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书+听书《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儿》
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
表现不同伪装的小孩儿,他们遇到痛苦不会逃走而会坚持下来。可能不是缺乏敏感性,而是遗传基因决定他们遇到痛苦不会逃走而是面对。这种小孩儿今后可能进入焦虑状态,而不是回避或抑郁。成年后,他们并不完美的婴儿期的后续影响会让他们表现焦虑、歇斯底里,有时候出现无法控制的情绪爆发。表演型的人表现出来得比骑墙观望者有更稳定的心理状态,同时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高度的意识,其恰好是精神分裂结构的互补的对立面。当他们的关系顺利时,将会是有创造力的且相互治愈的伙伴关系。当他们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则会带来巨大痛苦。
早上听了这么多,特别震惊。。。现在从书上摘录下来。
对应自己,如果选择事情会一直坚持下去,很有毅力的那种。但是不轻易选择。抑郁回避这种情绪很少有,大部分是爆发,甚至歇斯底里的爆发,不管对父母,伴侣,甚至孩子也会特别不理智。现在和伴侣以及其家人的关系,确实很痛苦。也在尝试各种办法走出来。
遗传让我想到了母亲,小时候最害怕的人应该是她。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的事儿我统统不记得。我妈是那种一生气随手拿起什么都敢往你身上招呼的人,发脾气的姿态是不是如我,记得小时候她平静时候和我说如果她打我,让我自己躲开,那时候的她控制不了自己。我想想我比她还好一点吧,起码不会对孩子动手。妈妈讲姥爷也是这样教训她们的。
但是现在的妈妈脾气是那样的好,从来不会变脸。我想我小时候,她应该也是因为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太大,太累,情绪发泄吧。毕竟从小没有祖辈带我,都是保姆白天带,妈妈晚上带。工作忙,离家远,中午晚上还要做饭,奶奶只给姑姑带孩子,心理也会不平衡,确实好辛苦。
我淘气,她把所有情绪发泄在我身上,现在想想,真想对她说,写到着,我真的对着空气喊起来了,
妈妈我也无能为力,但是能不要怪我么,我不原谅你。我不要听你说的,你别对我这样,我不想那么害怕。
然后我感觉到自己落泪了,几滴眼泪,可是心中的那个小女孩儿被妈妈摸了摸头。
现在我平静了一些。
以上也是书中前面提到过的治疗方式。我以为就是看看书,没想到自己会随着文字喊出来。
那么我的歇斯底里是不是书中所写的的,我是不是一个表演者。可能是吧。
慢慢来,别着急,别害怕,你就是你自己,怎么样我都会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