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历过无论是打是骂,是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孩子都无动于衷吗?
你收到过老师家人向你控诉“这熊孩子一点都不听话”吗?
你对孩子说过“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吗?
面对总有不良行为的孩子,你是否不是严加管教就是放任不管呢?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对孩子采取打骂吼叫的方式弊端多多,但就是控制不了,谁让自己的孩子净是惹事呢?
家长会失控,是他们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是不懂事的表现。因为焦虑,家长会自动脑补,不懂事就是不学好,不学好就没有未来,没有未来就白为孩子折腾了。
事实并非如此,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孩子会有不良行为是因为他们缺乏归属感,而所有行为的首要目的就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如果父母能意识到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但又不知道该以怎样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表达的孩子,就不会把焦点放在不良行为上,而是去理解孩子到底要表达什么。孩子就会感受到他们被理解了,对于孩子而言,大人做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带给他们的感受是积极还是消极。因为,孩子们的行为是以自己认为真实的东西为基础,而不是以事实为基础。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发现: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 寻求过度关注
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会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
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
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
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孩子有不良行为,是因为他们有需求未被满足。大人应该想想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做,不要一遇到孩子有不当行为就将其自动归为不懂事,其实那是他们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他们失去信心了,他们想要寻求归属感,但不知道该怎么做。
那大人该怎样判断孩子的真正需求呢?
有两条线索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孩子的错误目的:
1.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a.如果你的感受是恼怒,着急内疚或烦恼,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
b.如果你觉得受到了威胁,受到了挑战,被激怒或被击败了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权利
c.如果你感觉受到了伤害,感到失望,难以置信,或者憎恶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报复
d.如果你觉得很无能为力,绝望无望或无助,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自暴自弃
2.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a.孩子会停下来一会儿,但通常不久就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或能引起你关注的其他行为,是寻求过度关注
b.孩子继续不良行为,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或者消极抵抗,是寻求权利
c.孩子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你,是报复
d.孩子很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她, 是自暴自弃
孩子有不当行为时,大人应该做的是理解他们,接纳他们,帮助他们。当我们不再一味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认为是他们不懂事时,就成功了一半。好的亲子关系是相互的,想要孩子怎么对你,你就要怎么对孩子。所以,当你的孩子出现不当行为,请给他鼓励和帮助,而不要再用消极行为去消耗孩子的信心。
孩子从父母这里得到的是爱和归属感,自然也会报家长以爱和理解。爱满自溢,彼此心里都装满爱时,流动和交换的就是爱的能量,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和谐的亲子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