懂孙子兵法,我们的目标是——一生不败!这就是“最小目标”,你觉得这个目标怎么样?看来,这最小目标,也就是最大成功吧!小即是大,这也是中国智慧了。
华杉
2019年12月7日
附:
致翻译老师——
我担心“知行合一”怎么翻译,查了一下,一般译成unify knowledge and practice,我看到unify,知道是“合”字出了问题,因为还有用combine的。“合”字带给人一个误解,认为本来是两个东西,之后合起来。而王阳明反复讲解的时候,就强调不是这个意思:“知就是行,行就是知,如何分成两截来说!”既然不分成两截,为什么又要“合一”呢?所以,不如说是“知行即一”,knowledge is action?请老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