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四十三章,一直对孙玉亭提不起什么兴趣,身上没有什么闪光点触动我的心灵。
在玉亭五岁、玉厚十六岁时,他们的父亲就得痨病死了。从此,小脚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就靠玉厚养活。家里又没地,玉厚就在周围村庄给光景好的人家揽工。
虽然钱挣得艰辛,日子过得辛苦,玉厚还是发了狠要供弟弟玉亭上学,还把他送到山西柳林镇的老拜识老陶那里读书。
一读就是七年。一九五四年,玉亭初中毕业,成了太原钢厂的工人。
不要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生活温饱还不能解决的时候,就是在今年,在钢厂等国有企业工作,都是令人羡慕的。那里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
所以,当时玉厚一家人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却没想到,在一九六O年困难时期,孙玉亭突然跑回家来,嫌顿顿白蒸馍大肉菜的太原钢厂工资低,死活不愿意再回太原去,要在村里找媳妇参加农业生产。
没办法的孙玉厚,只得又求山西柳林镇的老拜识老陶帮忙。热心的老陶又帮忙介绍了玉亭的小学同学贺凤英给他。
于是,为了给玉亭办体面的婚事,除借了窑子,孙玉厚还欠下一河滩账债,许多年都翻不过来。
而孙玉亭和贺凤英夫妻呢,把日子过得比玉厚家还不如。玉亭不会劳动,凤英不会过日子,生了三个孩子; 夫妻两人经常忙着革命事业,没多少时间打理家里。
窑里黑咕隆咚,连墙都倒塌了,像庙坪那座破庙一般败落,像驴圈一样。三个孩子经常被饿着,有上顿没下顿。
但他们两人却忙得非常有干劲,革命热情高涨。
孙玉亭,大队党支部委员、农田基建队队长、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主任,一身三职,在村里也是个人物。贺凤英,则是村里的妇女主任。
我对他们夫妻一直不感冒。自己的家都扫不好,何以扫天下呢?
却没想到,孙玉亭让我眼前一亮。
当大队支部书记田福堂在发愁自己的儿子田润生怎样参加劳动时,孙玉亭提出了办初中,让润生去教书。
这个想法,看得出孙玉亭真心的把革命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因为,他一直觉得贫下中农应该占领教育阵地,而且党号召发展教育事业。即使在教师人选上,他存在着私心。
即使孙玉亭对于教师人选早就选中了,除了田润生,还有他的侄子孙少平。但他绝口不提他的侄子,只提田润生。因为他知道田福堂肯定会投桃报李,而且也不方便只让自己的儿子去教书,肯定让孙少平一起去教书。果然,田福堂主动提了出来,达到了孙玉亭的目的。
至于办初中这事能不能在会上通过,孙玉亭也早就分析过,胸有成竹。
果然,就像玉亭预料的: 贫管会上,三秤二码就通过了; 支部会上,只有金俊武一个人反对。但金俊武一个人难成气候。
于是,春天开学以后,双水村就办起了初中班。田润生和孙少平走马上任,到学校当起了老师。
于是,孙玉亭实现了他的目的。在革命事业上,贫下中农占领了教育阵地; 在个人前途上,他帮助了田福堂解决了他儿子的劳动问题; 在私人感情上,他帮助了自己的侄子孙少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为哥哥玉厚一家带来了好的光景。
好一个能人孙玉亭!
(无戒365天日更营 5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