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天凉了,跟朋友一起把洗净晒干的夹棉的、厚软的比较能挡寒的旧衣物、围巾、枕头、棉被打包寄往边远地区。每当旧衣物积累到一定体积,我们就会这么做,这是多年来的习惯。有人会把这种举手之劳叫做慈悲,或公益。在我看来,就是用大袋子层层包裹衣物比较费点劲,那是为了以防运输途中的风吹雨打把衣服弄脏,通常把几大袋子衣服里三层外三层裹好人都脱力了,像跟谁搏斗过似的。以及跑趟邮局寄衣服,邮局工作人员还会跟你磨半天羊工。那么顶多这就算略显麻烦的举手之劳吧。
这些年出门喝茶或吃饭,常能遇到许多自称信佛的俗家人——言必口宣佛号,三句不离包容心慈悲心,不失时机苦劝我等凡夫参加放生、素食、禅修、进山膜拜上师等活动说能体会什么是慈悲。可我暂时还没信佛,不想去参加这种标致太鲜明的活动,而且我觉得表达慈悲是没有定式的。我还有几位活佛朋友,其中一位是青海藏区大寺庙的主持,建过孤儿收养所,建过孤儿学校,会六种语言,周游世界传法讲经,募集来的物资被他和他的助手们有组织有规划的捐给了藏区贫苦人家。我们认识的时候,他是藏传佛教大德法王,我是普通没有信仰的汉族公民,但我们都在做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儿这件事,所以就好好讨论了一下如何科学、专业、有效率的做好公益。我们并没有谈论佛法,虽然我曾读了一些佛教史的书。记得他当时对我说,人有向善之行为,不管有没有信佛,都是向佛的(大意)。
时下的人,生活水平超享受,思维意识二次元,可对公益的实践和认知还那么low。好像非高大上名目不能行、非有宗教信仰不能行、非发下宏誓大愿不能行。其实每个公民,每间企业或团体,都可以是公益的实践者。只要愿意,不过举手之劳。
我既不念经,也不信佛,我不愿意花钱买活物放生,我也不愿意拜个上师做精神紧箍咒。但是我愿意花能承受得起的钱资助一个贫困地区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管 ta 成绩好或不好——受教育是每个未成年人的权利,不管成绩好不好,都有这个权利,只要有学校愿意收 ta 。我也可以在背包旅行和车队旅行途中约束同伴不乱扔垃圾以及顺便带走别人丢下的垃圾。我还可以在公共场所顺便维护秩序,比如拥挤时护着老幼残孕,提醒大家让一让。以及上洗手间时顺手关掉别人忘关的水龙头、抽干净别人没抽的马桶,在商场或公园扶起被人踢倒的装饰物或盆景~ 所有在我们眼皮子低下发生、而我们举手之劳就能使之变好的事儿,都是公益啊。
公益人士也好慈善人士也好,都是在这社会中怀着善意生活、接地气的公民,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