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周末一个原来同事问我能否帮他做个工艺模拟,用软件ProⅡ来进行石油分离的过程计算。工艺模拟属于化工设计的上游部分,我没做过这块,一是工作范围没涉及到,二是感觉较难。正好最近状态不错,他一说这事,我也觉得是个学习的机会,就答应了。
二
周一装好软件,接收完他提供的前期资料,下载些软件视频教程看下,就兴奋地开始尝试。收敛,是过程输入正确的必要条件,即点击运行按钮模型变蓝为收敛,变红则为不收敛。收敛不一定完全对,但不收敛一定错。于是我就照着收敛这个小目标,频繁尝试着各个条件的输入,没有分割计划,没有逻辑,只是着急输入,点击运行,不收敛,改条件,点击运行,不收敛,改条件,点击运行,不收敛......我居然连续瞎整了三天!还是没搞定。前边说过,收敛也不一定对,但我连这个必要前提都没弄好。
三
实在撑不下去,把还没做好的开头发给了那位朋友,他不到十分钟给调整收敛,又给我发回来。我两个文件同时打开,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对,然后向他请教,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以下几个问题,我完全没想过,想到过也没弄明白,而这些都关乎能否模拟成功:
1、第一个塔的主要分离目的是把H2S和不凝气提出;
2、迭代法或者收敛的计算要赋予初始值;
3、塔顶冷凝器后物料温度定为40度,由辅助的凉水塔系统决定;
4、低分油是高温进料、回流的1是指1:1回流而非1%、冷却至40度时一般不用冷却水.....
四
以上4点,在思考过程中可以一一对应为:目的、方法、相邻事物间的关系、基本常识。这些在做模拟前本应先准备好再下手,才有思路、逻辑和控制感,可惜,我只是追求最快收敛,采用方法是胡乱输入碰运气,结果是长时间的无用功和不收敛。这个过程真是印证了孤独大脑老喻经常说的那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五
说了这么多想表达什么?先再举个简单点的例子。
假设你只吃过却从未见过如何做一盘西红柿炒鸡蛋,要你第一次做,你会选以下哪种方法(记住前提是从未见过炒菜,而且要你一个人完成):
A、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没见过如何炒但吃过啊!知道这盘菜的主原料有食用油、西红柿、鸡蛋三种,目的是把它混合弄熟,过程必须经过加热。接下来开始各种组合尝试——先把西红柿鸡蛋混合入锅,加热,过会儿放油;或者先把油、西红柿、鸡蛋三种混合入锅,再加热;或者先油和鸡蛋混合再入锅加热再放西红柿......直至摸索出先放油加热,再放鸡蛋,最后放西红柿的正确顺序。
B、直接买一本书或看视频,先把整个正确顺序搞明白后,再实际操练,一遍做的不好吃,再做第二次并调整,然后继续,直至成功。
我想人们都会选择第二种,显而易见得认为第一种方法蠢。别急,我们多数人都经常做着显而易见的蠢事,比如文章开始前三部分描述的我的蠢过程,比如看到有人股票赚钱就跟着投,跟着别人投,跟着感觉投,就是不去学习和分析所投公司的财务报表;往大了说,很多人是不是在过着一种跟着感觉走的生活?别人旅行晒照就说我也要去,听说考个证能有补贴就去突击学几天,还没买房就莫名的焦虑......
六
可以下结论啦——我想过一种有控制感的生活。什么叫有控制感的生活?没必要非得去下个定义,做事情有思考、有逻辑、不是跟着感觉走就够了。比如再让我做次模拟,会把目的、方法、相邻事物间的关系、基本常识先准备好,然后再做;比如假设我没做过西红柿炒鸡蛋却让我做一份,会选择上边提到的第二种方法;比如,你认定价值投资就好好研究再投,不要跟着别人投、跟着感觉投;比如,不会去羡慕别人的旅行,别人的别墅,别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