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真正的好电影,是会对观众进行分化的,一种浅浅的一看便不了了之,因为没有激昂的爱情,火爆的场景。另一种会一遍遍的去看,去体会,因为触到了内心,能够了解到片中人物的心理,能够那么感同身受。
我认识的大多数人中,对《后会无期》评价,要么是完全的好评,要么是完全的差评。
我们三个人毕业旅行的途中在烟台,正值《后会无期》上映。看的时候,谁也没说话。影片结束从电影院出来,却很默契的感叹:这部电影,讲的不就是我们仨吗。
毕业到现在,三年了,基本上没事的时候,或者晚上坐着玩手机的时候,我都会打开《后会无期》看看,哪怕听听。所以算下来,这几年,这部电影,认真不认真的看了也有一百多遍了吧。
也许是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马浩汉其实就是我,或者说,我就是马浩汉。片中的一个场景,一句台词,一个表情,一句感慨,都能冲击到我。
也许这就是触到了人类情感中的G点吧,所以才会放不下、忘不了。
我接下来写的这些可能有些是过度解读,我会从演员的表情解读一些信息,你可以反对,但这就是我看到的东西。
不喜欢《后会无期》的人,终归我们是没法成为朋友的。
“我住在中国几乎最东边的岛屿上,你别看这里现在这么繁华,几年前,它不这样。在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搬走了,我和我的两个兄弟是最后离开的。
大家都说,我的脑子有问题,只有他们两个,说我是正常的。所以,我很崇拜他们。
浩汉哥,是个在外面闯荡过的男人。他的父亲,出海时发生了意外,死于一九九四年的十七号台风。那年,浩汉哥十岁。
他很坚强,我很欣赏。
江河老师,是岛上唯一的老师。他人很怪,吃面包要涂辣椒酱,他被分配到几千公里外的西边去教学。浩汉哥送他去,我们三个一起开车上路,计划穿过整个国家。
这一路,我会看见小时候的邻居,周沫姐姐。还有浩汉哥通信了很多年传说中的,连他自己都没见过的刘莺莺姐姐。
我好高兴啊。
可是第一天,他们两个就不见了。
我好难过啊。
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他们三年了,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一位游客,看到了他手里的书我才知道,故事在那个时候,是那个样子的。”
影片的开头,是胡生的一段独白,从这一段的剧情还有这一段的独白中,能够初步的了解到主角之间的关系和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形象,当然还有故事的背景。
胡生崇拜江河、浩汉,江河、浩汉把他当朋友,绝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胡生脑子没问题,这一点在后面从两个场景中能够佐证。
1.从宾馆跑掉在隧道里,发现把胡生落下了,给胡生打电话未果后,江河说:“他的智商,应该办得到吧。”浩汉回到:“不一定啊。”
2.浩汉打电话到电台登寻人启事,接线员小姐说:“是智障吗?”浩汉楞了一下,回答道:“啊…对。”随后又补充了一句“但是他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名字是胡生。”
那么这样三个人成为了所谓的朋友,这其中,就包含着一种孤独者的互相依靠吧。浩汉、江河、胡生,三个都是从小到大都没有朋友的那种人,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凑在一起。
胡生并不是弱智,他能够读完一整本《旅行者》并且讲述出来。他被人认为脑子有问题,我觉得,肯定不是智商这一方面的问题,很有可能是情商上的,或者说精神心理方面的。看完电影,我觉得其实胡生应该是他们三个中结局最好的。
胡生崇拜者浩汉,因为浩汉是个在外闯荡过的男人,继承了他父亲的冒险精神,宁可壮烈的赴死,也不愿平庸的活过一生,浩汉对于胡生,是一种精神旗帜的存在,是一种憧憬和膜拜的对象,所以胡生才会说那一句:“他很坚强,我很欣赏”。
同样胡生也崇拜者江河,不同于崇拜浩汉,他对江河的崇拜是因为虽然江河没有什么世界观但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温柔和细腻,他作为一个单纯的乡村教师,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也是人人平等,没有好坏之分,这个时候的江河,是没有是非观的。这一点在宾馆里第一次遇到苏米的时候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出来。
胡生明白,自己不适合在外生存,他在外,能够感觉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陌生和疏离。第一天晚上到宾馆,在宾馆门口,胡生对浩汉说:“哥,我去抽支烟。”其实这点所有人都能看出来,胡生是主动选择了离开,没有人会到了房间门口,还背着行李出去抽烟的。
这一别,便是胡生和他两个兄弟的后会无期!
浩汉是一种内心很无助,但是表面表现的很强势的人,给人的感觉饱经沧桑很成熟,其实却永远长不大。他的世界观在不断的崩溃,又不断坚强的重塑,又崩溃,他一生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最终却发现生命没什么意义。
江河从小到大是一个怪人,而且从他和浩汉两个人戴着头盔坐在车里的时候,他说的那句台词,能够知道他小时候属于那种不被同龄小孩子喜欢从而被排挤的类型。从小到大,江河都是那种安于现状的性格,不会去争取什么,也不会去争论什么,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窝囊。同样在这次的旅途中,自己的世界观一次次被冲击,一次次被刷新。
江河是看不起浩汉的,而且是越来越深的看不起。
同样是两个点,体现在表情上。
1.浩汉带着胡生和江河去取车,在车库,浩汉点了一只烟,靠坐在板凳上,说道:“离开故乡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原来这栋楼这么小,这棵树这么矮,这段路这么短,这条街这么窄。总之,故乡的一切都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了。”说的时候,江河直直的站在旁边听着,以为浩汉出去这些年,经历了很多,人生境界不同了。但是当后面那句“妈的路还没车宽”说出来的时候,江河的比较隐忍的低头偷笑了一下,这个表情能够读到他放松的心情,看到这个浩汉还是那个曾经的那个浩汉,并没有什么精神层次上的改变。
2.在NT3M5P的残骸边,分别之时,浩汉让江河带走小阿拉斯加,说道:“老来也能有个伴。”江河怼过去那句“狗的寿命只有十四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赤裸裸毫不掩藏的鄙视。
好了,现在说回主线。
从东极岛出来,第一站是影视城,去见周沫。
在影视城的时候,江河和周沫两个人的对白,甚至两个人的性格,人生阅历都是完全对立的。
“大城市跟这个片场差不多,没什么意思。”“往上爬,得靠人际关系,家庭势力。”“背井离乡就得要出人头地。”
其实这里是对江河世界观的第一次冲击。从没想过向上爬,也从没想要争取什么,江河安于现状的心态和周沫要么衣锦还乡要么客死他乡的心态是完全相反的。
聊着天,走着路,背景的群演很多很多,真正能够出人头地的又有几个呢。镜头切换,周沫和浩汉聊起来。
“你这么挂念刘莺莺,怎么不早点见面。”其实这句话,看似是平白无奇,其实有过经验的人,都会理解,一个人想要问一个自己有好感的异性是否单身或者当前的感情状况的时候,自然不会大白话去问,肯定是会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去了解。所以周沫的这句话其实就是旁敲侧击的去了解浩汉的感情状况的。
“混的一般,留个念想。”浩汉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周沫知道浩汉心里心心念念的只有刘莺莺,所以只好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说道“辛亏我十岁的时候,就及时的不喜欢你了。”
真的不喜欢了吗?一个细节,周沫很贴心去给浩汉缕头发,浩汉却躲开了,心远了的,是浩汉。也或许,从没近过,一切只是周沫的单相思。
周沫给浩汉要了明星的签名照,但是浩汉看过之后,却说自己已经粉转路人了,这个时候周沫的表情,从笑盈盈到了愣住僵在那,随后微微低头的那一个浅笑,笑的是自己,掩盖的是内心巨大的失落。什么失落呢?就是见面之初两人互相对视时的笑容,浩汉帅气,周沫开心中略带一丝羞涩,周沫以为,两人的爱还在,甚至没去想过,这份爱是否存在过。
“以后混得不好,可以来找我。”
所有人都以为这句话是说给他们三个人听的,其实这句话是说给浩汉一个人听的,因为浩汉之前说迟迟没去见刘莺莺的原因就是“混的一般”,所以这个时候周沫说这句话的深意,其实是对浩汉说:即使你混得不好,我也喜欢你,只要你来。
浩汉让胡生送花的时候,周沫说不好拿,其实我在这里觉得,周沫之所以不想抱着那一大把花,是依旧寄希望于分别之时,能够得到浩汉一个拥抱,可结果却无出其右的还是失望。
“接下来去哪?”
“下一个地方。”
“嗯,去吧。”
“你呢?”
“下一部戏。”
这段看似无趣又无意义的对白,包含着多少复杂的情感在里面,下一个地方,下一部戏,两人都没有再过多的去追问,感情到这里,便画上了一个句号,各自会开始各自的下一段人生,不再回首过去。
当周沫回首去看的时候,被片场工作人员喊道不要再回头看了紧接着一声枪响的时候,便是印证。
这一别,便是周沫与浩汉的后会无期!
说道这里,浩汉至少有个从小到大青梅竹马的女孩,反观我从小到大,都是这B样,世界看不惯我,我也看不惯世界,人类瞧不上我,我也瞧不上人类,当然,这是个题外话。
接下来遇到的人,就是苏米。
苏米的出现,是一出仙人跳的开始,虽然并没有成功。
浩汉三人进宾馆之前,浩汉就注意到门口的车了,还扭头往车里看了,这一段在后面再说。
苏米进了房间,那一段对话和表情是相当到位的。
“要不老板你说点什么。”
“我不是老板,我是老师。”
“昂…老师好。”
“同学们好。”
当江河挺直了腰板颇正式的说出这句“同学们好”的时候,苏米傻眼了,这里王珞丹的演技很到位,赞一个。
苏米甚至从没想过他真的是老师,随后的尴尬中,面包烤好了,接着苏米手机铃声响了。
《Que Sera Sera》的歌词被正在给面包涂辣椒酱的江河一句句翻译出来的时候,苏米停下了动作,也许是突然对眼前的这个人有了好感,也许是突然对一句句从江河口中念出来的歌词有了所思,“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问我妈妈,我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呢,我会变美丽吗,我会变富有吗,他是这么告诉我的,世事难预料啊,顺其自然吧,未来不是我们能看到的,顺其自然吧,会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当我长大,并且坠入了爱河,我们的未来会如何呢,我们会有彩虹吗,每一天都会有吗,她是这样告诉我的……”,苏米也许是在回想这半生,自己也曾是个天真的女孩,会问妈妈自己长大会成为什么样。而长大后,在身边的现实,却是568包钟,868包夜。
之后三叔他们假扮警察来查房的时候,一向唯唯诺诺的江河突然变得果断起来。踏开了防护栏,让苏米先跑,随后又去掩护浩汉。
这种改变的催化剂,便是苏米那一句“你要保我”,也引出了后面那句“万一拘留上报,你名誉不要了”。
这种单纯的男子气概,便是苏米开始逐渐喜欢江河的引线。
这一段的镜头切换,行为对比,BGM配合的相得益彰。苏米略带微笑慢悠悠的走着,江河忙前忙后收拾东西掩护浩汉,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当时各个角色的心理。
之后在路上,江河开着车,浩汉说他来开,江河回答道:“我决定的事,不会被改变。”但紧接着,画面一切,江河已经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上。这里也是侧面刻画了一下江河的性格,即使偶尔看起来很强硬,很决绝,实际上依旧还是会很轻易的被人左右,被改变,被支配。
在隧道里,苏米想吐,却掩盖了自己怀孕的事,说自己晕车了,而江河很关切的跑过来,还说要去帮苏米买没有防腐剂的面包,这让苏米再一次对江河产生了好感。
浩汉这个时候走上前,拍着江河的肩膀说道:“走了走了走了”,浩汉看出来江河已经被情感冲昏了头脑,大半夜隧道里,你到哪买面包片去。
其实苏米已经对他们放下了戒心,虽然嘴上还是不饶人,但是后面“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我绝对会醒着”这句对白说完之后,镜头一切,苏米熟睡的画面,便是最好的佐证。
苏米觉得和他们在一起也挺开心的,也有过希望和他们一直在一起,依旧两个点能够体现出来。
1.加油站,苏米买完东西是开心的说了“我给我们买了……”,而不是情绪消极的说了“给你们买了……”。
2.白客出现在苏米面前的时候,苏米明显情绪低沉了下来,用一种很消极的情感说道“你们怎么才来”,这里也反映了苏米的内心,明明刚刚动心,你们就要来打破,为什么不早一点在我还没动心之时就结束这一切。
“江老师,我不是你的学生,你不用对每个过客负责,也别去教路人该走那条路。”“从小到大我都是优,你叫我怎么从良?”
苏米是个有故事的人,在这一段加油站的戏中,没有什么需要多说的,都很浅显。
最终苏米还是走了,伴随着那熟悉的音乐,世事难料,顺其自然。
这一别,便是苏米和江河的后会无期!
接下继续说一下加油站这里的另外一些人和细节,就是三叔、白客还有孔连顺。
贾樟柯演的三叔,很到位。三叔这个角色,同样也是矛盾的结合体,和浩汉很类似,没什么本事,却装作很老成。从车上下来的时候,看到地上有烟头的时候,便开始了说教,“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公德都不讲,加油站抽烟,还到处乱扔”,却没意识到自己也是抽着烟的,而且发现自己衣服被车门夹到后,也是把烟头随手丢在了地上。
所以三叔这个角色,其实是一个看起来条条是道很有原则的人,真实的自己却是毫无原则的。但他在一行人中,依旧是无可动摇的领导核心地位,两个佐证。
1.说“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公德都不讲,加油站抽烟,还到处乱扔”的时候,即使自己干着同样的事,孔连顺还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2.白客的口头语也是学着三叔的“停人”
还有一点,苏米的思想其实也是受三叔影响的,三叔说“骗钱跟借钱,有区别吗……还是我们更厚道一些”,苏米说的两句话其实就是对三叔这一句话的解释,“借钱就是骗朋友的钱”“嫖客是错的,去赚犯错人的钱就是没错”。
三叔是个有一定经历有一定阅历的人,能看到江河对苏米的情感,所以在威胁的时候说的是“你们要是敢报案,就是毁了她”,这里就是抓住了江河情感,三叔是抓住人的心理去威胁,白客则是比较正常的威胁方式,“敢追来,我开车撞死你们”,能够很明显的对比出来两者的区别。
说说三叔和浩汉的对戏。
“我一早知道你不是好人,没想到你连坏人都不是。你这样怎么在社会上混啊”这里可以回顾一下情节,一开始的时候,江河、浩汉、胡生在遇到苏米的那个宾馆外的停车场,之前我说过,浩汉是注意到那辆车了,所以在加油的,浩汉让江河加满油自己去加油站外抽烟的时候,看到远处三叔的车开过来,立刻就明白了,因此才会丢下烟快步的走回加油站,走回江河身边,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是冲着他们来的,浩汉担心他们对江河不利。同样,当时宾馆外,车内的三叔也看到了浩汉,因为三个人里只有浩汉侧头看了三叔他们的车,所以三叔根据自己的经验,便判定浩汉不是个好人,至少不是像江河这样单纯的老实人。
之后三叔在和浩汉短暂的接触之后,很快就能明白浩汉是如何一个人,浩汉说“你这样不对啊……”却被三叔一句“小朋友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给挡住了,在三叔眼里,浩汉不是个好人,但却依旧有单纯的是非观,甚至一些正义感,所以才会说出来那句“我一早知道你不是好人,没想到你连坏人都不是”。紧随其后的那句“你这样怎么在社会上混啊”也是深入骨髓的一句话,浩汉这种人,在社会上是不招人待见的,在这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这种不好不坏的半吊子,是很难真正融入一个圈子的。
紧随其后的“你想清楚了吗你给我忠告,我给你的忠告倒是真的,汽油车不能加柴油”,这句话其实是对“你这样怎么在社会上混啊”的延伸。告诫浩汉,你要么是汽油车,要么是柴油车,换句话说,你要么去纯粹的当好人,要么纯粹的去当坏人,这样半吊子的混搭,最终的结果便是抛锚。
“既然大家都是没本事的人,各走各路”这句话是三叔说给浩汉的,同样这句话也是对片中所有人的注解。江河、浩汉、胡生、周沫、苏米、三叔一行人、阿吕、电台中把猫送人养了狗最后自杀的NPC,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没什么本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结局。
三叔最终带着苏米走了,望着车子离去,越来越远。
“世事难预料啊,顺其自然吧,未来不是我们能看到的,顺其自然吧,会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伴随着这个BGM的响起,这一别,同样又是后会无期。
三叔一行人就说这么多。
到了刘莺莺。
先说说见之前,在面馆装车子风挡玻璃的时候,浩汉对江河说“你必须得有个这样的朋友,最好是个女的,你完全可以压住她,只要你想要,她随时都是你的”,再到后来到了小镇,在车里说“等着看好戏吧”。浩汉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拿下了刘莺莺,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通信这么多年,暧昧这么多年,想要给从没经历过世界的江河上一堂教科书式的撩妹课。
接着说正题,这里不卖关子,我直接给我的结论,刘莺莺是爱浩汉的,并且很爱。
两人初见面,浩汉是紧张的,刘莺莺却仿佛是见到一个旧人一样,很坦然,也很淡然。浩汉为了掩饰紧张,同时也为了显得自己很有气概,特意提高声音,说了一句“来一局吧”。紧接着大力出奇迹的一记开球,一个没进,球权到了刘莺莺手中。同样就映射着本以为全盘掌握了大局的浩汉,其实从未掌握过,一切一切,都是在刘莺莺手中的。
“既然见面了,我就跟你说了吧。你先听我说完,别问问题。相比我们认识的时间,我说得有点太晚了,可要是算我们见面的时间的话,我说的够早。记不记得十九年前,九四一七号台风,你父亲贸然出海,再也没回来,这都是你告诉我的,你还说这是冒险精神。你视他为偶像,他死得其所。其实没有。那年你十岁?十一岁?你父亲觉得,在他的责任范围里,只能做到这里了,也是就来找我,和我妈妈。他欠了我们那么多年,当然,对我们来说这算是一种偿还。可是对你来讲,就不一样了。我还是接受不了他。天底下,不是所有的债都可以还的。我很早就出来混,开了这家台球厅,不再依靠家里。你父亲他一直很想知道你的消息,于是,我和你就,偶然的,认识了。我们通信了十几年,不是我想知道你的消息,是他想知道。你肯定想问他现在怎么样了,以后想怎么样,几年前,他去世了。放心,这次是真的死了。你消化一下吧。”
刘莺莺说的这些,最初看的时候,我觉得是真的,但我看了很多遍之后,越来越觉得其实不是真的。浩汉的父亲没死,而且我认为,他父亲就是浩汉刚进台球厅的时候那个坐轮椅的老头。
刘莺莺之所以说这些,一方面是为了让浩汉明白,两个人是不可能的,毕竟血缘之下的伦理道德是一重最大的障碍。
“每一封信都是我写的,只不过到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读了。”
我之前说刘莺莺是爱着浩汉的,在最后对浩汉说“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的时候,其实这句话刘莺莺也是对自己说的,他的内心是很痛苦的,从说两句话是时候的表情,能够很好的理解。
“你有我一切联系方式,走吧”,其实刘莺莺还是对两个人的爱情存在些许期盼的,虽然微弱,但却寄希望浩汉能够有一天回来,不在乎世俗的束缚,相爱一生。这点其实从后面的BGM也能够体现出来,《女儿情》的歌词“怕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
只不过,刘莺莺能抛开这一切,浩汉却走不出来。
电影的最后,江河问“你跟刘莺莺怎么样了”,浩汉回答“没事,还是送你入职要紧”,其中包含着心酸,窗外飘着小雪。
这次和刘莺莺的会面,直接导致了浩汉内心世界观和爱情观的崩溃。
之前说过,浩汉的世界观是以父亲的精神建立的,他的父亲在他心里一直是个英雄,有冒险精神。结果真相却并不是死在风浪中因为冒险精神的死得其所,而是抛家弃子,喝醉酒抽烟点着了房子把自己烧死了,死的毫无尊严,毫不伟大。
而爱情观呢,19年,浩汉心心念念的梦中情人,最后却是变成了自己父亲的私生女,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这种精神上的摧残,是相当巨大的,感觉就是数年辛苦搭建起来的东西,一瞬间坍塌的什么都不剩了。
浩汉走不出来。
“你那书构思的怎么样了?我刚才帮你把结尾想好了,你听着啊,真没想到我们在这样一个地方告别,但跟人告别的时候吧,还是得用力一点,因为你多说一句话,说不定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后一眼。”
浩汉和刘莺莺的这一别,同样也是后会无期。
到了阿吕,这里才算三个人真正的主线,这里会把三个人穿插在一起说。
“浩汉,你觉得他是家狗还是野狗啊?”
“在野外应该算是野狗吧。”
“话不能这么说,那人出了家门,岂不是成了野人了?”
“连家乡都没有了,哪来什么家门?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
浩汉没了家乡,没了爱情,没了目标,到这个时候,其实除了这辆奶色的车子算是一无所有了。
遇到阿吕之前在树林里。
“你确定是这条路吗?”
“确定。”
“我们是不是来过这里?”
“哪有。”
这简简单单的四句对白,却很明显的映射了江河的人物。开头的情节里,出发之前,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纸,说道总共是三千九百八十公里,他都安排好了。可到了现实中,迷路之后自己的一切计划和知识却根本无能为力。
阿吕加入。
“我骑摩托车环游中国,每一个角落都去过,我破不了万卷书,但已经累积了十四万公里路。”
“十四万公里根本不算什么,我跑出租的时候,一年就能开十四万公里。”
“我为的是自由,而你却是为了生活。”
“那你怎么生活啊?”
“我对物质的要求不高,骑摩托车的时候,拍点照片,写点游记,赚点稿费。”
浩汉是个悲剧的人,总想有点能够拿得出手的成就,能够有一些能够吹嘘的资本,到最后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那些一直引以为傲的“出海捕鱼四年、出租车司机开了三年,跑运输两年,幼儿园保安干了一年”,以为自己积累了很多资源很多人脉,到最后却发现现实的什么都没有。从始至终,欣赏他的,只有胡生一个人。
浩汉的内心其实的很孤独的,很怕被瞧不起的,你以为那句“十四万公里根本不算什么”只是为了炫耀和嘲讽,其实那是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孤寂,但这种抵抗却被随后的几句对白给打回原形。
阿吕对于浩汉和江河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人。江河没有世界观,浩汉的世界观崩溃了,这个时候出现的阿吕,便是对他们两个人世界观重塑的一个人。
浩汉开头说“不管我到哪里拉屎,都有人给我送纸”,他以为自己积累了多少资源,结识了多少朋友,结果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一个朋友都没有。
现实中的我也是,毕业旅行初,我以为同学朋友遍天下,到哪都能有个接待,就和浩汉期初的心理是一样的,可是一路走下来,才发现,自己哪有朋友。
北京是我心理坍塌的一个地方。之后在烟台,去电影院看了《后会无期》,看到马浩汉,一下子就把我抓住了,因为太像了,马浩汉就是现实中的我。
当然,这些依然都是题外话。
说回来正题,浩汉也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左右思想的人,或者说太容易被人影响的人。模仿三叔说话“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爱恨”,以及后来和江河吵架说到的“我和你世界观不同”,都能够证明这一点。
阿吕对于浩汉的世界观重塑,是一点一点的,而对于江河的世界观重塑,则是突然间的。这里说一下,之所以浩汉和江河的世界观能够被人重塑,就是因为浩汉这个人容易被人左右和影响,而江河则是根本没有世界观。
“我为了自由,而你是为了生活”前后的对话,这是对浩汉世界观重塑的第一步。“有时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最后发现,只有一个人懂,这就够了”这是对浩汉世界观重塑的又一步。
浩汉听了阿吕讲的骑行故事,突然像是找到了新的人生意义,这个时候,浩汉初步重塑了世界观,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向往着自由,环中国骑行,写游记,这就是自己人生的全新意义。“放心吧,明天等我把朋友送到目的地,我们就骑摩托车回去”便是佐证。当然浩汉的性格使然,他觉得所有人都是朋友,所以自然已经觉得阿吕是自己的朋友了,他想和阿吕一起,一边骑行一边写游记,最后回到最初的地方,在东极岛联手大干一场,实现梦想,可最终这依旧只是他自己自顾自的单相思。
这次重塑世界观,让我觉得便是对浩汉的死最初的铺垫,虽然电影并没有交代浩汉最终的结局,甚至每个人的结局都没交代,电影中的后来,我认为并不是《后会无期》的结局,而是《旅行者》的结局,这个后面再说。
在晚上的篝火旁,这一段便是对两人世界观完全重塑的时候,同样也对两人的人生观进行了冲击。
浩汉依旧在吹嘘自己所谓的事业,当然他也仅仅只有这一点能够拿得出手说得出的成就,或许,都不算是成就。
“小伙子,你也该出来走走的。”
“但是我世界观和你不太一样。”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你哪来世界观呐。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
“你和你老婆的纪念日。”
“看来你真的满脑子的儿女情长,今天,是旅行者一号,冲破太阳系,进入他妈浩瀚宇宙的日子,旅行者一号,一九七七年发射,经过了三十六年,三十六年,终于踏进了外太空的星际空间,它这样在外太空孤独的漂流,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眼,有些人,一辈子只蜷缩在一个角落里,连窗户都懒得开,更别说踏出门,你们的偶像都是明星,我都偶像,是一颗卫星,我的名字,就是旅行者二号。”
这段对白虽说是对江河说的,但其实对江河和浩汉都触动了,阿吕逐渐往高处爬,两个人本来是在地上坐着,后来站了起来,仰视着阿吕。他们心里,阿吕的形象其实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镜头转换,到了第二天,三个人撒尿。
阿吕说他开车,这里其实我觉得阿吕之所以偷车,是怕浩汉去送江河而不是带自己去看NT3M5P,他并不想害江河和浩汉,所以在开走车之前,他停了下来,把东西都放在了路上,包括那张没有脸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存在很巧妙,“未知旅程,合影留念”“好不容易拍张照,还没有脸”。
阿吕的偷车和离开,便是浩汉世界观彻底奔溃的时刻。
自己好不容易重新有了目标,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甚至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结果现实的大脸来的猝不及防。
望着远去的车影,浩汉的表情,无需多言,说明了一切。
那是一种来自心底的绝望。
前一分钟还在自信的给江河头头是道的说着“喜欢远行的人一般试车也会比较远”“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可是刚说完,就被重重的打脸了。
江河作为老师,性格使然,所以觉得阿吕偷车是情有可原的,一定有什么苦衷,但浩汉失落过后,能看到的自由眼前赤裸裸的现实。
“老子不怕被欺骗,老子就怕刚刚信任一个人就被骗。”
在和江河的争吵中,浩汉把责任推给了江河,“我好心送你,你乱勾搭女人,把胡生给丢了,乱信任男人,把车给丢了,还替别人说话”,其实这也不能完全的说是浩汉推卸责任,浩汉只是想要找一个台阶下罢了,还想要继续维持一下自己一直以来头头是道的形象。
浩汉的一生,冒险精神的建立,冒险精神的坍塌,骑士精神的建立,骑士精神的坍塌,这都是在给他的死做铺垫。
这个时候,所有的意义对于他而言,都已经没有了意义。
“看,天无绝人之路。”
“这句话没什么道理,要不然哪来这么多走投无路的人呢?”
“我一直以为你是个很乐观的人。”
“是啊,但我现在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一事无成,还在那里傻乐。”
这里,浩汉已经不对生活抱有什么希望了,同时也开始认清自己了。
次日早晨,温水煮青蛙的桥段。
其实这一点,初见周沫的时候便埋下伏笔了。周沫说“日子过得就那样,温水煮青蛙”。所以在这里,作为老师的江河在受到阿吕的影响后,一直心里想的就是“人真的不应该只蜷缩在一个角落的”,他以为从阿吕那里接收到了世界观,已经认识到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所以想给浩汉上一课。
“你看,青蛙开始察觉了。动物都会依照环境做出改变的,一切都会自然过去。青蛙不会把自己困住,它会跳出来,这就是现实。”
浩汉轰然把锅盖盖住,青蛙在锅中挣扎跳腾的声音传出来,说道“这才是现实”,这个时候,浩汉已经完全觉醒了,完全认清了自己的人生多么失败,自己的生命是多么没有意义。
在火箭的残骸旁,两人告别的时刻。
江河在一路的旅程中,逐渐有了世界观,从最初只在乎自己能不能赶得上入职,到明白人一生不能一辈子一直蜷缩在一个角落里,再到后来带有一些满足的说他们已经横穿了整个国家。
而浩汉的回答则是:“可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里的浩汉,其实已经算是死了,万念俱灰,哀莫大于心死。
“我的车没了,我现在也帮不了你了,我要去忙我的,事业了。”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浩汉再也不是那个强势万能的浩汉了,而是满满的无力感和无助感。“我要去忙我的,事业了”,中间顿了一下,其实这也是浩汉再次欺骗麻木自己,在江河勉强装强势。浩汉难道不知道自己根本没什么事业,也一无是处吗?当然知道,那句毫无伪装发自内心的“我是没什么事业,但我不会出来造孽”就是证明。
“就到这吧,我就当一次旅行吧。你以前说过,你喜欢斑点狗,这条斑点狗就归你了。”
“我教你,这条是阿拉斯加。”
“我英文不是很懂,那你就当这条,马达加斯加,斑点比较大吧。”
“你带走吧。”
“你这样的人,不太适合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你不像我,我这样的人,满地都是朋友。所以你把它留着吧,老了也能有个伴。”
“狗的寿命只有十四年。”
“那也比情义两个字寿命长啊。”
这里,浩汉也是在尽量让自己显得不那么脆弱,同样“我这样的人,满地都是朋友”也是依旧在最后的麻木欺骗一下自己。
浩汉不会带走小阿拉斯加,因为浩汉没有了生的欲望。放下小阿拉斯加之后,浩汉便头也不回的走了,江河朝着另一个方向走了。
这一层分别,便是浩汉、江河、阿吕三个人之间的后会无期。
还有浩汉对这个世界的后会无期。
最后说说电影中的那个“后来”。
这一段我之前说过,这个后来讲述的结局,并不是《后会无期》的结局,而是《旅行者》的结局。这个结局整体都是很完美的,因为浩汉曾经说过“记得结尾的地方把我美化一下”。江河在结局里对所有人都进行了美化,都安排了好结局,电视中已经成名的周沫,靠在江河身上熟睡的苏米,那么浩汉呢?
浩汉已经死了,而东极岛的繁华便是对浩汉最大的美化,因为振兴家乡的旅游业,是浩汉一直的梦想和事业。
至于这个“后来”给人感觉不是真的的一个点,就是柴伯公雕像,片头的柴伯公雕像,火炬是石头的,而这个“后来”中,却变成了真的火焰,而且即使狂风大雨中的这个火炬也是燃烧着的。
那就当这个火炬,是浩汉不灭的信念吧。
至此,就写这么多。
很多人觉得这个电影没意思,起初我会反驳,后来就看淡了,毕竟人人是人人。
我自己能看到一些东西,体会到里面一些人的内心,就够了。就像我写的这篇,一万多字,又有几个人会从头到尾看呢。不要在意这些。
“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的人,那就够了。”
2017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