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蓝海是一种算法,拥有蓝海思维是一种决策力!
什么是蓝海?理论上讲,是未知的市场空间。
既然是未知,就是深埋地下,不可轻易发现,只能分析判断。实际上对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来说,他们成功也只能说找到了商机,不能说就是看透了蓝海。最起码不像他成功后描述的那样,他对这个产业洞悉到毫纤可见。要不然他为什么在创业初还要那样摸爬滚打?后来的成功,只能说明他是在还不算偏离目标大方向下不断试错、失败、再试错过程中痛苦地总结出的经典案例。因为成功学选择案例时都是倒为因果的。
有句话很深刻:“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成功全凭实力,毫无侥幸,只有失败时才会发现,原来运气真的如神般在那里客观存在”。
所以说:互联网上能轻易百度出的蓝海肯定不那么靠谱,不能说是蒙人,充其量算作是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吧,如果是二十年后的商机现在就那么明白无误地展现在你面前,那还叫蓝海?就是蓝海,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下,任何蓝海都会迅速染红。
蓝海不会轻易找到,但蓝海思维肯定是有,这才是你比别人更多的机会的原因,这个定论比某人就是发现了蓝海更靠谱。
什么是蓝海思维?就是区别于红海思维的把对手干掉的一种思考方式,蓝海思维是做与对手不一样的事,有一本书叫《第三选择》,就是典型的蓝海思维。
我认为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也是一种蓝海思维。在任何充分竞争的市场上,总存在那么一两款供不应求的产品,只要我们有心,看看那几款产品的定位,肯定能找到设计者设计时的蓝海思维。
蓝海思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异的别称。
蓝海思维不是为产品寻找出路,而是为市场创造产品。换位思考,了解消费者的痛点,不从产品与服务出发,而是从消费者出发,想一想他为什么不用我的产品与服务?因为消费者永远只关心他需要的,从来没有关心过你的产品或服务还有其他什么优点。
蓝海思维不是细分市场,而是聚焦需求。简单粗暴,极度聚焦,精品极致的定位到消费者的某点需求,是细分市场重要的战略。实际上,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细分,某个领域现在已经很小了。在细分市场时,你还要考虑消费群体能不能支撑你的商业模式?最好的市场细分是从各种市场的交集处找到共同特征,而不是在很小的全集里寻找子集。
蓝海思维不是选最优的,而是选最适合的。诺贝尔奖是各学科领域巅峰人才,如果整到企业管理,肯定不是一个卓越的CEO。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的隐形材料,包装在我们大马力的拖拉机身上,肯定不如你那个几毫米厚的铁皮更经济实惠。所以追寻最高端的商业模式或寻找最先进的科技创新并不等同于蓝海,最好的蓝海就是最适合你那款产品或服务。
商业理论不是数学模型,我们可以用加减乘除去求解。就是你有微积分的能力,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商业问题,结果只能是一个呆痴瓜。商业不是逻辑思维,商业是抽象思维。一个商业小白,就算对蓝海战略倒背如流,在具体商战中也没有任何指导意义,赵括纸上谈兵就是这个道理。大量商业实践,大量经验和教训,大量权衡与反复思考,大量琢磨与反省,都是这种能力的锻炼,也是你理论与实践的水乳交融。
寻找到蓝海,需要理论指导实践,更需要实践升华为理论。轻松玩转蓝海,两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有商业实践基础,还要有市场营销理论、消费者行为学、认知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等知识的支撑,这些才是你寻找蓝海的软实力,也是你面对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时的正确决断力。
蓝海永远在地下,只有学习能力下谦卑的心才是掘金的利器。能力不等于知识,但能力肯定是雄厚的知识打磨出来的。在充分商业竞争环境下,寻找蓝海。与其还在为人脉、政策、风口、资源、垄断等等背书,最好还是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在每个决策的岔路口有正确的选择能力,因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