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最深的记忆是知道了“维多利亚”的秘密!希望每一位华人都有这样的香港记忆!
1
四通八达的道路,光彩夺目的大厦,典雅神圣的教堂……当人们迷醉于中环绚丽夺目的生活,那种一下子跃进上流社会的优越感,便会油然而生。同时,很多人又难免心生疑问:港岛究竟有什么特别?中环究竟有什么特别?一切要从“维多利亚”四个字开始说起。
英国人占领香港岛后,以中环区为中心,建立了维多利亚城。“维多利亚”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它可以是西方某个城市,希腊神话中的女神,或者是足球明星的妻子,小说人物的名字……但是对于英国人,那是在维多利亚女皇统治下,一个帝国最为光辉的象征。
在那段时期,英国的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维多利亚”就是“日不落帝国”的代名词。所以那个时期叫做“维多利亚时代”,香港的海港叫做“维多利亚港”,港岛的市中心叫做“维多利亚城”。英国人在香港设立维多利亚城,把它打造成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就像北京城里的紫禁城,只是这座城的主人不再是华人自己,而是英国的王权。
二十世纪初,香港人将维多利亚城划分为“四环”(西环、上环、中环、下环)和“九约”(初始为“七约”),也就是分为四个部分和九个区域,这种划分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现如今,维多利亚城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但这个地区的核心地位却始终没有改变过。所以,四环之内的景致与别的地方大不相同,其中的中环则更加耀眼。
维多利亚城在高度上,又将权力和财富划分得更加明显,围绕一座“不太平”的太平山,英国统治者和贵族在山顶,欧洲和中国富商在半山,英籍以外的其他普通外国人在山脚,中国平民只能散布在海边。
2
现在的香港,以维多利亚命名的地方,除了港湾,还有一座公园,这是因为公园入口处放着维多利亚女王铜像。有趣的是,这座铜像原本应该在皇后像广场,现在皇后像广场无“皇后”了(女王在翻译时被译作皇后)!
原来的皇后像广场应该是名符其实的塑像广场,拥有皇室人员像六座,非皇室人员像三座。在这个不算宽阔的广场中,有九座铜像同时围绕在身旁,那感觉一定是极其震撼的。这些铜像究竟都是为谁而铸造呢?其实他们的身份也没什么悬念,大多是英国王族的成员。
可是如今来到那里,人们无法再看到齐刷刷的外国人铜像了,日本短短几年的侵占,彻底改变了它的面貌。在缺乏原材料的二战时期,日本人将这些铜像运回本土熔化成铜,将英国高贵的王权碾作卑微的尘埃,让它消失在那个时空里。战争结束后,香港寻回的就只剩下维多利亚女皇铜像和昃臣爵士铜像了。昃臣铜像依旧被放置在皇后像广场,而女皇铜像则被移到了公园。它们至今矗立在城市之中,凝望着这座城市的发展。
3
现在,想看维多利亚女皇铜像的人,就得移步到铜锣湾的维多利亚公园了。在公园入口处,女皇塑像仍栩栩如生。“她”头戴王冠,右手持权杖,左手握宝球,坐在写有“V”字的座椅上,神情庄严地望向远方。
1887年建造铜像时,维多利亚女皇已经登基六十年,那时七十七岁高龄的女皇仍然是英国王权的象征。与英国当地的女皇像相比,香港的女皇像很严肃,也很冷酷。她手里的权杖竖立着,仿佛王冠、宝球、权杖所象征的王权,都被她牢牢地握在手里,香港这片土地的一切权利都在她的掌控之中。直到1997年,那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真正终结!
一九九七是被香港铭记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30日23时59分,在英国国歌声中,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落下。这一年的7月1日0时0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声中,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旗冉冉升起。这一分钟过得很慢,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与辛酸,从此“维多利亚”不再是任何符号!这一分钟过得很快,转眼间,纪念香港回归的纪念碑和金紫荆已经在海港旁矗立了二十年!
也许直到今天,香港还是一个自幼被抱养过的孩子,承受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和翻天覆地的改造。返回故乡后,虽然孩子与家庭之间还需要重新认识,不断磨合,但是家庭始终是温暖的,会给予这座城市新的理解与包容,和谐与发展!愿这座城市用希望点亮未知的远方!
(节选自新书《熟悉的香港,陌生的HONG KONG》)
碎碎念:
遇见兰月,一起成长!写兰芳月朗的文字,记光怪陆离的成长。
兰月新书《熟悉的香港,陌生的HONG KONG》希望你喜欢~
转载请简信,已开启维权,谢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