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面的人给我取了个外号,叫“蛮人”。指的就是那种不讲道理,什么事都想讨个说法,如果不满意还大发脾气。那时候还小,家里面的亲戚长辈们也就没怎么当回事,可后来等我长到了15岁时还依然是这幅德性,这也因此没给父亲少教训过。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执念太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一条回答说:
心中藏着一把火,这种日子不好过。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主人公李雪莲连续十多年告状、上访,从小县城闹到北京,一闹十多年,一点都不安生。
她认为自己是冤屈的,这十多年支撑她走下去的理由,是上访,是给自己一个“公道”。
直到有一天,前夫车祸身亡,李雪莲突然发现,除了上访、和前夫死磕,人生突然没了意义。
坚持了十多年的信仰与执念,突然毫无理由地崩塌。
李雪莲人生最好的时光,全都用在了请愿、上访、扯皮上。
到最后,人老珠黄,人生无望。
这一切,皆因她一定要较劲,要讨一个说法。
有姿色又有手艺的李雪莲,本可以有另一种活法。
但从李雪莲与这个心结杠上的那一刻起,她的人生就注定不幸了。
01
周国平说:人生许多痛苦的原因在于盲目较劲。
盲目较劲的第一个表现,就是胡乱和自己较劲。
有人说,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当初的差错,让自己与期望失之交臂。然后自责、愤慨、念念不忘……
一口闷气压在心头上,痛苦可想而知。
就像痛失爱子后逢人就说起自己悲惨遭遇的祥林嫂,无论她如何自责、如何哀怨,她也回不到那个春天的早晨去救回孩子。
然而不断地自怨自艾,不仅给自己造成绵绵不尽的痛苦,更是荒废了本可以振作起来的当下。
和自己较劲,是最痛苦的事。
毕竟你用自己的不完美对抗完美,用有限的生命对抗无尽的烦恼。
周国平还说:
人生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分清什么是自己能够支配的,什么是自己不能支配的。
对于自己不能支配的,你只能顺其自然。
对于自己能够支配的,你要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不妨顺其自然。
我把这段话理解为,准备较劲之前,要先考虑清楚一个问题:
我对这件事较劲,到底值不值得?
如果因为你的较劲,你实现了自己的期望,那当然很好;
但如果因此失去了本该拥有的美好,得不偿失的话,那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愿,不必太纠结于结果,和自己过不去,尽力过就好了。
02
然而,世界上不仅有爱和自己较劲的人,更有爱和别人较劲的人。
开头说的李雪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李雪莲为了让丈夫在单位多分一套房子,跟丈夫假离婚。
谁知道房子到手,丈夫却出尔反尔,娶了别的女人,还当众说李雪莲变得和潘金莲一样。
就因为这一句“潘金莲”,原本不打算纠缠下去的李雪莲,重新开始起诉,也因此开始了漫长的请愿之路,直到前夫死亡。
李雪莲对前夫所说的“潘金莲”耿耿于怀,失掉了青春,失去本可以变好的生活。
人们说的“激将法”,其实利用的就是我们爱较劲的本能。
俗话说,不蒸馒头争口气。
但这口气争来,又有什么用呢?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无论男女,比比皆是。
他们不去思考这样做是否有意义,而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导致自己的生活轨道跑偏,最后就算真的争到那口气了,也是得不偿失。
03
大部分时候,较劲就是犯傻。
如果仅仅是因为一点小小的原因,就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这件事上,那么多小的事也会被无限放大。
曾国藩说: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未来的事也不必过早思虑,当下的事也没必要搞得太复杂,成大事者不纠结。
去看看人间百态、历史变迁和广袤宇宙,再来看看你所纠结的事,就会发现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眼界。
如果你的眼界足够宽广,你就不会执着于一件小事上了。
李雪莲以为自己被千夫所指,却不曾想到,其实是自己在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盲目地较劲。
走出那些执念,才有另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