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思随想随笔流水备忘44
----阿拉丁956
连续2天无法日更,心里还是时常有所惦记的。
抽时间、挤海绵,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若时间真的不允许、事情多得让你根本无暇顾及,还真的只能孰轻孰重有所筛选,芝麻绿豆都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近期,业务学习投入的时间及精力多一些,分配给其它事项的时间只能缩短,这是必然的。时间就是一个恒定的数值,此消彼长是常态,也没啥好商量的。
日更层面,心里老有提醒,实属不易,也说明了习惯或者下意识的一些行为其实在冥冥中有所暗示,想甩估计是甩不掉的了。哈哈!
考虑到近期的业务学习需要,也是为了方便业务知识点的梳理,拟将日更与业务学习结合起来,至少部分结合起来,既完成日更任务也提高业务学习的效率,这办法应该可行。
有了想法,即可行动。今天先把之前了解的装配式知识提升一点点。
管线预埋在装配式建筑中,常态的做法是在预制场事先做好敷设,待混凝土浇捣时一并与混凝土进行结构,这种做法很好理解也容易操作。弊端便是事先要对管线的理由论证到位且精准,不然,后期若需要调整,难度是很大的,也不利于结构的整体性安全所需。
自知悉装配式至今,各地真正有项目支撑的不是很多,除非是强制性必须要上的项目,不然,真的寥寥无几,尤其是三线以下城市,更是凤毛麟角。
时光荏苒,以为雷声大雨点小的装配式思路,其实在一线城市甚至直辖市却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有的还把它当成了强条在推进。反差之大,让人一时半会没有醒过来。
不但如此,装配式的技术革新也是突飞猛进,有点高举高打的态势。
诸如:管线分离的SI体系。所谓SI体系,是支撑体S(Skeleton)和填充体I(Infill)相分离的建筑体系。
支撑体是指建筑的骨架,但并不等同于国内所说的主体结构,还包括外围护和公共管井等可保持长久不变的部分,强调耐久性;填充体是指填充进支撑体的部分,包括内装和内部设备管线等,强调灵活性与适应性。
SI体系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实现建筑长寿化:
一是支撑体、设备管线、内装部品三者完全分离,避免传统内装在墙体和楼板内埋设管线的做法;
二是让主体结构更耐久,进行耐久性优化设计;
三是实现套内空间灵活可变,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分离体系的推出,之前的暗敷管线路由的弊端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从而达到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减少建筑垃圾,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的。
诚然,分离体系的推出,短期的工程造价会略有提高。但,相对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而言,前期的增加投入分摊至全寿命周期,整体造价还是偏低的,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