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上睡前例行聊天,说到大宝小宝一起玩的游戏,大宝突然问我,妈妈,你说过生妹妹是为了有个人跟我一起玩,那你为什么生我啊?为了有个人跟你一起玩吗?
我暗喜,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已经准备好很多年,今天终于要派上用场了!这种感觉,颇似在考场上发现一道精心准备过的题,爽!
很多年前,在学心理咨询技术的课堂上,一位老师分享过他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首先我想对你说抱歉,因为我们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就让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也许你觉得好笑,你都没有出生,怎么可能征求你的意见呢?
但爸爸这样说是认真的,人生有很多自己做不了主的事情,出生就是最开始的那一件,死亡是最后的那一件。当然,不仅仅是你,我们周围所有的人,都是这样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后来又不得已才离开的。
爸爸和妈妈也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在生活了二、三十年后,觉得这个世界还不错,就决定让你也来看看。所谓不错的意思,就是这个世界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但它却并不完美,还有很多不那么好的、甚至丑恶的地方。甚至有一些人认为,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占十分之八或者九,这真的是很大的比例了。当然,有更多的人认为,人生的大部分是很美好的。
不论你以后怎么看待生活,爸爸都想跟你定一个“君子协定”: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精彩又好玩,你不必谢谢我们;如果你觉得人生痛苦又无趣,你也不责怪我们,好吗?
这段话对于初学心理分析的我而言,是非常震撼的。有别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被尊重,被独立看待,这种感觉如此温暖美好。于是我记录下这段话,准备等我有了孩子以后,等他问我为什么生他的时候,告诉他。
而当这一刻终于来临的时候,看着大宝童真的眼睛,我却说不出我早已准备好的台词。是的,对我来说,这段美好的话就像一段台词,虽然人生如戏,却终究不是戏,我不可能只念台词。
我觉得人生美好吗?没错,挺美好。我是因此才想带他来这个世界看看的吗?我想…不是的。
2
时光退回到六年前,我是为什么决定生孩子呢?好像也没想那么多。原因可能有年龄不小了,结婚时间够久了,二人世界过够了,双方父母总唠叨……翻过来掉过去的想,也没有哪一条是为了孩子。
生物学理论告诉我们,生存和繁衍是被铭刻在物种基因中的需求,就像机器默认执行的程序,所以我们会努力生活,也很少去想为什么生孩子。
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已经不能再接受那个可以随意处死不想要的新生儿,可以卖儿卖女的时代。身处现代文明中,无论你为什么生孩子,在你为人父母之后,就承担了“一切要为了孩子”的压力。有很多声音在说:你必须这样,这样对孩子好;你不能那样,那样对孩子不好。
所以初为人母的时候,我很容易焦虑,我是一个妈妈了,别的妈妈能做到的我要做到,然后因为我的专业,别的妈妈做不到的我也要做到。只要为了孩子好,我坚持,我委屈,我牺牲。但是,所有为了孩子的自我退让,都会变成不定期发作的烦躁,在我疲惫的时候,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来一次大爆发。事后又后悔自责,周而复始。
一次做个人成长时,我对老师说起我的自责,觉得孩子承受的是我没有处理好的情绪,这本来不应该是他负担的东西。老师对我说,这很正常,孩子最初就是为了满足大人的需要才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一直在负担不属于他们的东西。最大的头已经开了,也不差后面那一点了。
呃……搞心理的人就是这样宽慰人的么?
3
后来,我慢慢发现,老师说的没错,从生孩子到养孩子,我们只是为了自己。有了小宝以后,我对这一点体会的更深刻。
大宝小时母乳不够,为了孩子好,我坚持母乳喂养,一点点减奶粉,亲喂31个月;生小宝后觉得母乳喂养辛苦伤身,想加奶粉,奈何小宝死活不吃,只好继续喂。当初的坚持,不过是想证明我可以,证明够了,喂多久就不那么重要了。
大宝小时候科学喂养,每顿辅食都是精心搭配;小宝养的糙多了,大概是因为过家家似的做辅食,我玩够了。
大宝小时候从用品到玩具到绘本,只要有妈妈推荐说好,我照单全收,为了孩子嘛!到小宝却买的很少,大抵是因为我的购物欲已经满足了吧。
曾经以为的为了孩子,其实从头到尾都是为了我自己。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不爱孩子们,我非常爱他们,我会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只是我知道,那首先是因为我想这么做。
4
所有的育儿理论都在阐述怎样做才对孩子好,各路专家都在说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其实有不少理论都是自相矛盾的。如果从上述角度来看,其实无论选择哪种理论来支持为了孩子好的出发点,实质都只是父母的需要罢了。
再写下去大概要掉粉了……父母不都是伟大而无私的吗?
我们在做好爸爸好妈妈之前,首先是我们自己,看清自己真实的需要绝对是件好事。也许很多育儿理论告诉我们,为人父母做的一点点不对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其实没那么严重。孩子虽小,但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脆弱和无能;为人父母,我们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大全能。我们没必要把我们的位置抬举的那么高,好像时刻顶着一个易碎又贵重的花瓶走路,怎么会走得自如?
人生路漫漫,我们自己才走了多长?怎么可能在为人父母的那一刻,就突然如如不动,了了分明。如果父母不能把孩子当作是独立于自己之外的个体,一个有想法,有主见,有能力的个体,就不可能看到自己和孩子的,真实的需要。
孩子只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个旅伴,和他相遇的那一刻,我们仍然是那个不成熟不完美,走着自己人生路的人。和孩子同行的这段路上,会有真挚的爱,也会有伤害;会有争吵,也会有协作;会有奉献和牺牲,也会有委屈和愤怒;会有叛逆,会有感恩,也许还会有持久的怨恨……但我们和他也只有同行这一段路的缘分,孩子终究要去走他自己的路。
不如从一开始,我们就直接问自己:“我在这段同行的路上能有什么收获?是不是会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时刻纠结于:“我有没有替孩子找到他最好的路?”
和大宝同行的这几年,我变得更淡定更从容,而小宝的加入,让我更包容更洒脱。当我不再背负着“我必须是个好妈妈”的要求,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成长后,我反而慢慢走成了别人眼中的好妈妈。
我亲了亲大宝,笑着说:“你说的没错,妈妈生你,就是因为觉得有你的生活肯定会更有意思。”
大宝眨巴眨巴眼睛,又问:“那你现在觉得生活有意思吗?”
我大笑:“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我心里还有句话没说:“希望,在我们分开的那一天,你也会觉得这段同行之路,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