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似乎并不是什么好的形容词,但简·奥斯丁却为《傲慢与偏见》里的主要人物设置了这样的属性。并非只有达西先生享有“傲慢”,伊丽莎白享有“偏见”,只不过他们两人作为主角,各自担当了推动故事发展的两大要素——“傲慢”与“偏见”——的重头人物,而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则各自分有部分的两大要素。
书中,几乎每个人都有明面上的身价:男士的身价自然在收入,女士的身价则在其能继承的遗产嫁妆。另一方面,无论男女,亲族、出身以及品行德性都会成为影响其身价的潜在因素。故事的一大魅力,则在于向读者们展示,故事中的人们如何误读了对方的身价。在我看来,“傲慢”和“偏见”又可以是一体两面的。故事中人的傲慢,或是由于自身家产地位,或是由于对自身情况的清醒认识,又或是两者兼有。那么偏见便是小说人物表现出来的对世界的看法了。
就“傲慢”而言,被浓墨重彩地描写的达西先生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他年入一万,继承了大片土地,母系还有贵族血统,这是他能够骄傲的资本所在。他不屑于与人虚与委蛇的表面功夫,只顺着自己的心意而行——以他的财力和权势,本来就不需要有太多顾忌。他的收入状况,在故事仅开篇数页时就已点明(是为全书中的首富),然而,这并不能弥补他在小镇众人眼中的糟糕形象,因为他的傲慢实在太突出了。他不合群,不愿意和人跳舞,也不喜欢交际。
不过,奥斯丁对达西的傲慢其实是有几分赞赏的。达西的傲慢,是对着那些在他的财势折腰的人,或是想要从他那里捞到好处的人。达西看不上威克姆,认为他品行有损,却也愿意为了不损害双方父辈的声誉而用钱打发他。他觉得没有必要揭穿威克姆的真面目,一来有担心妹妹私奔的事情曝光的考虑,二来,也是不屑于与威克姆这等小人打交道或计较。达西的骄矜不仅来自于家世,更来自于他对社会和他人的实际认知。在达西的经历来看,他认为出生于较低阶层的人比出身上层的人更有可能举止鄙陋是无可厚非的:威克姆是个明证,乡绅贝内特一家的活宝们亦然。
奥斯丁要表达的,主要是她所赞赏的达西的品质:能看清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他并不觉得担心生病的姐姐而徒步三英里来到内瑟菲尔德,裙子被泥水溅污的伊丽莎白有什么举止不当的地方,反而觉得她的“那双眼更亮了”。
当他真正爱上伊丽莎白的时候,便愿意为她放低身段,恭恭敬敬地和他素来看不上的商人夫妻——伊丽莎白的舅父舅母打交道。
德伯格夫人和宾利小姐的“傲慢”与达西的“傲慢”基本同出一源,却少了达西的明察觉悟:她们把门第家产作为评判人的唯一标准。
伊丽莎白也是有着自己的“傲慢”的——对达西,对柯林斯,对威克姆,对德伯格夫人,甚至于对自己的妹妹。
对达西和德伯格夫人,她是因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仅仅因为一个人的身家而不是品行而屈膝于对方。
对威克姆,她有一种财产上的底气。她与威克姆相谈甚欢,舅妈加德纳太太担心两人关系的时候却能如局外人般云淡风轻地解说两人的关系。“就可惜他没有得到应得的财产,要不然,你嫁给他再好不过”,面对舅妈的劝诫,她很是大度地表示自己会理智行事。她心知肚明,威克姆的财产地位与自己不相配,因而也能颇为“大度”地“理解”威克姆另攀高枝的举动。
对于柯林斯,伊丽莎白的傲慢则完全是在头脑和品行上对其进行碾压。奥斯丁在第十五章的开头简要记述了伊丽莎白看不起柯林斯先生的原因。“科林斯先生的头脑并不灵活,既先天不足,也后天失调,教育有不当,世面又少见”,“谦卑中掺进了大量自负,因为他头脑简单而又孤陋寡闻,再加意外地早早走了顺风,便更觉得了不起。”无论是在贝内特家故作高雅地不谈小说,亦或是装模作样地劝表妹们要读封建教化的《女儿经》,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来的奉承与粗鄙,都表明他并非伊丽莎白的良配。因此,伊丽莎白在他面前自然是可以有着自己的傲慢了。
就连看上去最“市侩”、最急切把女儿嫁出去的贝内特太太,也是有着自己的“傲慢”的:纵使达西年入一万又怎么样,他对自己和女儿们不尊重,那她便一样不会给他好脸色,也不会去奉承他。小说结尾时伊丽莎白告诉她达西求婚的喜讯,她也是在呆滞了一二十分钟之后才领会伊丽莎白的意思。在她看来,达西和她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彼此都固守着自己的尊严的领地,誓要老死不相往来。
最闲散的贝内特先生也有自己的“傲慢”——他在婚后很快就看不上自己的妻子;他对于两个小女儿的管教也不甚上心;对于自己只有五个女儿,因此其遗产必须由柯林斯继承这件事情,他也并没有体现出什么不安。“他喜爱乡村,喜爱书,主要从这两大喜爱中得宽心。太太对他来说别无是处,仅仅好在无知,傻乎乎,叫他见了忍不住笑。”(169页)
即使是莉迪亚,也是有傲慢的资本的。身为家中最小的女儿,她是贝内特夫人最宠爱的掌上明珠,她由此而骄纵不已,完全看不上自己的姐姐们的谨言慎行,而是选择了恣意妄为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无论是一开始天天跟姐姐基蒂去梅里顿找驻扎的民兵,亦或是吵着闹着要跟着转移的民兵去布赖顿,抑或是最后跟威克姆私奔乃至成家,她都是从来没有一刻后悔或怀疑过自己的选择的。她的家庭就是她最大的依仗,她笃信家里不会放弃她,所以才一直随性而行。她的目光也是非常的准。
相对于“傲慢”在书中浓墨重彩、异彩纷呈的刻画,奥斯丁对于“偏见”的描写力度看上去似乎反而没那么足够。
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自然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她觉得达西傲慢又冷酷,从没想过达西会喜欢她,更谈不上去讨好达西,这才使得达西对她的爱意逐渐深沉。不过,作为主力军的伊丽莎白在小说的中段(小说第三十六章,第146页,本书共计280页)便开始扭转对达西的坏印象。贝内特夫妇对达西的偏见倒是持续到了小说的最末尾,达西再次向伊丽莎白求婚的时候,但那已经于故事情节无甚影响了,只是在故事开始不久的内瑟菲尔德舞会上,贝内特夫人对达西的恶言相向让伊丽莎白觉得很丢脸。至于德伯格夫人和宾利小姐对于伊丽莎白及其家人的偏见,与她们的傲慢几乎是同质的。宾利小姐屡次在达西面前贬低伊丽莎白,结果也不过是贬低了自己在达西眼中的形象而已。德伯格夫人对伊丽莎白的警告反而促进了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感情进展。
其实,偏见的产生意味着一个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一个人呢?
德伯格夫人和宾利小姐很干脆地看对方的身家和亲族。
柯林斯先生选择跟随德伯格夫人。
文中的其他人则大多选择从对方的言行出发。只是,能够真正从对方言行看透对方为人的品行德性的,并不多。
被威克姆的花言巧语骗过的莉迪亚,曾被威克姆欺骗的伊丽莎白等人,对达西印象不佳的小镇居民。
在这个问题上做得最出色的,自然是伊丽莎白了。
因为,伊丽莎白和达西,是奥斯丁心中的良配,他们在各方面都符合作者的倾向和诉求。
达西的傲慢的优点在于拥有钱财与地位,不屑于与世俗合流,却能真正因为一个女人的真性情、好品行而跨越世俗眼光的藩篱;伊丽莎白的傲慢让她成为奥斯丁心目中自立自强的女性,她对达西的偏见来自心中不为钱财权势屈膝的骄傲与尊严。他们是作者心目中理所当然的一对,是理想国中的完美爱侣。
其实这不仅仅是一篇爱情童话,里面还包含了最现实的物质问题。书中每隔十几或几十页便会提及钱财的问题,有时以收入的名义,有时以继承权或者嫁妆的名义。它们是把本书从理想拉回现实的钩子。它们的存在是故事的根基,将故事从云端拉回到地上。是的,若无书中反复强调的两人家庭出身方面的巨大差异,伊丽莎白的不卑不亢和达西的倾心便失去了应有的动人魅力。傲慢与偏见这两大主题,便由此而生。
参考文献: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