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这几日可谓非常火爆,不时地出现在各大媒体头条位置,更有一篇《共享单车,一面很好的国民照妖镜》几乎刷爆朋友圈。
由于共享单车无人看管,归还与使用均在网上操作,自行车使用情况无法监督,各种对“小黄车”的破坏也随之即来。
在田野、在树梢、在小河中,都有着“单车”的身影。前几天又爆出郑州大妈圈占地盘,私自给“小黄车”上锁,向使用者收取看管费。
花样百出,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这些“单车”被破坏也不是全无好处,至少单车公司解决了宣传上一个大问题,在短短几个月时间,中国大江南北全在讨论共享单车的事,可谓一时间家喻户晓。假如一辆单车300元,损失1万辆共300万,可让几亿人主动了解单车、谈论单车的推广费用何止亿元。声讨“破坏单车”的热度堪比当年的“优衣库事件”。
可对共享单车公司来说,即便解决了宣传问题,运营压力仍然很大。
相对较为成熟的城市公共自行车来说,共享单车具有至少三点优势。
一是灵活度高。城市公共自行车有固定的存放点,这就导致还车、租车必须到指定地点,覆盖毕竟有限。如果自己家、公司附近没有存放点的话,使用公共自行车便不方便。而且自行车卡位有限,时常会遇到租车没有车,还车还不了的情况。共享单车相对要好很多,不仅不存在还不了车的情况,还可以覆盖任何一个小区和公司,非常灵活。
二是门槛低,投入小。公共自行车不仅要购买大量自行车,还要建大量自行车存放点,雇佣大量员工对存放点进行维护。而共享单车硬件投入只需自行车和定位、蓝牙装置,所需员工也远不如公共自行车多,入行门槛相对较低。
三是操作方便。城市公共自行车使用前需办理押金手续,使用时需要时刻带上租车卡,补卡、退卡手续麻烦。共享单车全部在手机上操作,只要手机有电、有信号就可以随时办理各种手续,占据优势。
可很多时候,优势反而是劣势。
由于灵活度高,共享单车的公司便很难监控到自己的单车。这段时间对单车的大量破坏也正是因此而来。城市公共自行车毕竟有固定的停靠点,又有监控与工作人员两重监管,破坏便不是太严重。不过,破坏单车的态势已经在舆论声讨和政府严惩双重打击下有所缓解,目前不算大问题。
可灵活带来的另一问题便不容忽视,那就是用户找车难。由于灵活,很多用户把车停靠在犄角旮旯,用手机定位找车十分不易。非常多的用户反应本想骑车能省时间,结果找车花了20分钟,使用体验非常差。反而不如公共自行车,即便车桩上没有车,守在停靠点总会等到有人来还,不用自己费时费力去找。
用户的问题才是大问题,共享单车公司可以通过划定停车区,对在指定地点停车用户进行奖励,对胡乱停放用户加收费用来改善用户体验。
记得当年的打车软件公司也是这样,一时间出现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摇摇招车、易达打车等50多个打车软件同台竞技。一阵血雨腥风,最终在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之后战斗才有所缓解。可送走了旧对手,又迎来了神州专车、易到用车、Uber等新对手,竞争方法就是滴滴自己的方法——大力度优惠。又经过这么多年,打车软件的格局才逐渐清晰。
共享单车的竞争比起打车软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同于打车软件的是,共享单车更难得到用户的忠诚度。打车软件经过前期铺垫之后,用户关心的还是使用是否方便,而单车软件则不同,软件做的再人性化,也无法保证留住用户。比如,你需要用车时候,找不到“小黄车”,眼前却有辆“小绿车”,那么你会继续寻找“小黄车”,还是使用眼前这辆“小绿车”。这就导致用户很难把押金一直放在共享单车公司里,多数人会选择用时交押金,用完就退,因为下次见到的可能就是别的小单车了。
这么低的门槛,如何保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共享单车公司的另一大问题。
也许正是像很多评论中所说,共享单车这个新生物太过于追求增长的速度,反而忽略了打牢根基的重要性。ofo最早创于北大校园,一个自行车配一把机械密码锁,只需在软件中发送自行车编码就能得到密码。管理形式非常简单,却获得了极大成功,很快便实现了盈利。如果把相同的模式推向其他高校,即便有困难也容易解决。但同样的模式推向社会,困难便大得多,在这种强大的竞争中如何盈利?可能是共享单车公司急需解决的最大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困难重重、问题不断、前景不明朗才给了创业者制造了机会。所有的创业者不正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起来的,还是让我们祝愿共享单车的公司们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