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现实世界中能被你抓住的机会,太少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工作中的骑驴找马,结果好工作这个马找了一圈没找到,自己骑着的驴还丢了……
现实世界,并不是围绕着你的意志展开的,这里是多方利益相互博弈所造成的结果。这里的博弈,有市场中的消费者,有老板,有高管,有其他应聘者……每种角色背后,都有各自的利益算计。
比如其他应聘者,只有在对比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把其他候选人都卷下去,他才能拿到offer……
再比如高管,他可能会想,如果招来一个人能力太强,自己的位置会不会难保……
至于老板,他最在意招聘来的应聘者能帮自己赚多少钱……
而消费者呢?他不在意这家公司的员工是谁,只在意谁能帮他解决具体的问题,拿到成果……
当然,上述只是各方利益描述的极简版,现实世界远比这个要复杂,这些不同角色背后的利益彼此纠缠,相互博弈,矛盾、冲突等各种现象就会接踵而来。
也就是说,支配这个社会变成现如今的状态的,是「利益」。如果你对一个人的做法并不理解,顺着「利益动机」,结合当前的场景,你就会理解他的做法。
当类似的分析做多了,回头再来看自己没机会这件事,更多时候是因为太关注自己的利益了,却忽略了其他角色的利益,自己要么没价值,要么价值无法被别人利用,所以才会感觉这个社会提供给普通人的机会并不多。
这时,不妨从「利他」的角度多想想,对方最需要什么?我如何用较低的成本满足对方的需求,获得对方的信任?想要从他这里获得机会的人很多,他凭什么要选择我?他能从我身上占到哪些便宜……
这些问题眼熟吗?这不就是挖掘别人的购买理由吗?彼此用不重要的资源,去换对方的重要资源,双方都觉得很值,这就是自由交易的真相。
比如你做了一款咨询类产品,用你的知识经验为别人提供解决方案。在你这里,你认为解决方案对你来说不重要,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最重要,这是你的想法。
而消费者,他被某个问题困扰了很久,他认为钱不重要,能解决真问题的解决方案最重要。于是,你们之间的交易就这么达成了。你的存在帮他解决了问题,他的存在帮你赚到了钱,双方各取所需。
所以,市场交易的核心,不是「等价交换」,而是「彼此拿不重要的资源,换取对方手中的重要资源」。你在工作中经常听到的挖掘痛点、卖点、购买理由等,就是反复强调这件事在消费者心中的价值,让他觉得占了大便宜,你的货就卖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