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经常会听有人讨论颜值即正义、丑人多作怪的话题。那这些观点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还是只是因为人们对外貌的过渡调侃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何会有颜值即正义的说法。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丹尼尔·哈默迈什教授曾写过一篇论文,叫做《颜值和劳动力市场研究》。丹尼尔教授认为,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只要涉及面试,哪怕仅仅是附照片的筛简历环节,应聘者的颜值也在时刻影响着面试官的判断。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看脸是可以大致判断出一个人是否有钱的。匹兹堡大学将MBA毕业生分为1至5级,最后发现长相每增加一级,男性的年薪平均增加2600美元,女性则会增加2150美元。
除了国外热衷研究颜值问题,在我国自古以来也有“看脸”一说,比如由来已久的“相由心生”一词就是古人对外貌的一种判断。如果一个人长得歪瓜裂枣,就很有可能是心术不端之人,连做官的机会都没有。唐朝的时候规定士子们通过了科举考试之后还要经过吏部的选官审核,其审核内容分为四项:身、言、书、判。排在第一位的“身”就是形象问题。
《萍州可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是宰相蔡确向宋神宗举荐一个叫王迥的哥们为监司,此人生的仪表堂堂,但人品却很差劲,也没什么文化,但是宋神宗却因为他长得帅便欣然应允了。史书中对王迥颜值的描述是“貌莹寒玉,神凝秋水,姿状甚美”。
到了宋哲宗的时候,蔡确又向哲宗皇帝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叫袁应中,这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长得却是一言难尽,身形猥琐。宋哲宗刚看了一眼就让他哪凉快哪呆着去了。辛辛苦苦寒窗苦读数十载,在录取率极低的科举考试中好不容易脱颖而出,结果就因为长得磕碜就没官做,这也算是对他人生的一次暴击吧。
除此之外,在择偶上人们也愿意选择颜值高的人。关于追求颜值,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在清代有一个人叫做叶元礼,他生的面如冠玉。一日,他出门散步,巧遇一位姑娘,姑娘看了他的盛世美颜后惊叹不已,并深深地爱上了他。
不过,至那日一别,姑娘再不曾见过叶元礼,于是相思成疾,命悬一线。姑娘的母亲无奈之下只好找到叶元礼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叶元礼听后大惊,于是赶忙找到那位姑娘,见面之后,姑娘终于如愿,便安然离去了。由此可见颜值对于爱情的影响之深。
所以,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任何物种,尤其是人类,潜意识里都会运用“颜值体系”来做出种种选择,长得好看的人无论在情感方面还是事业方面都会相对顺利一些。
讨论完颜值对生存的影响问题,接下来我们聊一聊为什么会有丑人多作怪这一说。
知乎上就有问这个问题的,我大致看了看回答,虽然被吐槽的对象都丑的各有特色,但认真归类一下,还是有共同点的。
首先肯定是对长相的吐槽,出现比较多的关键词有额头扁长、蒜头鼻、厚大且外翻的嘴、身材短粗胖,上身比下身长等等。接着是审美方面非常辣眼睛,比如有个网友提到她的舍友经常会在比较重要的场合穿她最喜欢的酒红色连衣裙,外搭亮橘红色外衣再加上一款长的亮粉色外套,下身穿着深蓝色直筒牛仔裤,配一双低调的深蓝色运动鞋,最后挎上土粉色带闪片的包包。妈妈呀,这打扮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满满的尴尬。最后是不可避免地要吐槽一下人品问题,如果说仅凭前两条我们是不能轻易定义一个人好坏的,毕竟外表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但人品就不同了,完全可以自我掌控的东西。在一片吐槽声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自私,懒惰,嫉妒心强这些已经上升到人格批判的词汇了。也是其中一个网友这样描述她的室友:不爱洗脚,晚上吐痰时用一个塑料袋装着挂在床头,也不倒,下次有了继续往里吐(额,写的我自己都恶心了),说话爱夹枪带棒,喜欢挑事造谣等等。
在犯罪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天生犯罪人论”。1870年12月,龙勃罗梭医生在研究意大利著名的土匪头子维莱拉尸体的头颅时发现,其头颅枕骨部位有一个明显的凹陷处,它的位置如同低等动物一样。并且通过大量其他犯罪相貌对比,发现这些罪犯的外貌都拥有着共同的特征,即额头扁平、头脑突出、眉骨隆起、眼窝深陷、颧骨高耸等,在生理特征方面也是普遍存在痛感缺失、极度懒惰、没有羞耻感和怜悯心,并且有着病态的虚荣心和易怒。以上种种现象都与原始人和低等动物的特征相吻合。这些发现触发了龙勃罗梭医生的灵感,由此便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理论”。
所以你看,长得丑不但平日性格缺陷几率较大,而且还容易被划到返祖现象里,这样说来,“丑人多作怪”也就合情合理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丑”,并不是说除了那些风流倜傥,貌美如花的帅哥美女,剩下的我们这些普通人就是丑的,只要心地善良,即便长相平平我们也是美的。怕就怕长得吓人心地还很恶毒,这样的人恐怕才是“丑”的典范吧。
心得语录:现实是血淋淋的,即便我们心里高举一万个不认同,但那就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