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总有一段路需要自己走。
高中毕业前,始终是父母羽翼庇佑下的雏鸟,除了专心于自己的本职--学习外,不需要操心任何事情,小的时候,总感觉自己长大了,长大后才发现那时候真是天真无邪。
上大学后,像解放天性的孩童一般,去跳舞,参加演讲比赛,全校评选,自己举办活动,真真应了那句“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能也有人会背地“说道”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娃子,当然也有人正面给我的“当头棒喝”,委屈地说不出话来,但愣是没当着那么多人哭出来,告诉自己要硬气一点。
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说,这种事我现在遇到了,以后就知道怎么办了,下次遇到了,就能游刃有余地解决了,再下次遇到,嘿!自来熟儿了。所以,那些阅历丰富的老前辈们总是那么受人敬仰,因为他们见得多,对我们暴跳如雷的事情报以淡淡浅笑,那深深的皱纹里埋藏着无尽的从容与智慧。
回想以前,有些事情确实做的够蠢兮兮的,有时候看心灵鸡汤,说是人难得糊涂啊,偶尔装傻充愣一下也是好的,心里默想,我脑袋这么灵光,怎么“装糊涂”呢,这太难了,现在看来,真是够蠢兮兮的,毕竟,那些自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人,只是眼界和修养都仍需提高的人,真正的智者是不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像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而非唯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以前自己信奉的东西开始有所改变,不会一成不变笃定地去坚守了,诚如今天【惠生活】推送的句子:成长就是一遍遍地怀疑自己以前深信不疑的东西,然后推翻一个又一个阶段的自己,长出新的智慧和性情,带着无数的迷惘与不确定,坚定地走向下一个阶段的自己。常常看到朋友圈有人发:“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你喜欢这样的我,我们就交朋友,不能接受,就离开,恕不奉陪,我的人生也不需要你当陪衬。”听听!这话说的多“硬气”,然后“雄赳赳气昂昂”地做自己的事,无暇他顾,也从未在乎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说实在的,这样的人其实本质上还未长大,以前的我也是这样,恋爱前也是这样,喜欢我就和我在一起,不喜欢就分开,我是不会改变的,我从小就这样,脾气大,性子急,我父母这么多年都包容我了,殊不知,没有人有义务来忍受你的坏脾气,包括父母。这些标榜着“个性”标签的坏习惯大多是后天环境造就的,却成为我们搪塞反击与吾道不同者的最佳武器,傲娇地称“本人天生如此,你奈我何”。这种执拗,常常让自己处于劣势。佛家讲“大彻大悟”,看开了就明白了,我们始终固执于某一件事的时候,不过是自己给自己设的精神牢笼,钻牛角尖罢了,当你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时,才明白是自己的脑袋没摆正,而非世界歪了。
我见习的时候,曾经因为病人家属的不理解无理取闹而困顿,甚至愤怒,如今实习了,同样有生气的病人却能和气地去解决,我的母亲告诉我,任何时候,要以一个病人和家属的身份去想问题,体会他们的感受,包括在我受了委屈,质疑母亲给我灌输的那些大道理的时候,她仍然和我说“想想病人家属的心情有多担心多着急,我们应当理解。”她知道我的工作性质,在我准备开始实习,准备踏进医院前,她还专门给我上了一课,这一课对我来说,的确重要,不然,今天的事也不会这么悄无声息地解决了,放到以前恐怕我再也不愿进那间病房了,同样的情况不同的解决方式,最后换来的,是大爷问我“闺女,还没吃饭呢吧!你看让我弄得,你也不能走,”满脸歉疚;是阿姨的一声“谢谢你啊,gen er(长治特有亲昵称呼,用于长辈对晚辈)。”;是小青年说“你好忙呀!快歇歇吧!”我们面对很多空洞的赞赏时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觉得很违心,不如不说,可是面对这样朴实的陈述,心里确是温暖的,那是另外一种流淌在眼神与笑容里可以感受到的真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是我近来的体会。
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没有能力改变世界,就要适应这个世界,不是被磨平,只是心性要放平,当我们能从容地大义凛然并张弛有度地面对这个世界以及周遭环境时,就成为一个彻头彻尾而且资质不错的社会人了,虽然现在的我还在“进化”中。
看《大圣归来》里的江流儿,和庞大的山妖比起来,他多渺小呢,可是他为了救大圣,还是拿起一个小树枝插到山妖牙缝里,冲着它大喊“你这个大肉虫子,我就在这儿呢,你来呀”,面对未来,我们真的应该像小师傅一样果敢,对于困难和挑战,大喊“你来呀,我就在这儿呢”。即使被打击地很不堪,恐怕日后回想起时连自己都会感动于当时的那份坚韧和执着吧!
正是青春的年纪,不该想着安逸,正是拼搏的年纪,应当去爱想爱的人,做想做的事,毕竟,人生只有一次。
最后,还是想用这几天一直激励我的这句话收尾——主动走出目前的舒适区,这种可能让你暂时感到不舒服甚至痛苦的选择,无论最后结果怎样,一定会让你成长,你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你的所有选择和经历,终会成为闪耀在你身上的骄傲,从此,自带光芒,无须凭借谁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