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二、思惟無量
【或復由此算數行相,別別思惟展轉差別,當知即有無量差別。】
這是第二科「思惟無量」。前面第一科,是思惟蘊的數目,按照蘊的數目說,現在說「思惟無量」,那範圍就特別廣大。
「或復由此算數」的「行相」,「別別」的去「思惟」,各別的去思惟。說這個人是個慈善的人,他的色,他的受想行識是這樣子;說這個人是作惡事的人,那他的色受想行識,又是怎麼樣怎麼樣,很多很多的問題,所以就成了無量無邊的差別了,「當知即有無量」的「差別」。
亥二、稱量行相(分三科) 天一、徵
【云何以稱量行相,依正道理思惟諸蘊相應言教?】
這是第二科「稱量行相」,分三科。第一科是「徵」。前面是按照算數的數目,可記的行相去思惟,解釋完了。現在說第二科稱量行相,先是徵。
怎麼叫作「以稱量」的行相,「依正道理思惟諸蘊相應」的「言教」呢?
下面第二科解釋。第一科「標」。
天二、釋(分四科) 地一、標
【謂依四道理無倒觀察。】
這底下就是解「釋」,第一科是「標」。
「謂依四道理」,前面依正道理,現在就是這樣的道理。「謂」這個稱量行相的思惟,就是說你這位佛教徒思惟的時候,要依據四種道理「無倒觀察」,不要有有錯誤的觀察,不要有錯誤的觀察。依這四個道理就是正確的了。
這是第二科解釋,裏面第一科是「標」。
地二、徵
【何等為四?】
這句話是「徵」。怎麼叫作四種道理呢?
下面第三科是列出來。
地三、列
【一觀待道理,二作用道理,三證成道理,四法爾道理。】
第一個是「觀待道理」,第二個是「作用道理」,第三個是「證成道理」,第四個是「法爾道理」。這是「列」出來。
下面解釋這四種道理,分四科,第一科「觀待道理」,先是「徵」。
地四、釋(分四科) 玄一、觀待道理(分五科) 黃一、徵
【云何名為觀待道理?】
這個「觀待道理」這句話怎麼講呢?
下面第二科,就是「標」。
黃二、標
【謂略說有二種觀待。】
簡要的說,有兩種觀待。這是「標」。
下面第三科列出來。
黃三、列
【一生起觀待,二施設觀待。】
這觀待有這麼兩種不同。
下面解釋,解釋先「別辨」,別辨裏面先解釋「生起觀待」。
黃四、釋(分二科) 宇一、別辨(分二科) 宙一、生起觀待
【生起觀待者:謂由諸因諸緣勢力生起諸蘊;此蘊生起,要當觀待諸因諸緣。】
「生起觀待者:謂由諸因諸緣勢力生起諸蘊」,這個「生起觀待」,這個「諸蘊」,色受想行識諸蘊,它原來是沒有的,原來沒有後來有了。它這有是怎麼有的呢?「觀待」,這個「觀」就是看,就是你要注意;這個「待」就是它所遭遇的,「待」者遇也,就看它遇見什麼因緣,然後它才能生起的;它生起的情形要看它遇見什麼因緣,它才能生起。這上面說「謂由諸因諸緣勢力」,這個看它什麼因緣呢?就是各式各樣的因、各式各樣的緣的力量,因的力量和緣的力量,然後這件事才能現起,是這樣子,叫作「諸因諸緣勢力生起諸蘊」。
「此蘊生起,要當觀待諸因諸緣」,就是這樣意思。譬如說受蘊,我們先說這個受蘊,這個受蘊的現起「要當」,就是決定要看它所遇見的「諸因諸緣」,它如果遇見美好的因緣,那麼他就會現出一個很如意的受,令他心情快樂;若是遇見一個不如意的因緣,他就苦惱了,苦惱的受就現起了,要「觀待諸因諸緣」。這個「諸因諸緣」就是看你,你自己要準備了,你若準備好的因緣,那麼你這個受就是令你快樂一點;你若準備一個惡因緣,那就令你苦惱了。這個佛教的理論說,你的受要假借因緣才現起,因緣從那兒來的?你自己準備的,佛教的理論是這樣說。若是社會上一般人的想法;不是,苦惱是你給我安排的,我要打倒你,我就快樂了,是這樣子;這和佛法不同。
《披尋記》八六八頁:
《謂由諸因諸緣勢力生起諸蘊等者:〈有尋有伺地〉中說有十因四緣生起諸蘊及蘊觀待,隨其所應差別應知。》
「謂由諸因諸緣勢力生起諸蘊等者」:在「有尋有伺地中說有十因四緣生起諸蘊及蘊觀待,隨其所應差別應知」,這個因緣在〈有尋有伺地〉那裏說,有十種因有四種緣,那地方說得很詳細的,這裏就不說那麼多了。
宙二、施設觀待
【施設觀待者:謂由名身句身文身、施設諸蘊;此蘊施設、要當觀待名句文身。】
這個「生起觀待」講完了,現在說「施設觀待」。「謂由名身句身文身、施設諸蘊,此蘊施設要當觀待名句文身」。這個「施設觀待」怎麼講呢?這個「施設」就是安排的意思、安排。看誰來安排;譬如說這有件事,需要有一個人寫一篇文章介紹這件事,那麼你若找一個寫文章特別好的人,那麼這個施設出來這個名言就是好一點;你若找一個人不是擅於這件事的,那個文章寫的就是差勁了,就是不及格了,就是這樣意思。
「謂由名身句身文身」,「文」就是字,這個「名」、名言,就是每一法都有名字,由各式各樣的名字組織起來就變成句,句子多了就變成一篇文章了。名也好、句也好都是字。這些名句「謂由名身句身文身」,「施設諸蘊」,就是安排這叫作色蘊、這叫受蘊、這叫想蘊、行蘊、識蘊、這是苦、這是苦受、這是樂受、不苦不樂受,就是施設各式各樣的蘊的名言、名句。
「此蘊」的施設,「要當觀待名句文身」,然後才有這個蘊的名字出來的,是這樣子。這就是文宣的這一方面事情,其實也是很厲害的事情。
宇二、總結
【是名於蘊生起觀待、施設觀待。】
它把前面這一段文結束了。
黃五、結
【即此生起觀待、施設觀待,生起諸蘊、施設諸蘊,說名道理瑜伽方便。是故說為觀待道理。】
「即此生起觀待、施設的觀待,生起諸蘊」,有生起的觀待,諸蘊就現起來了;有施設的觀待,那麼就施設諸蘊的名句出來。「說名道理瑜伽方便」,這樣的生起觀待、施設觀待,它的道理是修瑜伽者的一種方法;你從這裏去思惟,就會明白諸法實相的道理了,「是故名為觀待道理」。
(2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