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0后,刚看到《芳华》的预告片时,下意识就觉得这是我喜欢的题材,一定要去看;
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看《爱乐之城》的预告片,当时从家附近的地铁站走出来,一块大大的广告屏切换着电影的场景,我就站在那里静静地看完,下意识就觉得这是我喜欢的题材,一定要去看。
看《芳华》的时候,哭了好几次,其实电影刚开始没多久就想哭,可能是因为看了预告片,对剧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碰上影片开头,文工团花样年华的舞蹈长幅渲染——
有人觉得这里有点拖沓,我不这么认为:
如果跟快节奏的欧美影视风格相比,这里或许是略显拖沓,
但这是文艺片好吧,一切的氛围,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营造起来了……
看完《芳华》,久久不想离场,我的第一直觉:这部影片就是冯导的致青春!
青春,本身就是一个夹杂着复杂情感的话题,
它有着美好、欢乐,带着无奈、遗憾。每每回首,总少不了叹息,因为青春已逝去。
2013年,赵薇带着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席卷了年轻人的市场,那是80后一代人大学校园里的青春。一部小制作、没什么大牌明星的电影,最终斩获7亿多的票房。
因为都有青春的痕迹,所以《芳华》让我想到了致青春,
也是一部小制作、没太多大牌的明星,冯导在电影拍摄前,让演员们提前集结3个月,过一把文工团的日常生活,然后再选角,很费心血、很敬业,现在已经少有了吧!
冯导的致青春,更高逼格,上映12天票房破9亿,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文艺片;
冯导的致青春,也更沉重,那是个特殊的年代,有太多的压抑和不得已。
编剧也是原作者严歌苓是文工团的,导演冯小刚也是文工团的。
一个优秀的编剧、一个优秀的导演,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另一面下截然不同的生活
当然,不同时代的青春没什么可比的,不管时代背景怎么变化,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怀念的青春。
冯导感动了更多人,我们不只在看电影的时候哭,看完电影心里仍然久久难以释怀。
我们看到了在那个压抑的时代,人性的扭曲、亲情的“叛变”、人生的选择和错位:
何小萍说:爸爸,我改姓了别人的姓,你会原谅我吗?
郝淑雯说:操你妈的,你们敢打残疾军人,战斗英雄!
刘峰却说:跟躺在这的人比,我敢说(过得)不好吗?
……
我们不停地搜寻,似乎想要找到一个答案:一个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情感的真相;
我们不只是难过,也有感动,因为尽管人生无常、现实残酷,却仍有善良的坚守,
在今天这个也有些冷漠的时代,当你遭遇×&¥#或者说你不爽时,
想想《芳华》,想想刘峰、何小萍,
我想至少心里会该会有些温暖——
说白一点,跟比你更惨的人比起来,这算什么!?
有人说,你把青春献给了一场欺骗你的梦,你会好吗?
但我想,青春易逝,关于生活的真相,不在于过去、不在于明天,仅在于当下,珍惜眼前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