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教育中的“无为”--------读《教养的迷思》有感

有这么句话广为流传:

“My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我的上帝,请赐我宁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

赐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一切,

并赐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

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啊。

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作为一名家长的困惑。太多的育儿书籍和专家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其中最核心的是“父母是复印机,孩子是白纸”,什么样的父母塑造什么样的孩子。诚然父母对孩子是有影响的,孩子会模仿父母。但是,当你感到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密切影响这孩子的未来,就会整日压力山大,一不小心做错了什么就开始自责,都是我的错,我不是好父母。别人也会带异样眼神看你,瞧瞧,怎么教的孩子!唉,不禁长叹,当父母真是太难了。如果你为人父母,如果你关注你的孩子,估计能够理解我这种感受。

这其实有些反人性。做父母应该是快乐,享受其中的,否则人类不会愿意繁衍的,这是进化赋予我们的特性。但对我而言,做父母居然成了一件挑战极高的苦差事,这事肯定是哪里不对了。

长久以来,我形成了一个信念,永远不要试图掩盖真实,只有面对真实的世界,才能有效的行动。教育孩子也应该如此。虽然我们都当过孩子,都曾体会过孩子的世界,但毕竟我们已经不是孩子了。孩子这种生物,和成人是绝对不一样的。可是,真实的孩子世界,究竟是什么呢?

在读完《教养的迷思》后,我发现这本书提出了两种解释,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理解了孩子。

1.  重新评估先天基因的作用

我国的教师资格考试中,明确指出人的身心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说法是对的,但问题是,你知道了这个说法,对现实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吗?没有。如果想让它有现实指导意义,就必须搞清楚是哪些地方是遗传在起作用,哪些地方是更取决于环境,父母在这个所谓的环境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目前科学的研究还不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有一点已经可以证明,遗传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后天父母的作用完全不是我们想的那样。

读到这里,不知道你会不会吓一跳,什么,这不是鼓吹先天决定论吗?后天教育肯定更重要啊。别着急,我一开始也冒出了这种想法。还是那句话,先面对真实。不管我们之后如何行动,最起码要先睁开眼睛认清脚下的真实。

文中举出了著名的同卵双胞胎收养案例。一对同卵双胞胎(他们的先天基因是相同的),被不同的家庭收养。若干年后他们长大成人,通过对比发现,收养家庭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是很小的。两人具有惊人的相似点,比如都有相同的习惯,小癖好,都选择了相同的职业,支持相同的政党,甚至性格上也很相似。这样的案例不是特例,而是有很多。在排除了父母的作用下,我们可以看到基因对一个人的塑造有多大的作用。

确实,这个现象从其它研究中也可以得到解释,比如平克的《白板》就阐释了天生的人性作用在现代社会是被大大低估了的。

从日常生活中,甚至我们自己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同样的父母和家庭会生出不同个性禀赋的孩子,这是可以明显感知的遗传作用。但是,还有不容易感知到的现象是,孩子之所以象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不见得是家庭环境影响的,而更可能是他们有血缘关系,享有共同的基因。不仅相貌,甚至性格,脾气,也和遗传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还不能完全证实到底大脑的哪些基因决定了性格。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如果性格脾气,甚至癖好都主要由基因影响的,那么家庭环境到底对孩子有什么作用呢?

2. 孩子的人格社会化主要是从群体中习得的,而不是家庭

传统观念认为,是家长教会孩子社会规则,教他们适应社会群体,但现实不是这样。最显著的就是外语学习的例子。很多美国移民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说带有自己母语口音的英语,但是移民孩子不会。移民孩子在家里可以用母语和父母交流,但是一旦出门他们就迟早都能学会纯正地道的新语言。他们为什么不跟父母学呢?不,他们有更好的老师,他们的小伙伴。

孩子早就选择了自己的学习对象。他们认为父母的口音是不能学习的,至少出门不能用父母教的口音,因为这与他们的交往群体不符。至少就语言来说,孩子们是从群体中习得的,而不是父母。

相对于父母,他们首先想要做的是融入小伙伴,而不是变得像大人,他们首先要做到被伙伴群体接受,包括伙伴们接受的语言。

这里面牵涉到一个概念,群体认同。群体认同对人类就很重要的,因为人类就是群居动物,群居赋予我们生存的优势,渴望归属某个群体,自身才能生存下来。当认同自己是某一个群体的一员,就会按照群体要求的行为规则来塑造自己,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

确实,这点也可以从现实中得到解释。父母,玩具,小伙伴,在三者皆具备的情况下,孩子首先感兴趣的是与小伙伴接触,而不是父母。因为,他们早早的认识到,小伙伴跟自己一样,他们才是一类人。哪怕是在自己家里,孩子也明白自己不能完全学大人。大人教训小孩可以,小孩要是也学大人,去教训大人,你试试?大人和孩子很明显有各自的行为规范。老子得像老子,孩子得像孩子。从身高,年龄上,孩子本能就会做出这种区分,自己是小孩,跟大人不一样,所以他会转而投入小孩的群体,模仿自己群体里地位高的小孩,比如自己的哥哥姐姐,其它的大小孩。

读到这里,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在成年阶段,其实我们也很容易受到群体影响。试问,现在的你,热爱学习,你是更认同自己身边共同学习的朋友,还是更听父母的话?显然,我们选择的是前者。为什么网络教学如此发达但我们还需要群体共同学习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群体归属。你不自觉将自己归属到一个群体,比如写作群,终身学习者,就会潜意识中按照群体的要求塑造自己,按时写作,每天读书等等。你和父母不是一个群体的,但和你的战友显然是一个战壕的。将自己归类到一个群体是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但又很难察觉。比如,第一天上班,你会发现和自己一同报道的几个新人。午餐时你就会发现,不自觉你们几个新人就聚在一起吃饭,而不是和资历深的其它同事一起。因为在你的潜意识里,你们都是“新人”,日后工作也会不自觉跟新人更容易亲近一些。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生意场上不自觉地会照顾自己的同乡生意,因为你们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乡”。

你身边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你未来很可能就会成为那样的人。道理也是如此,你会自动把自己归类为和朋友一类的人,不自觉按照大家都默认的方式做事。看看朋友圈就能理解这个道理了,朋友们在刷什么话题,流行什么东西,不自觉自己也会跟着做。人之所以容易搞小团体,就是因为人天生有群体归属的需要,但这个阶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在三岁我们离开父母怀抱与小伙伴玩耍时就开始了,并贯穿一生。

书中提到了一个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叛逆的青春期”。曾经我就非常不解,为什么古代书籍中从来不提青春期这个概念呢?难倒古代没有青春期吗?仔细了解下发现,还真是没有。古时候人只有两种类别,小孩和大人,没有青少年这个群体。文中举出了原始部落里的成人礼。当女子首次月经,男子年满14岁,他们会举行成人礼。成人礼后,这个孩子就一跃成为大人了。他会将自己归为大人,按照大人的方式行事。昨天还在玩耍,今天就要嫁人,或者成为保卫村庄的的战士。这中间可没有青春期的过渡。

想想我国古代传统的成人礼,也是如此,压根没有青春期的过渡。

那么青春的叛逆是哪儿来的呢?在现代学制出现后。当一群少男少女聚集在学校里,人数上的大多数构成一个显著的社会类别,学生们会将自己归类为与父母,老师不同的一个群体。我们的群体是不同的,行为当然要有所区分,比如刺个纹身,染个头发啥的。总之,父母老师要我们去干的,我们不干,不然怎么能显得我们跟他们不一样呢?于是产生了“叛逆”。呵呵,家有中学生的家长们应该很容易有共鸣吧。实际上,当孩子满10岁后,你就会发现自己说话已经不怎么管用了。这不是你的错。

那么,父母和老师难道完全没有用吗?当然不是。在3岁以前,父母与子女的深度依恋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姑且可以理解这有助于孩子大脑中对于关系构建模块的发展。但是三岁后,当孩子投身同类群体时,父母老师虽然不能直接对抗孩子的群体,但是却可以帮助构建群体的界线,强化群体的特征。书中举了一位小学老师的例子。这所小学校风很差,孩子们都不好好学习。但是这位小学一年级老师从孩子们一进班级就着手帮助建设一个新的群体,“你们和其它班级是不同的,你们是勤奋爱学习的,你们未来是会成功的人”,这些方法让孩子们快速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崭新的,与其它班不同的新群体,即使在若干年后孩子已经升入高年级不在这个班级了,也在心底以“**老师的学生”自诩,他们都是**老师的学生,他们是不一样的,自然他们的功课也普遍优于同年级的学生。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团队建设是多么重要。让我再次体会到群体对一个人的同化是多么巨大。

同时,也可以从这个案例看出,群体归属不见得必须时时与同龄人相处,而是一种主动的自我归类。不管你身边究竟有没有同类,如果你心理上将自己归类为一种群体,你就会按照群体的要求去做。从这个概念出发,我觉得自己更理解“榜样”作用的内涵了。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同辈群体环境,比如进入更优质的学校,生活在更好的社区,让孩子有机会和优质的朋友玩耍相互影响。同时,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自我分类概念,通过榜样,有意识的自我区分,让孩子有优质榜样参照,将自己与榜样化为一类人,以榜样为标尺鞭策自己。这可能是更重要,更值得投入的事情。

另外,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社会化只是人发展的一个侧面。人需要归属群体,但也会发展自我。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群体具有更明显的影响优势。但是,在孩子发展自我,形成自己的人格时,父母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好的融入群体,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起助推作用而不是阻碍作用,恐怕也非常重要。

另外,父母可以教会孩子一些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一些非常需要在幼年就开始培养的技能,比如阅读,语言表达,学习的方法等等。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教养的迷思》带给我的收获,我想就是重新评估基因和群体效应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该书提出的群体社会化理论有很多证据支持,但还没有更多的科学实验来验证。不过这不妨碍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孩子。起码,再面对孩子时,我发现自己淡定多了,不管怎么说,我不用过于担心会毁了他,不是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830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9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875评论 0 33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37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34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91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5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17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6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8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5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7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2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0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40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49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36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剽悍晨读:绝世好文‖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习惯养成法mp.weixin.qq.com/s/3-kW1_yyZrbu-t...
    MUMU君阅读 204评论 0 1
  • 1题目:在一个二维数组中,每一行都按照从左到右递增的顺序排序,每一列都按照从上到下递增的顺序排序。请完成一个函数,...
    _Yfling阅读 369评论 0 0
  • 我非常喜欢听音乐,不管什么类型的都会沾染一点,不管忙不忙,累不累,每天都会花一点时间听音乐。 因为喜欢动漫,所以动...
    筱念凉阅读 2,934评论 32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