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
这本书收集了很多有关孩子的案例,采用案例写作的手法,道出儿童教育的一些处事方法。作者用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者的严谨和妈妈的亲和,对大家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并指出教育面临的种种误区,同时为读者提供出许多可操作的方法。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紧贴当下教育现实,还原教育真相,让大家看到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朴素而简单的!对于目前正在带幼儿课的我受益匪浅,从这本书我了解到一些如何看待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有些理念也适合应用于小学生教学管理上。
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被开篇前言“生命中最美的馈赠”深深吸引了,提到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可持续性的财富,才是真正的对他们的一声负责。三件东西最宝贵:第一件宝物就是“阅读”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广泛的阅读可以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而要从小培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只有不断的让他们读,和孩子一起读,花更多的时间,此外没有捷径可以走。第二件宝物就是“自由”书中尹老师提倡的自由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现在越是父母有文化的家长对孩子管的就越多,规划的就越多,要求也越多,而结果也往往是适得其反。第三件宝物就是“良好的表率”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的面貌,在每个生命的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孩子是单纯,稚嫩,有着独特人格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尊重。 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了解,尊重孩子,对他们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宽容,理解,呵护。
现分享以下几点教育中需要坚持的三点:
一、给学生一次犯错误的机会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无趣和谨小慎微中,甚至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中。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力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教师急于以一种自己的思维和标准来规范学生,很容易压抑学生的正面激情,使他们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停止生长。
比如说:在教学课堂上,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说错了答案,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进行正面的引导和鼓励,那么这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就会受到抑制;情绪也会变得消极被动。给学生一次犯错误的机会不是放纵学生犯错误,而是尽可能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空间。理解学生的尝试要求,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尝试机会,给他们一份自信快乐的思维方式,使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在日后成长中充分发挥出来。
二、对学生不要进行严厉教育
尹老师提出所谓的“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学生做的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学生,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使知识成为一种破坏力。
经常被苛责的学生,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学生,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学生,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学生,会越来越刻板固执。“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时间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手段只有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友善和平和呢?
最近听书刚好听到这么一个例子:一个妈妈看到弟弟正在抢哥哥的玩具,妈妈走过去说:我们要学会分享,你把玩具给弟弟玩吧,说了两次哥哥没有把玩具给弟弟,妈妈直接把玩具从哥哥手中抢过给弟弟,嘴里一边说,玩具就是要分享呀!这一举动不仅没有让哥哥学会分享,反而误解了分享的含义,以至于让孩子以后看到别人的东西想要时也去抢!或者说再也不要分享了!
学生的情感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不断的鼓励而不是严厉的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在幼儿教学当中尤为明显,孩子的世界天真无邪,心灵非常脆弱,老师一定要心中备有多样的鼓励方案,耐心地去引导孩子!教师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更应该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无棍棒是件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的事。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学生也最有影响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去理解、包容、尊重学生。当我们有了内在的智慧和力量,空间增大了,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我们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三、给予学生一种信任
还有什么比信任孩子更能让孩子内心升起自我的荣誉感和愉悦感?当我们每天都质疑、否定学生的动作、思想、言行的时候,学生怎么能自信,这样的质疑其实就是在剥夺学生成长的力量(现如今很多中小学生家长就有这样的通病,对于孩子的肯定极少,却总渴望孩子优秀到极致),自己设定一个“法则”,学生为了取悦父母,终身纠结困顿其中,而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虽然我们是学生的教育者,却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这样就是取代学生成为他灵魂的主人。简单说,时刻记得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不要以教师的身份自居,高高在上的教导与训诫,一旦失去了这种平等,学生就很难与教师交心。对学生合理的合份的要求,要慷慨地给予,不要质疑学生的动机,处处为难。
记得初一时班上有个男生,平时英语听写都是不及格。有一次,老师意外发现他的听写拿了90分,然后走到他课桌前用嘲讽的语气说:“你这次听写拿了90分,进步可是突飞猛进啊。”男生用清澈的眼睛望着老师说:“老师,我昨天晚上回家很认真的背过了,我也想争取拿到进步奖。”老师勉为其难的答道:“我相信是你努力的结果,那你可不可以把这几个短语拼出来?”男生很自信的拼读出了老师要求背诵的几个短语。事后,我感觉老师对这名男生的不信任或许给他带来了心理上的阴影。男生再也没有得过100分了.
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关爱的方式,首先应该是尊重和信任。教师对学生的良好的期望能够促使学生朝着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审查那些所谓的后进生。最美的教育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们只需要一颗平常心,信任学生,修炼自己,学生有无限的人生可能,往往也会带给我们无可限量的成长空间。请不要用一个有行的方框匡住了学生的心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