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当年娶我奶奶用了半斗米,我的爸爸当年娶我妈用了半头猪,而如今,到了我娶媳妇儿,要了我妈半条命。网上流传很火的这句话,引起了大家对现代人情感的反思。
中国的彩礼一向都很有讲究,什么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一万张五块,一千张100元,一片绿要么是祖传的翡翠珠宝,要么是一片50块的,一动是车子,不动是房子,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
我有个表哥在北京工作,年薪15万,孝顺懂事、能干上进,各方面都很不错,算是我们这一辈的佼佼者。
今年29岁,眼看就要到了结婚的年龄,可是因为在北京没有房子,谈了三四年的女朋友不同意,其实也不是女朋友不同意,是女方家长说了,有了房子再来谈结婚的事。
表哥刚工作三五年哪里会有那么多钱,没办法,我姑姑卖了在云南小县城的两套房子,再加上多年的积蓄,凑够240万,在北京三环给表哥买来一套六十多平米的二手房。
第二年,表哥就结婚了。
姑姑和姑父在小县城都是老师,卖掉的其中一套房子还是姑夫家里留给姑夫的。听妈妈说,姑姑姑父现在住在学校分的宿舍里,小小的一室一厅,破破烂烂的,没有空调,没有阳台。
原来寒暑假都会出去旅游的两个人现在再也不去了,没有人问他们,因为大家都知道为了给儿子在北京买房他们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本来表哥是我的偶像,是我奋斗的目标,但自从这件事之后我就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希望表哥以后会好好的孝顺姑姑姑父,否则我都会替姑姑姑父感到难过。
后来,我对爸爸说“以后我结婚肯定不会让我男朋友的爸妈卖了房子来给我们买婚房,两个人要是没钱自己买的话,我宁愿租房子”
有个朋友是陕西人,去年因为他哥哥结婚的事情惹得家里上上下下都不安宁。他哥哥和女朋友从大学里开始谈恋爱,订婚时候两个人刚好好了整整六年,他们家里出了六十多万在家乡的小县城给他哥买了套三室一厅的新房。
就在快要结婚的前一个月,两家人本来是坐在一起和和睦睦的聊天,忽然女方母亲谈起了结婚的彩礼问题。朋友他爸妈好像有点惊讶,说订婚的时候不是给过了6.6彩礼吗,怎么结婚还需要啊。
女方妈妈一下子就激动了,甩了一句“结婚还需要6.6彩礼,我们家的习俗”然后就走了。他哥的女朋友没办法也跟着走了。朋友他哥本来想追出去,可是被他爸妈挡住了,说是家里没钱了,而且这家人太凶恶,这婚宁愿不结了。
他哥当时想着父母的事是父母的事,他女朋友应该不会这样吧。可是没料到,他女朋友好像是被她父母洗脑了一样,一口咬定还需要6.6的礼金才结婚。
于是,六年的感情说散就散,婚没有结,婚房空了一年没人住,他哥也没有再谈恋爱了,因为他女朋友在拒绝了他之后通过相亲与一个年龄稍大比较有钱的男子在六个月后迅速结婚,他哥受到的打击太大。
身边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无论是一起留在北上广还是在自己的家乡,因为彩礼因为房子,拆散了多少对相爱的人。在大都市,没有房子觉得自己依旧是个外乡人,内心没有安全感。在家乡若是房子和礼金达不到当地标准会觉得没面子,女方觉得自己女儿不值钱。
白岩松曾称在中国大陆青年人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的平均年龄是27到29岁,而在众多发达的欧美国家大多数人四十多岁才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
如今,我们的爱情不再单纯,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裸婚行为在80、90后看来就像是个疯子一样,也会被父母用来教训我们这些还没有踏上婚姻殿堂的人。
我们之所以会在结婚的时候要求车子房子和彩礼,其实也受父母的影响,他们为了让我们以后少吃点苦,总是希望我们嫁给一个有不错物质基础的人。
可是父母们忘了他们当年结婚的时候什么高档物品都没有,所有的一切都是两个人一起奋斗来的,不是照样把我们养的这么好,一家人这样开开心心的过来了吗。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急功近利的时代,也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刚一毕业机就想要迫切的拥有父辈们打拼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受中国传统“家”文化的熏陶,认为没有房子就算不上有家。
二十多岁的爱情是最浪漫,最激情的时候,正是因为这份冲动大家才会想要结婚,想要在一起一辈子,可是正好碰上了最急功近利的年龄,所以终究抵不过现实的诱惑。
不顾一切就结婚的故事越来越少,好像那些都是别人的故事。婚姻要有物质保障好像比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让大家更加认同。
我最喜欢电视剧《蜗居》里郭海萍的一段话:
如果我的生活像一卷录影带一样
我一定要找到我22岁时候的那段带子
我一定要重新重新播一遍
那时候我就会选择
和我的爱人
回到老家
买一套不大的小房子
和我的孩子
和我的爸爸妈妈在一起
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可能那种生活
才是我想要的
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样
那么简单。
二十多岁的你们在一起买不起房子时不要着急,三十多岁依旧可以买到,可是如果你错过了二十几岁的那个他,一错过就是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