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点击这里收听本集节目英文原声(完整版)
本次要向大家分享的这期All in the Mind的主题是《the distracted mind 一心多用时的大脑》。
我在此将翻译原节目内容的第2部分,即原节目音频的〔04:19-12:00〕部分。
本文摘要:
1. 列维亭在书中还写到:当你在专注于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邮箱里忽然收入的一封未读邮件,会把你的有效IQ水平降低十分之多。这听起来令人非常难以置信,那么列维亭是怎样得出这个实验结论的呢?
2. 斯坦福的Russel Pouldrack发现当人们在一心多用的同时学习知识,会让这些新知识进入它们本不应该进入的大脑片区。
3. 在生物学界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进化滞后”,是任职于斯坦福的生物学家罗伯特萨波尔斯基提出的。萨波尔斯基认为:我们现在的大脑实际上仍然是为了适应原始人生活的构造,而非我们身处的高科技现代生活。
也就是说,我们大脑的进化滞后了两三万年,甚至四万年。因此我们也没有理由期待在最近过去的几百年中我们的大脑进化的进度会一下子赶上来。
正文:
列维亭在书中还写到:当你在专注于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邮箱里忽然收入的一封未读邮件,会把你的有效IQ水平降低十分之多。这听起来令人非常难以置信,那么列维亭是怎样得出这个实验结论的呢?
列维亭首先指出:这只是一个单一实验的研究结果,还并未得到重复实验的广泛证实。
这个研究显示:邮箱里的一封未读邮件,并不会降低你真正的稳定IQ水平,它降低的只是你的功能性IQ。
而其原因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因为这份未读邮件,让你的思绪分散了,你要将注意力分一部分出去。这个时候你的脑袋里会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响:这邮件会是谁来的呢?会不会是个好消息?会不会是那封我一直在等待的大老板的邮件告诉我说我们那个上千万的大单子签成了?这封邮件是否需要我立刻回复,或者它是否只是一封垃圾邮件?等等这些想法在你的脑袋里混成一团,它们占据了你有限的注意力。而你实际上眼下更需要做的是把这些注意力完全投注于手头的这件事情上。
但是,你也许会问:这种注意力的分散对于IQ的影响真的能够达到十分之多吗?
列维亭回答道:这个单一实验的结果确实是这样显示的,但是当然在科学实验里,我们通常需要来自更多实验的证明,我们不会对一个单一实验结果投注百分之百的信任。
但是我认为这个效应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暂且不谈IQ,就拿我们曾经在办公环境下做的实验来说。我们发现:那些被允许一心多用的人,在一天下来之后,所完成的任务事项实际上比那些一心一用的人们要少。
而这其中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心多用者自认为他们所完成的事情比那些一心一意同时只做一件事的人们要多得多。
那么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我们的自我感觉如此不准确呢?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仅仅凭借你无比确定地认为一件事情是怎样的,绝对不代表这件事情真实的情况就是如此。作为一位神经科学家,我们的常识之一就是:我们的大脑非常善于自我欺骗。举一个我自己的日常体验中的小例子:在几杯苏格兰威士忌下肚以后,我的大脑就会告诉我,我简直是一个幽默天才。但是我身边的朋友们告诉我根本不是这样。那你说我和他们谁说的对呢?
列维亭还在书中谈到了一些其他神经学家的研究发现,比如斯坦福的Russel Pouldrack。他发现当人们在一心多用的同时学习知识,会让这些新知识进入它们本不应该进入的大脑片区。
大脑内部有一些通道,它们使我们能够获得新知识,并且帮助我们把这些新知识输送到大脑正确的部位以使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利用和分析,或者将它们存储到记忆当中。而当人们一心多用的时候,这些通道就被扰乱破坏了。在这种情况下,你所获得的新知识很有可能会进入错误的大脑区域,以至于你将无法在日后把它们重新调取出来,无法对它们进行利用。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大脑的记忆功能,在出厂设置时就是不包含应对高科技生活所需的能力的呢?比如像记住各种登录密码这样的精细活?
列维亭教授表示,我们的记忆功能的确不适合记忆登录密码这种类型的信息。然而,这其实是涉及到另一方面的构造上的原因,和我们先前所讨论的一心多用的机理不属于同一个问题。
我们大脑的短期记忆可以保有的信息量,也就是你在意识中能够短时间保持住不忘记的信息的数量大概局限在十件以下。而对于长期记忆,也就是你对于自己一生中重要事件的记忆等等,这种记忆类型目前看起来似乎是没有容量的限制的。
然而记忆密码让我们感到的困难之处是:它们通常有一定的随机性。我们所注册的不同网站会对你设置的密码有不同的限制要求,有的密码要求你必须有特殊字符,有的又禁止使用特殊字符,还有的要求至少有一个数字,等等。
回到我们本期讨论的主题,即“信息过载对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有多少实验结果可以证明这种影响的存在呢?
列维亭指出我们能够从脑部扫描结果中发现这种影响。并且从唾液样本的检验中,通过比对实验参与者在进行多任务处理前后的唾液样本,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一心多用之后,皮质醇(即压力荷尔蒙)的含量显著增加。
另外,当我们研究透过脑部扫描所呈现出来的大脑活动时,我们发现一心多用使人们大脑的运转切换到一种模式,而这种模式不利于大脑进行修正恢复、不利于创造力的发挥。
在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下:注意力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中控执行”(central executive)模式。这是一种我们很熟悉的模式,在这种大脑状态下,你的大脑在活跃而专注地处理任务,一切都运转得很平顺。另一种模式是“白日梦”模式。这种模式在生活中的对应情境比如当你坐在沙滩上,对着海水放空,思绪飘来飘去。此时你不再有意的控制自己思维的流向。
在当下这个充斥了过多咖啡因的时代,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一整天工作下来都不要落入那种神游的模式,我们认为它是生产力和高效率的敌人。然而,实际上却恰恰相反,神游模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我们在一天当中需要每过一段时间就让自己神游一会儿,因为它会有效地帮我们按下大脑的重置按钮,它可以让我们能够补充一些被消耗掉的神经化学物质比如葡萄糖,并且还可以刷新一下我们当下正在解决的问题的思维架构。经过此番刷新,我们的思绪被重新的排列组合,因此当我们再次回到这项任务面前时,便更有可能想出一个解决方案。
主持人问道:那么假如我们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进化出一个如此不适应现代生活的大脑呢?
列维亭解释说:
在生物学界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进化滞后”,是任职于斯坦福的生物学家罗伯特萨波尔斯基提出的。我们当然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进化的,然而所谓“进化滞后”是指我们进化的速度是如此缓慢,以至于我们通常不会在自己这一生中看到这种变化的发生。要使基因组渐渐对于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改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萨波尔斯基认为:我们现在的大脑实际上仍然是为了适应原始人生活的构造。也就是说,我们大脑的进化滞后了两三万年,甚至四万年。因此我们也没有理由期待在最近过去的几百年中我们的大脑进化的进度会一下子赶上来。
让我们遥想一下我们在原始社会时候的祖先们,在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如此大量的信息进入脑袋,也不会经历多少技术上的发展变革——在掌握了利用火这项技术之后,足足又经过了几千年后我们才又发明了轮子,再过了几千年之后我们才有了农业。而反观当下,你手机里的应用程序几个月就得更新升级,一升级你就得去学习这些新的东西。
我们现如今每天所要接收到的信息量,是短短25年以前的五倍之多。我们每天所要处理的信息总量,相当于从头到尾阅读完175份报纸的信息量。我们常常感慨我们正身处于信息过载的时代,那么我想问的问题是:我们现在每天所处理的信息数量,是否已经超过了我们大脑构造所能承受的范围?也就是说我们经过一步步进化而来的大脑的这般构造,从根本上来说是否具备处理这么多信息的能力?
从我们每天都能听到的人们的感慨来看,似乎确实是这样的:我们都觉得没有从前那么多空闲时间了,我们觉得工作的效率没有以前高了,而且我们感到想要做出决定变得更加困难了。
>> 在荔枝FM App中打开本链接跳转至的播客,可订阅更新。因本播客中同时发布除《译览心智》外的其他方面内容,如只希望查看《译览心智》的相关音频,可在“专辑”页面中选择《译览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