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授提出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常态下的课——平实的课;有待完善的的课——真实的课。
个人认为,常态下的课,真实的课,才是好课。
这样笃定的认知,在今天看了两节视频课后,更是深有感触。
研修网在2015年高端工作坊初中英语第四阶段推送课程中,有两节课堂实录,分别是unit 4 reading who has got talent;和 unit 6 I a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两节课都很精彩,我都推荐给我们工作坊的老师们,希望大家向两位老师学习借鉴。
但同时,作为一位观课者,提出个人想法,供大家参考。
两节课是专门为老师观摩学习而录制,精心的教学设计,上课老师令人羡慕的综合素质,师生间默契的配合等,都让人叹为观止,很是佩服。
但从一节常态课的角度分析,这样的课,显然不常态。
一、教学课件不常态
unit 6 I a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这节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优质课件。从一开始的生动视频导入,到教学过程中PPT中图片的大量使用,再到最后结束阶段音频的结尾,整个课件让人感觉“高大上”。
难怪有老师留言:“上课老师的电脑技术太好了”。
我思考的问题是:
有多少老师有这样的电脑技术?
过多依靠课件,是不是成了课件的捆绑者?
花大量时间在课件制作上,是不是舍本逐末?
这样的炫技,除了让人惊叹外,很难让大多数老师,真正学到可以在自己课堂应用的知识或技能,实在是望梅不能止渴啊!
二、教学活动不真实
unit 4reading who has got talent这节课中,有这样的情境:
老师问:Some people don't like the talent show.Do you know why?
在视频中,我们看到,学生们纷纷使劲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原因。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通过整节课的观察,学生们早就预习了这篇文章,对老师刚才提到的原因,可以说是心知肚明。但为了老师的需要,学生们都懂事地配合老师互动。
这样的教学活动有意思吗?
想起了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话题:老师,你敢上“裸课”吗?
裸课,就是要真实,不能预演。
基于学生真实学情的教学活动,才有真价值。
三、教学目标不真实
一节课,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
具体来说,本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是培养学生什么阅读能力?跳读、精读、预测、推理、、、、、、
本节听说课又是训练学生那种具体的听说技能?
是听关键词能力、还是听数字能力,还是把握整体内容的能力?
是表达个人职业理想的能力,还是通过职业这一特定话题,激发学生树立梦想的能力?
老师一定要想清楚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从根本上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以上所述的两节课,本就不是常态课,也就不是真实课。
从教学观摩的角度看,这样的“秀课”,可以理解。观课老师也可以从中学到好东西。
但辩证看待,选择其中能应用到自己真实课堂的,才是关键。
常态的,真实的,才是好课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