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不期而至,恰好距离第一代 iPhone 发布十年过去了,智能手机于每个人而言早已是空气一样的存在。作为一名体验设计师,天天下载各种应用,把玩、体验,感叹移动端产品的交互体验越来越好。出色的体验背后,是设计理念的变化。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常规的控件拟物化、图形化,更符合用户心智模型;
2. 情感化的动画设计,拉近用户距离;
3. 动画建立界面秩序,提升产品的亲和度;
4. 场景化的设计突破已有范式,信息展示更高效;
5. 半屏化的轻量化交互。
6. 优化等待加载的体验
常规的控件拟物化、图形化,更符合用户心智模型
过去一味追求功能的时代,界面有太多工程化的东西,比如那些权限询问弹窗,服务器出错弹窗,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这是一个冷冰冰的软件,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帮手。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这种弹窗已经很少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如下这种拟物化图形化的弹窗,友好,清晰易懂,符合用户心智模型。
交互控件也可以非常拟物,既有小乐趣,又能很好地完成了交互任务。比如下面B站的登录界面,当你开始输入密码时,上方的人物闭上眼睛,表示别人再也看不到你的密码信息,很有巧思的设计。
情感化的动画设计,拉近用户距离
动画是界面的骨骼,一个巧思的动画就可以使操作反馈充满乐趣,且符合用户直观感受。比如虾米的播放音乐音符掉下,把歌曲和播放器关联起来,非常符合直觉,也使操作变得有乐趣而真实。
动画建立界面秩序,提升产品的亲和度
动画可以重建界面秩序,使界面之间的切换以及界面元素的出现和消失变得高度有序。有秩序有规律可循的事物能给人很强的安全感,且降低理解成本。我们可以感受一下这些高度整齐,有序的建筑给人强有力视觉冲击力(下图),且能给用户传达一个信息:“你看,我们的界面并不是冰冷呆板的,所有元素的出现和消失都有简单一致的规律,你尽管用,不会出错的。”
开眼和 Google Play 的动画都是在尝试建立界面的秩序感,开眼的层级上下级动画,直观传达层级信息,而文字手打动画则为了使文字的出现整齐划一,具有仪式感,传达给用户的信息是:"这些是编辑们一字一词用心写出来的,而不是随便放上去。“Google Play 的动画也是为了使界面元素的运动有规律可循。
场景化的设计突破已有范式,信息展示更高效
设计师对动画的理解日趋成熟,从以前的追求炫酷到现在的服务于功能和交互。在有限的屏幕空间内,有时候信息的展示受限,可以采用灵活的动画突破瓶颈。如即刻的订阅引导,UC头条的趣味导航动画。界面不再受限于有限空间,而是以信息流动的方式突破了原有的瓶颈。
半屏化的轻量化交互
半屏化是轻量化交互的典型代表。在很多界面跳转的设计中,并不是所有的操作都需要笨重地跳全屏,根据场景灵活给予半屏交互,能大大提升交互体验。如 Apple Music 的半屏播放器,非常方便在播放界面与歌曲列表之间的切换,操作更加高效。又如淘宝半屏下单界面,也是半屏交互的应用范例。半屏化建立在对信息衔接的深刻基础上,在为每一次点击做设计时,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就这么跳到下个界面么?不跳行不行?或许用户只是想瞅瞅下个页面呢”
优化等待加载的体验
界面加载中是一件特别讨厌的事情。每当那菊花转占据整个屏幕,页面久久出不来的时候就很想摔手机。下面这些应用为了减轻用户焦虑心理做了巧妙设计,如 Google play ,头图先加载框架和标题,而不是一个空白加转菊花,大大减轻用户的等待焦虑。 Facebook 的做法也是先加载框架,让用户不至于对着一大片空白加转菊花发呆。
总结
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极大繁荣,很多 APP 不断有新的交互方式出现,以上观察只能算一小部分吧,以后有更多的心得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