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负责接送小朋友兴趣班,两个班每个班2.30小时,利用这个时间刚好看完了两本书,每本用时2.30小时。
第一本是前天别人推荐的《暗时间》,第二本是lab赠送的《刻意练习》两本书都是在集中精力,专注状态下连续看完。结合最近看完的《自控力》《微习惯》《把时间当朋友》《秋叶的关于看书的?忘记书名了》和得到中听了几节的老罗课程、成甲的课程等。确实是一类知识相互之间有很多的互通性。
一、文章的共通性、关联性
比如《刻意练习》中第2章的 大脑的适应能力 与《自控力》中提到的大脑的结构及我想、我要、我不要等论述一致。这章中提到的关于走出达到舒适区与《微习惯》提到的一点点增加,慢慢习惯观点一致。《刻意练习》第六章在生活中刻意练习里提到的保持动机,不要靠所谓的意志力而是持续的激励与《自控力》中的奖励原则,《微习惯》中不要靠意志力表述同一观点。《刻意练习》中第3章心理表征则与《麦肯锡思维》中的实现有计划、目标性原则有异曲同工之意,与中国的胸有成竹所体现的最终的成果及实施更有效有直接关联。心理表象也与记忆方式中的图像化方式《暗时间》中第一篇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提到的要调动多感官场景化帮助记忆论述一致。
《暗时间》《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把时间当朋友》均提到一是提升学习、阅读、知识吸收整合运用的高效方式是写出来或者说出来。通过这种对知识的在整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知识的吸收及复用率,也是帮助自己重新审视、认识、深化所学知识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二是对所学知识成体系化、或者叫做组块化、模块化是帮助自己减轻记忆负担、提高知识转移应用的高效办法。后两本书给予了具体操作上的建议,高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了看书列读书思维导图及短时间内大量读同一专题书籍并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的方式。《把时间当朋友》则更全面、细致的列举了方式,(一直没完,去年买的时候吸收点吃力,最近几天大范围的同类型书籍看下来,对这本书有了新的认识,估计2小时可以看完形成骨架)
二、共通的好处
1、可以快速读完一本书,同事不再为快速读完是否是囫囵吞枣而纠结,大致看了几句话就知道与其他书-籍有什么观点类似,从而不用再花费时间逐字理解,因为很多这类书籍大体都是举例证明观点用——已经理解了观点就没有必要再看例子了。
2、更容易提炼出抽象的观点,复用于其他领域,即便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比如工作中、生活中某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暗时间》也提出了该观点)
三、近期快速读书、梳理书籍架构的收获
能够快速扫描并对文件进行解读,了解每个条款背后的用意。周五临时召开会议,就一份框架协议过会,事先只是扫了一眼有3页,仅此而已。会上突然要求对每一条给大家进行解读,是什么意思。在以前,估计自己可以直接石化。但是,在硬着头皮对合同条款每句读一遍的同时,就能够对这一句在整个框架协议中的行文逻辑点,想要表达的意思,编写的出发点,背后可能隐含的风险因素都能直接反应出来,并迅速提出对策。游刃有余的解读完合同,自己暗自有点惊讶。理解力上升了几个level。
四、下步规划
关于思维方式、比如批批判思维、影响力、沟通方式等集中阅读。开始把分析行文框架、写读后感作为必做之事,对思维能力的提升确实很大。定期尝试对同类型书进行同比分析。
注:关于对《暗时间》的看法,是一个爱读书的小伙子,但是书籍的编排目的性或者用《刻意练习》中提到的写书前的心理表征来说,缺乏整体书籍架构的心理表征。从而书籍整体架构零散,前后行文没有按照作者提到的“时间流”来进展。内容中的阐述也大都以观点+举例方式阐述,有点硬靠雅思文章的观点+举例风格,不够有亲和力,流畅性不足。不够看到后面,原来这本书就是作者博客的合集出品,也恍然大悟了,再三强调逻辑性的作者居然自己的书都在这方面有欠缺,这本就是作者的不同时间段、研究方向时的合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