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人想出去走走,城外的人想进去看看。概括于钱钟书先生所著的《围城》。
这里对于“围城”我把它比喻成“村里人”和“走出村里的人”两种。
村里人的观念是传统、务实、憨厚、友善等等。而走出村里的人不但拥有村里人的本能,还有着比村里人更为广阔的眼光和思想理念。
村里人和走出村里的人不言而喻存在着不同的观念。
1
当村里人和走出村里的人之间对话时,村里人以村里人的观点讲述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而走出村里的人一方面是以理解的态度聆听村里人的认知,另一方面以走出村里人经历讲述着自己的认知和见解,村里人认真的聆听着走出村里人的经历。同样的聆听却有着不同意义,走出村里的人以成熟的理解态度来聆听村里人的认知,而村里人多是以新鲜好奇的态度来聆听走出村里人的讲述。
2
村里人和走出村里人的人在价值观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村里人的认为钱是靠积攒出来的,一点一滴的辛苦换来金钱财富,他们会更珍惜这些财富,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积累的观念。而走出村里的人认为钱属于越花越有,在辛勤劳动的同时再以小额的付出获取更大的利息。当村里人和走出村里的人因价值观问题碰撞到一起时就会产生很大的分歧。这两种观念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都没有错,实质上都是为了积攒更大的金钱财富。
3
当村里的年轻人到适婚年龄时,父母的心事也就来了。以儿女的结婚为节点来释怀自己的压力,到头来吃苦受罪的还属父母。一个刚到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更没有婚后责任的认知,全然靠父母的积蓄与扶持来完成这一人生大事。而走出村里的到适婚年龄的年轻人会认为结婚是人生头等大事,在没有经济基础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绝不会踏入婚姻的殿堂。一方面是考虑到不想让父母为结婚产生的压力,另一方面考虑到婚后两人能够有一个幸福美满生活。不管是村里人和走出村里的人都存在着经济基础差的方面,对于婚姻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村里人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为了儿女,以自己的财富来成就儿女的婚姻基础,对于懂事理的儿女来讲这样不会给儿女一种更大的压迫感吗?
最后,对于村里人和走出村里的人两者在观念上确实存在着差异,但并非谁与对错,不同的观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必将成就不同的未来。
后序
我深知实例对于阐述的重要性,但这里没有运用实例来阐述观念的不同。我认为如果运用到实例就会产生有色眼镜来看待“村里人”,对于本小文纯属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但并不代表是完全存在的,对于形形色色的人总是会有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