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链接:漆园传说(4)
5.
仿佛一夜入秋,风紧了,风硬了。到处落木潇潇。漆树的叶子,好像商量好了似的,一夜尽染,红成一大片。
漆园还是安安静静的,似乎什么也没发生。
入夜,万籁无声。唯有庄周家那简陋的三居室,还透出点火光来。在这禁令森严的季节,多招嫌疑呀。这周边十几户人家,谁不是日落而息?庄周家还搞什么动作呢?
室内燃着松明子。庄周与一位门徒相对而坐。火光把他俩的影子拉长,投映在禾草拌泥糊的墙壁上。
风一直没停歇。屋顶有时承受了落下的枯枝,“啪”的一声,同时传来树顶上猫头鹰的叫声,阴恻恻的,有点吓人。
两人静默了许久。
最后,庄周开了声:“你回去吧。”
“弟子该死!弟子该死!”对面的年轻人趴在地板上一个劲儿谢罪。
“不要说了,回去罢。”
“老师,能不能去监河侯处解释一下?这篇文章真的不是老师写的。”
“有用吗?有意思吗?”庄周的声音忽然严厉起来。
没有用。也没有意思。有什么好解释的。这弟子写了一篇《涸辙之鲋》,签了庄周的名字,传了出去。他根据的是某一次与老师的清谈素材,不算虚构。
古时候并没有报纸,但是这样独立流传的文章就等于报纸。文章的影响力,要看内容,也要看署名的是谁。在“道路以目”的年代,人们倾向于用笔代替口,因此,独立文章在识字的、不识字的人群当中,像火种一样广为流传,比官方文章影响力更大。
这篇文章让监河侯成了笑柄。
监河侯已经发话,在他的地头上,有庄周的好果子吃了。这是明摆着的威胁。
庄周为名声所累,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弟子假托他的名字写文章,也是一向都有的事,他也从来不去澄清。但是这一次等于踩着了掌握点小实权的邻居的尾巴,有可能变得难看起来。
那惹了祸的弟子,再三拜别老师而去。他一出门,这边庄周就把松明子灭了,坐在黑暗中静静地想事情。
庄小周寄养在外婆家。这段日子,庄周都是一个人看园子,一个人回家,一个人到了晚上蒙头便睡。也不饮酒,也不看书,也不写作,也不与人聊天。活得毫无欲望。毫无意义。
难怪老子最后是骑着青牛出关去了。那时候的关防,似乎还没有现时的严密?那时候的出逃,会比现在容易?老子的后人呢?是否还有血脉传承?……
眼下自己只有这个漆园管理员的职位,是值点钱的。其他,真个是清风明月无价。如果自己一时走了,庄小周还未成年,怎么办?
庄周坐在黑暗中,没有想出结论。
当天深夜,庄周的房子着火了!房子都是草料、木料勾搭而成,秋天干燥,一点火星就着,烈火照亮了漆园的天空,熊熊燃烧了半天方熄——倒是没有延着漆树林,这个比较难得。
庄周不知去向。后来人们清理废墟,也没有任何发现。
人们去问渔夫,渔夫也答不上来,只说老师没有来找过他。庄周从来不去找门徒,都是门徒去他家找老师。庄周到底有多少个门徒,谁也不清楚:他们相互并不认识。
一年后,监河候卸任,回京城的路上,正好路经漆园。只见漆园外侧,有人盖起了一座夯土墙的房子,比原来庄周的木架房要大得多了。监河侯问老仆:“这是谁家房子?”
“回老爷,这是庄不害的房子。”
“庄不害?谁啊?”
“老爷有所不知,去年庄周火灾之后失踪,他的侄儿顶了他的职。上头也是体恤他家族的意思。现在管理漆园的是庄不害了。”
“哦。原来如此。”
“他还收养了庄周的儿子。”
其实,监河侯去年也因为庄周家的火灾背负了一定的舆论压力,毕竟是他放话出来要庄周吃不了兜着走的,人们很容易怀疑火灾这事是他派人搞的。监河侯却还要点面子,保持自己的正面形象,所以不想再有动作,免得多事。现在看来结局还不错,庄周不在了,换了他侄儿管这园子,据说比他叔在时管得还好,没多久,就把家中老小都接来了。这说明庄不害很快就上道了。
至于庄周,从此就没在宋国地界见他出现过。有一个说法是他奔赴楚国去了,终于在楚王治下找了个差事。但这个说法不足采信,因为以他的名声,怎么可能只是个小当差的?至少也得拜相啊。还有,作为重要人物,在国际新闻上总得露面啊——所以家乡人不信他在楚国。
另一个说法是他一直往北走,竟走到了野蛮人的地界,在当地又结婚生子,过着狩猎生活,倒也自在。庄周以前就有个理想,想活在君主统治之外,哪怕做个化外之民。也许这就实现了他的理想吧。不过这样一来,中原的人们不再承认这样的庄周了,他的后半生就从历史上轻轻抹去:人们怎能接受一个贤人高士“归化”成一个野蛮人呢?!
还有另一个说法,是说庄周一直往西走,上了终南山,修成了世外之术,实现了脱离肉身的神仙梦想。这样就更加要从正史中除名了:须知正史只记载正经人的正经事,既是出世之人就当打入别册,与人间无关了。不过,这倒是接上了“南华真人”这茬,后面以他之名汇编的《南华真经》留存至今。
更还有一个说法比较小众:说庄周跑去当了渔翁,打鱼为生,自己操弄一艘小舟,过一个人的逍遥生活去了。风里雨里,三餐一宿,也就混个温饱,为了逃税还经常辗转于不同的水域。千年以后,他的踪迹还被文人骚客所倾慕,后世的文人画中经常出现一个舟上渔翁的形象,那原型便是庄周。他成了一个精神符号,活在文人画中。
“大而无当,往而不返”。最好的结局不外如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