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榆钱
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夕阳下走来一个人,他捡起地上的东西,捡起的是一朵榆钱,他心想终于长了一树榆钱了,朋友们总算有钱花啦,烧给你们吧,因为朋友们被迫害已经阴阳两隔,这就是《朝花夕拾》的故事。鲁迅先生穿一身长衫,在风雨后,捡起一朵落花....夕阳中的背影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任何年代,成为中华一种文字,一种文化,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从来没有改变过,一夕阳,一落花,一背影,已经映在中华人的骨骼脉络里。揭露丑恶是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传统。
鲁迅先生用严峻的目光看着这个世界,如果世界上还有丑恶,他肯定要说出来,这就是他的性格,这就是他该做的。中华人从来不会屈从历史,屈从岁月,屈从压迫,中华人都有一种文人的骨气,一种面对现实的勇气,一种说真话的勇气。“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近代中国积弱贫病,中华变法过,虽身未成功,却带来知识的种子,从百草园中飞出了轻捷的叫天子。每一次苦涩的失败的尝试,都代表一种勇气。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尝试的勇气。在一个没有科学概念的时代,很多人形容中国整个历史,都是靠经验,而没有具体的成为科学,成为严谨的公式,公理。说的很好,但是衣衫褴褛的鸦片烟鬼,并没有放弃,依然在世界的格局里艰难的前进着,这就是中华文化骨气。一百年前你抽鸦片,一百年后你玩手机,玩手机很可能也在学习知识,我只是觉得这种幽默感很好玩。
“她说生前最喜欢看先生的文章了,先生再写一篇吧,”是说人们很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和风骨。日本友人藤野先生的音容在黑黑的暗影里,也仿佛在说:“周树人,你不能只为了六十分,你要警醒一个民族,”中华人认真的精致的完成一种建设,这是一个民族最大的骄傲,所以要多创作中华文化的文章和艺术作品。每当大雁飞过秋季,遍插茱萸,中华文化,不需要刻意传承,已经是一种生活。中华文化造就了能写《朝花夕拾》《西江月》《念奴娇》的人。
我拾起青口河堤上的一朵榆钱,我就会想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也会想起童年的那些趣事,童年时候,三三两两的小伙伴,爬到榆钱树上,采一堆榆钱果腹,真是又有乐趣,又能饱肚子,一举两得。
如今的榆钱长在树上,却没有看到小朋友爬到树上,采榆钱。时代和生活都在进步,没有人会停在原地,停在原地,也许会被淘汰,
但是文化也许不会被淘汰,也许会被时代洗练的越来越好看,所以,我还是喜欢路过榆钱树的时候, 翻起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看先生严肃的背影,这个世界如果存在黑暗,就会有匕首一样的文字。
二 花的影子
在一个落日残阳的暮春时节,我走在生态公园里,我捡起一片飘落的玉兰花的叶子。此时玉兰花的叶子已经有些干枯,过几天就会干涸,看着它这么凄凉,我思念起她花茂盛的时节。花开花落是一种自然规律,残酷,却有新的花朵,但是世界上有永远不凋落的花吗?没有,那种不凋落的花是塑料花,一种假花。
我忽然也想起我书房里聊斋志异的封面,上面是一个翩翩的古装女子,多像一朵盛开的花朵,是丹丹吗?她眼睛闪光的样子真好看。
封面的那个女子,生活在蒲松龄先生的小说里。她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世界上也不存在永远十六岁的少女,永远盛开的女生,
只能通过那些虚构真实文字去想象她花的影子。也许只有文字图片,才可以定格那些美丽的瞬间和岁月。这也就是我喜欢写文字的原因,文字可以记录,可以定格。 花的凋落,花的影子,只能活在想象里。世界上没有不散场的宴席,跟有些人说什么人生哲学,历史文化,那也是白搭,
文字有时候就是很简单,就是看一种味道,写完存放,自己珍藏就好。
三 中华读书声
我走在一个很老的小学的校园门口,是我们这里的老青口小学,这时天气里一场夏雨刚刚下过,校园地上落几片梧桐落叶,地面的石板已经被雨水湿透,有几棵苍老的梧桐矗立小学门前,它们那些高大的躯干不知道藏着多少来来往往的读书故事。我走过小学门前捡起一片落叶,还是绿色,只是一阵风雨才让它们落地,我感觉有点惋惜,但是新老更替是很自然的事情,不用太过难过。
我走在校园门口,刚刚可以看到深深的校园院墙里,校园深深不知道深几许。你看一眼里面,就能让你想起读书书院的故事。
中华文化的诗意,总会在自然中打动你的心扉, 我走在一个风雨过后校园门口,这个时候我突然也想起那些读书的往事,
我能想起多少这些树叶和深院的悠长文化和故事?
我忽然想起,“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之后,朝来夕去的人海中,远方的人向你挥挥手”忽然也想起那首歌那熟悉的音乐,那首音乐里就是写这个时候这样的意境吗?这时候我经过的校园里偶尔也会传出读书声,我想,本来这是一个阴暗雨过的午后,应该是一种烦闷的荒凉的气氛,这个时候却因为朗朗的读书声而变得生气勃勃,不再有那种烦闷的感觉,让我自己也挺惊奇的。
突然想到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你们都是中华人,你们知道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为什么生生不息,生机勃勃吗?
一时说不清楚吧,我就有一个答案,我想是因为这些孩童们的读书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火种,他们的读书声让中华文化牢牢扎根,中华文化就会一直传承下去了。他们在中华传统的文字里启蒙并开发智慧,将来都会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少年强,则中华强,在朗朗的书声中,中华的文化得以传承,中华的文字写出了中华人的世界最强音。
中华文化里的读书声才是中华文化最厉害的底蕴.
在此同样致敬那些默默耕耘不辞劳苦的老师,你们是中华人的心灵工程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因为你们中华人才能不断奋进,辉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