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质量分析
武安市第十二中学
2020年6月5日和6日,我校九年级在教研室的精心组织下举行了二模考试。后两天经过网上阅卷和学生成绩分析:
先将二模语文试卷质量分析如下:
从整体上来说,二模试卷规范大气,题型新颖,难易适度。
该试卷共21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4题,21分)
第1小题是古诗文填空,分值8分
问题:
出现错误最多的第四小题,出现诗句乱串门现象
典型错字:第(1)小题“落红”写成“落花”“化作”写成“化做”
第(2)小题“与”写成“于”“郎”写成“朗”。
第3小题 “山水之间”写成“山水之乐”,“在乎”写成“在于”,再就是缺字(也)、加字(而在乎)现象严重。
建议:加强背诵默写,力争准确无误!
第2题字音字形方面的问题
存在问题
一、学生的汉语拼音字母和英文字母不能很好的区分,汉语拼音字母书写不够规范。
二、学生的前后鼻音分不清楚,声调把握不准,书写中会出现同音字这样的错误。如“矩形”的“形”字写成前鼻音;“矩”写成一声或四声;“弥漫”的“弥”写成“迷”或者“猕”,“悠闲”的“悠”写成“优”或者“忧”。
策略:熟练掌握《中考说明》里的字词;对字词进行归类整理,高效识记。
1、翘舌音舌尖音字词专项复习。2、前鼻音后鼻音字词专项复习。
3、易写错字词归类复习。4、同音字、形似字专项复习。
3题选错较多,文化常识积累不够,理解不通透。
4题:本题是图文转换题,重在看图话绘内容写寓意,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平均分在4.3,满分少数,0分没有,最低分2分。
存在的问题
在第1小题中,审题不清,答题容易偏颇。有些学生写成了疫情报告数据,有些学生还是依据新闻拟标题形式把首段的最后一句抄了上去,有些学生用语不规范,直接说成“中国疫情结束”,还有少部分学生有空题现象。
在第2小题中,首先,答题思路存在问题。多数学生先说图片内容再说寓意,然而答案是一个图形结合一个寓意,学生的答法导致寓意的缺失或不完整。其次,图片不够清晰,导致学生描述存在问题。图片的模糊让学生分不清是凤凰还是鸽子,说凤凰的少数,言鸽子的多数;部分学生不认识天坛说成故宫的居多,还有部分学生把雨果的名言直接理解为译文就是“千里同好,坚于金石”。再次,部分学生书写不好,有乱勾乱画现象,答题模式不规范,没有按点踩分。
今后的措施
本组内商议,针对本次如文转换出现问题,建议如下:
1、注重对图画的描绘顺序,关照寓意的取向,最好按点答题有条理有顺序。2、注意书写,好的书写能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对自己的得分也有帮助。3、审题要清,切不可胡乱写,比如本次把天坛写成故宫的就有不少人。4、训练方向要紧跟时事,关照社会,跟上时代的步伐。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5-20题,49分)
第一部分古诗赏析:
5题,选择题,学生对古诗的重点词语记忆不够。
6题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这个题的分值是3分,平均得分只有1.5,得分不高。
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盲区——答题区域空白,强化名句赏析背诵检查。
第二审题错误,这次考察的题干里有“颈联”字样,很多孩子答成了颔联,也就是说,在古诗常识问题上是盲点,需要我们把这些古诗的常识教给学生,让它会判断。
第三个问题是答题组织语言不规范,任何赏析都分三步走,首先从修辞入手,包括修辞手法、用词、也包括描写手法、写作手法得判断;第二步紧扣文本,这个在答题中丢的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翻译诗句;第三步答他的表达效果,落脚到思想感情层面,这个点丢的少,第一步和第二步丢分多,希望我们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改善。
最后老生常谈,书写问题必须改善。
[if !supportLists]二、[endif]文言文
第7题重点实词的解释。
整体答题效果较好。大多数学生得分在3分以上,极少数学生得0分。 首先是这几个动词较常见,有比较丰富的现实语境积累。因为经过近一个月的复习,在文言词汇的功夫初见端倪。 答错的一方面由于积累不够,另一方面由于语境义不明,活用不够,需进一步加强积累,规范语法。
例如:详答为详细,不能根据语境活用为动词 知道。
许,一般不错。
堕,错误解释为堕落,不能翻译为落下。
计错误解释为算计,感情色彩不对。或错误解释为计策(名词),词性不对。
死学活用是文言文学习的必要方法,缺一不可。
第8小题 文言文句子翻译
问题:
1.翻译不完整,重点字翻译错误,如“归”“自娱”没有翻译,“商”翻译成商场,“兹”翻译成寻衅滋事,“辄”翻译成车等。
2.译文中有错别字,如抢劫的“劫”写成“却”。
3.有大概意思翻译正确但句子读起来不太通顺的情况。
4.有把原句子或从文中随意找了一个句子抄上当做翻译的。
5.有空白现象。
6.有涂抹、书写潦草、字迹太小的问题。
措施:
1.要让学生多积累文言词汇,提高翻译的准确度。
2.加强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训练,以减少错别字现象。
3.加强课外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训练,保证译文语言通顺畅达,生动形象。
4.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从心理上敢于大胆面对课外文言文,认真思考,用心答题。
5.加强书写,不能只重视作文书写,其他题也应做到字迹工整,大小适中,不涂抹,不留空白。
第9题考察的是对课外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值四分。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整体书写差,表现为字迹既小又挤,导致阅卷老师看不清楚;以及涂抹勾画多,书写潦草, 卷面不整洁。
2.文中给出四个得分点,四点中任意答出两点就可以拿满分,但仍然有部分同学只能答出一点,还有一少部分同学没有答这道题。
3.部分学生没有读懂文言文,或没有读懂题干, 答非所问,导致错误。
4.答题不能按点来答,层次不清,总结概括能力差。内容显得杂乱,不利于得分。
建议:
加强文言文阅读训练,既要立足课本,又要面向课外,扩大阅读面。文言文阅读绝大多数是题在课外,而答在课内。我们要在梳理课内文言文,整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课外阅读拓展。另外还要重视对学生应试心理的指导,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第10题出现问题:
1.大部分学生能从原文中找出汪十四的“”能骑善射”“闻嚆矢声,即弯弓相射,竟能与嚆矢箭锋相对。”故得一分的学生人数较多。
2.有一部分学生能写出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并能结合原文分析,表现汪十四“能骑善射”的学生人数较少。
3.个别的学生没有读懂原文,出现答非所问。没有抓住关键词句。所以没得分。
应对措施:
1.多积累文言词汇,多做课文文言文,总结答题方法与技巧,积累经验。2.理解文章前提是梳理文章内容,做到文从自顺,才能更好
的了解文章主旨,评价人物性格特征。3.善于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者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亦或是自己组织文字回答。
三说明文阅读
第11题简答题,问的是“木板年画保留了多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它们分别是什么?”
本题整体上答得还不错,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准信息,规范答题,但仍有以下问题:
1.没读懂文章、不审题导致提取信息不准。把文中出现的名词都罗列出来,有的重复,有的答非所问,“彩色胶印、版印、石印、铅印、黑货”,甚至把“四川绵竹”当成一种古艺。
2.答题不规范。抄写了三句话,没有分点标号,看上去一团乱。
3.书写有待加强。字间距小而挤在一块儿,字迹潦草。
4.抄错字。“扑灰”写成“朴”、“布”,“灰”字右上角还加点。
措施:
1.现代文一定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读懂文本,大致理清结构层次。2.抓住关键词审清题意。3.答题时分点作答,标清序号,注意工整书写、有字间距。从文中摘取词句要细心,别抄错字。
语文第12题分析:1.好多学生只解释了奇花异卉的字面意思,没有结合上文分析。2.书写差,错字多,绵竹写成棉竹,拓印写成柘等。3.好多学生只抄了特点,没有写出拓印,或者写成黑货,还有写四川绵阳的。4.还有学生照抄原文,语言组织能力不强,不通顺或表意不清。5.总体来说,本题答题情况良好,学生能答出“拓印”或“拓印年画”。今后应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答案更通顺准确,教会学生分析加点词语应结合上下文并统观全文进行分析。
13题选择题错误较多,结合内容理解不够,学生对工艺理解不够。
14题是对《水浒传》的名著考查。在阅卷时,空白,答非所问,一张冠李戴,错别字严重……得零分的很多!
这名著题虽看着是问答题,但它却是胡编不来、绕弯不得的客观题!故事情节就是与祝家庄有关,脱险的计策就明白写着,若书没读到这里,无论这学生多能说会道,转弯抹角也是不对的!
真阅读!现在对名著的考查不再仅仅是作者、人物性格、熟悉的故事,而就是这样从头到尾,融会贯通的整本阅读,就是这样实实在在的考题。
每天打卡阅读名著不愧是实实在在读书的好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必须把节假日时间利用起来,踏踏实实的读进去,读懂故事,读出感悟,读出兴趣。
利用几堂课时间把《水浒传》后四五十回的故事借助手边资料书了解一下。遇到这种给片段考情节的题,也可以大概推断出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名著的学习,更是如此。
第15题试题分析。
学生出问题的地方:
1.不能准确总结简爱从劝慰者身上学到的品质,而是从简爱的所有性格中出答案,并且不能准确举例说明。
2.不少学生试卷卷面涂改严重,字迹不工整。
3.答题缺乏顺序,不能按照提问一步步作答,而是所有问题答案乱作一团。
4.有学生答案写错位置,其他题答案写在本题位置上。
措施:
1.给学生全面了解名著内容的机会,重点事件要清晰掌握。
2.规范学生答题语言和格式,使答案不至于因为没有顺序而丢分。
3.训练学生审题能力。
4.对答案写错位置的情况,一定要充分重视,不断提醒学生养成认真细致对待答卷的习惯。
记叙文阅读
16题
总体来说孩子们答的还是不错,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能把姐姐的这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一出现的问题:
1态度不端正。如此简单的问题,个别同学试卷还是空白,没有写答案。2审题不清。题干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不够简洁。3人称有错。主语应该是姐姐,表达技巧:姐姐干了什么事。有个别同学主语答成了"我"。4条理不够清楚。多数学生不分点儿长篇大论,很难让阅卷老师看清写的重点是什么。
应对措施:
1增强学生的中考意识,规范学生的书写。
2指导学生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3复习中教师一定要强调中考技巧,比如看分写点,用阿拉伯数字明确分点。
第17小题:品析语言
问题:
1.对文章整体内容不理解,不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导致句子理解有偏差。如:“称破铜烂铁”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及其作用分析,学生理解为:体现生活的贫困不易,没有理解到与辫子的对比作用,从而来突出姐姐孝心上。
2.审题不仔细,抓不住题干关键信息。如:第(2)小题题干中问“为什么写”,这四个字是提示在答题时要回答清楚原因,可是很多同学答成了词语赏析,“这两个词语表现了……”,显然没有很好理解设题意图。
3.回答不详细,抓不住答题要点,如“对比”“孝心”“珍贵”等关键点。
4.文体知识不清楚,还有写“说明文”“准确性”等字眼的。
5.书写太潦草,字迹看不清楚。
措施方法:
1.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思考,由整体到局部的理解文章意思,主旨理解要准确。
2.审清题干,尤其关键信息,不能遗漏,要揣摩出题意图,思考回答方向。
3.回答要条理清楚,抓住要点回答,不可乱写一通。
4.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
18题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认真细致,思考问题不全面,因此,在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时,答题不完整。姐姐丢失了两个东西,黑辫子和红绒鞋。大部分学生只答了红绒鞋,导致失分!
2.错别字
“辫子”写成“辨子”,“鞋”“祖母”也有写错的。还是要夯实基础,从日常书写和答卷抓起,重视易错字的纠正和强调!
3.书写潦草,根本看不清楚写的是什么。有涂抹现象!
4.理解不到位 “姐姐丢失了什么?”这一问题文章中一目了然,可是也有部分学生答成“丢失了青春”“丢失了上学的机会”。
5.回答问题角度不对。如,丢鞋子值得的原因,可以是怕我在雪地里行走被冻着。学生写的理由是,是怕我被嘲笑,维护我的尊严。
今后复习的建议:
1.加强书写规范工整的训练,让阅卷老师看清楚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精读文本,结合文本全方位的概括文章的内容,做到看分值答题。
3.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利于情感的把握,更好的理解中心思想。
4.现代文阅读训练建议以读为本,读出人物,读出事件,读出情感,读出人生真谛!
19题,分析结尾句的作用。
[if !supportLists]1. [endif]存在空白2.答题不全,不能按方面答题。
措施:加强记叙文的专题知识块的积累记忆及活学活用。
20组阅卷分析:
存在问题:1.态度不端正,不写和写得少的同学占比较多。
2.“照应题目“这一点90%学生都没想到,缺少从结构上分析作用的意识。
3.答题没有条理,不按点答题,也不分点答。
4.书写差,字迹潦草,勾画涂抹现象比较严重。
5.没有审好题就回答,答题思路不清晰,凭借主观想象,没有结合原文思考作答的意识。
6.学生答题大部分都能具体回答,但是答不到题意上,在总结品质上,有些词语不够准确!
7.答案不写在正确题号上,比如有两个19题答案写在了20题上面。
8.文不对题,答案停留在表层,不能通过问题发掘内在精神。
措施:
1.要强调做题态度,不要留空白题。
2.答题格式要规范,有条理,最好分点写。
3.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分类型进行训练,强调答案一定要在文章中有依据的做题原则。
4.注意书写整洁,规范。
5.引导学生揣摩出题意图,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进行思考。
5.积累常用的答题术语,比如性格品质等。
第三部分基础知识(21题,50分)
语文21题分析:
1、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恰当立意并选材,基本上都能做到扣题并中心明确,但是学生作文立意不新颖。
2、书面上来看仍有很多学生书写不好,字数不足。
3、从语言上来看一部分学生语言单调缺乏美感,甚至有大白话罗列的情况。
4、布局谋篇上看有很多学生已经掌握技巧,但是也有三大段或者段落太碎的情况。
5、本次作文也发现有好多学生已经开始关注自我关注身边,能抓住身边的小事写好。但也还是有很多学生套话多,真情实感少。
6、有学生懒得写并且抄阅读文的情况。
今后工作建议:
1、培养学生审题、拟题和立意选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关注自我关注身边的事,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2、推荐美文积累好词句并为己所用。
3、练一篇作文就要学会从布局上打造自己的作文。
4、必须把字写好,并注意字数。
二模落下帷幕,需要我们进一步查漏补缺,发扬优点,回归课本,回归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切实提高学生成绩。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