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含蓄的,我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往往都是施者无声,受者默语,尽管诠释的都是爱,可又留下了遗憾。这些年我们颇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在这方面已有所改进,但仍不彰显。
早些日子我看到一篇文章,是说孩子教育的,老师布置了一次特别的作业,鼓励学生回去给自己的父母洗次脚以此感谢父母无私的爱。但最后只有少数学生做到了,多数学生表示难为情,觉得有点怪异。当时我颇为激愤,认为做最简单的事尽尽孝心怎会为难。我决定要给我的父母洗一次脚,于是找了个时间回了趟老家,吃过晚饭就去卫生间准备热水,可真要端出来时,居然也犹豫了。一方面是自己确实也觉难为情,从来没有这样表达过;二是认为父母必然会觉得突兀,用一种他们未必接受的方式表达孝心是否是真孝心。于卫生间里思前想后,假设各种可能,直到水都凉了也没能实施,最后居然不了了之。现在想来,总觉得当时应是给自己找了借口,但也未尝不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缺乏这样表达感情的文化基础。
记得我和老婆谈恋爱的时候,各种爱的表达从不缺少,嘘寒问暖,细致到老婆都觉得烦腻,什么敢于也愿意表达。恋爱时对老婆说句“我爱你”如同吃饭喝水般,不说都觉得不自在。如今结婚几年了,生活越过越平淡,孩子也两岁了,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少对老婆说道这句“我爱你”了。即便有时候气氛合适,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仿佛说出这句爱语会丢了颜面是的,总是于心中安慰自己:都老夫老妻的,爱到骨子里了,说不说无所谓的。其实真的无所谓吗?
你要问我是否真正爱自己的父母,我必然给出肯定的答案;你若问我是否真正爱自己的老婆,我也必然肯定对她的爱。只是真的缺乏表达的勇气,尽管爱的深切必然双方可以感知,但绝没有温馨表达来得甜蜜和温暖。我们平时太忽视爱的直接表达了。
也许因为我们是以农耕民族,不如游牧民族豪放,加之儒家等传统文化在这方面的克制,以至于我们国人自古以来就没有这方面的传统。我们的父辈祖辈确是勤劳朴实之人,无私付出不求后人回报,养育了自己的子女还得操心孙儿辈。哪怕后人不算孝顺,如果被外人闲话遇到都必然维护一番。这就是中国人表达爱的方式,深沉而含蓄!我爱我做但我不说。
今年春节有个特别的感受:爱要表达,爱要行动。这些年我忙于工作而疏于厨卫,回到老家下不得厨房,干不得农活,回家过年只能出几个“臭钱”,只能看着家人们忙碌,内心很是愧疚,关键还没有勇气道声“谢谢”。加之昨日下午意外得知一高中同学患病过世,更觉世事无常,如果不珍惜当下,不与至亲之人常表达爱与亲近,也许万有莫测之时,我们除了后悔只能莫之奈何。
2017年我默默对自己说要有些改变:学几道拿手好菜,计划好时间多陪陪下家人,一定要带家人出去旅游;改变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同样在物质方面给家人更多保障;再就是多看点书,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内心平和与豁达。更重要的是要勇敢说出对家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