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为女儿上学的问题和先生产生了分歧,我中意的学校的班级比我们原先计划的要多花8000元每年。先生跟我算了笔账,我们每月的支出加上贷款买房后的压力等等,算的我心发凉!确实他说的都对,压力确实山大。可是……我问, 难道就差这八千块钱了吗?他说,差。
我有时候很任性,一旦中意一个好东西,就不想退而求其次。僵持一天后,我发现我们俩的思维都僵住了:陷入了罗伯特·清崎的穷爸爸的思考模式——我可担付不起!陈述句使人思维僵化,而疑问句能激发解决问题的思考,所以,我转而问自己——我怎么才能担付得起?How can I afford it?
于是,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今年业余收入八千元!
目标有了,人也就真的进入了解决问题的模式中,思考我能拿什么来变现?第一个想到的是做心理咨询师,可是我还是个学生,尚在打基础阶段,对于如何做咨询真是丈二和尚啊!然后去搜罗了几个咨询师朋友,继而购买了一个咨询师之家的课程,想着先听听别人的案例,观摩一下吧!
可是这条路不太畅通,需要身份和资格认证,我没有咨询师证书,卡住了。想找个导师,打听了威海的咨询师,过程也没有进展,我也没再去推动。
这个方向就暂时停滞了。
机缘巧合,年前一个朋友介绍她的朋友想买点营养素给孩子吃,我们加了好友当时她没有回应我,最近她又主动联系我买产品,我询问情况、推荐产品,这中间没有太多的期望,她几次没信儿我也不低落(都不知道是谁,低落个啥),只过一会儿再联系她。最终她购买了三种儿童营养素,她觉得性价比比她海外购的要高,虽然我只赚了二十来块钱,但依然很开心。(其实,要警惕这种心情,因为如果觉得成交是胜利,那不成交就自然是失败了,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并不明智)。
真的非常感谢推荐我的那位朋友,她内心可比我坦荡多了,而我?有太多“包袱”——别人会不会觉得我赚他钱啦?他要是不认可产品/我怎么办?想想很幼稚,真如武志红所说,人格基础才是真正的起跑线啊!
这次成交或许带给我的意义远不是金钱能衡量的,我开始想,现在家长们都那么在意孩子,或许,儿童系列的会比较容易推广。这个想法就这样生了根,萌了芽!打算等回威海去找当地做葆婴的朋友聊一聊,考察一下环境再做决定。
最近给妈妈调理身体,每月要花费1700多块钱在营养素上,本想自己承担,但实在压力太大,就商量好了几个姐妹均摊。这也在提醒自己,你这么认可产品的价值,亲妈不愿吃还非逼着她吃,还有啥顾虑去推荐给别人啊?或许我真有什么“金钱恐惧症”之类的,有“赚钱可耻”之类的潜意识吧!额。。。还真有这种思想 ╥﹏╥
最近还在纠结,给婆婆吃的产品要不要继续?她目前状态好了很多,是不是可以停一停?边切菜边想,然后一刀切下了半块手指甲,哗哗流血,还疼的要命!当时立马就反思,这是怎么了?发生什么了?我也不相信什么“偶然”,这是得有多恨自己啊?
答案还不是很清楚。
可能性1:那把刀不好用,上次用就嫌弃它来着可能性2:当时想到了婆婆,内心起了涟漪……
不管是哪种可能,我下午就去买了把新刀。
接着又把咨询朋友的事提前了,微信咨询了她得到积极肯定的回复。后又找了原来带我的老师meggie。我怕她对我期望太大,要求太高,话没说死,先咨询了她几个问题,她分析了一下现状,提到一位我认识的同在外地朋友快要晋级了,我心想她真厉害,当初净没看出来!转念一想如果她早一步成功了还蛮让我觉得羞愧的,又想~这不是在和别人比吗?没法比的,每个人情况不同,况且她如果成功了那我信心也会提升好多,好事儿!
meggie也提到了,当初我是背负着太多的责任出发的,要考虑团队其他人的发展,也缺少线上课程的支撑。如今情况变了,因为疫情,大家外地的视频小课也多了起来,线上课程也很多。
确实如此,当初带着诸多疑虑去到上海,同时还有过高的目标,前行的特别心累,也找不到节奏,崩塌了
如今再继续,会定小的目标——就是八千块。
也不想团队,也不想家聚怎么办的问题,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大不了都是消费者,线上的资源用一用。meggie也说,想想都是困难,就别多想了,走一步看一步。yes,我喜欢“随缘”。
我不是压力型选手,轻松前行吧!
明天开始又增加一个任务,现有的节奏不想乱,晨跑、冥想、英语、阅读,都是我想做且滋养我的正确的事情,是时候甩掉拖延,提高效率了,注意别被焦虑控制,我一定搞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