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每天都做很多事情啊,除了必须的饮食起居,工作与学习可能占了我们大部分时间。但具体来说,人的24小时中,一般能够使用的是16个小时,但是我们至少有8个小时都已经拿去工作了,而且一般人都以工作为劳累的根源,从而对余下的八小时进行放纵与浪费,没有进行有效的休息恢复,难以把余下最能提高你的时间给利用好,实属遗憾。
貌似在工作学习中,你也不是光工作把,时不时看看手机刷刷微博,闲的没事瞟同事几眼,总之,是很难达到专注的。你也许会说:万一公司家里发了什么紧急的事情了,我总得看看把。然而事实是,根本没有什么重要的信息,手机却一直在勾搭你的注意力,让你得效率降低。 关于时间管理的四象限大家都应该是知道吧,最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才是你应该每时每刻都应该关注的,但是时间也是有限的,如何分配你的时间呢?
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这本书中,他列取了3个关于成功的谎言
每件事情都很重要,面面都要俱到
除了必要保持我们身体技能的饮食起居以外,通常在我们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大多数人所做的绝大多数事情都不是为了一个目的而奋斗。更多的时间是被所谓可以做但是对最终重要的结果毫无影响的事情所支配着,刷手机,剪指甲,旁观他处,做本事时,咦,我那个是不是忘记做了,我得去做去。这些对你的结果毫无影响,他们在勾搭你的注意力,偷走你的意志力。成功往往不是因为我们忙碌而接近我们,而是因为我们知道成功的大概方向,朝着他走,并非如灌木丛一样繁盛,却不能如乔木一般直冲三天。忙碌有2种:1,被各种繁杂事所影响,却倍感知足,我今天过的好充实啊,其实毫无意义。2,只受一件事情的支配,那就是你最重要的事情。
有选择性的付出很重要,常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前提这个有选择性的是指:在深思熟虑后,明确目前所做的事情是否是最重要的,并且找到他,从而这个选择才是有价值的。但任何一切,都离不开持续的努力!
方法:列举待办清单,利用28法则,循环使用,找到今天所最重要的那百分之2并持续践行下去。
同时做几件事效率会更高
先举一个计算机的例子,我们的计算机系统的任务处理是如何达到同时运行多个软件的。我们把每个应用任务比作一个切片,现在我们有很多个切片,而计算机的处理系统一次也只能处理一个切片(也就是一个任务),这时候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就是,在每个切片上运行一定时间,一直循环切换,速度越快,从而使我们的应用看起来每一个都是正在进行(视觉效应),但实际上他是一个一个的运行的。但是我们人不同,我们人如果在任务中来回切换是需要大量成本的,电脑只需要耗费电力,提升他的处理速度,我们人只能根据神经突触去连接,消耗的是我们的脑力。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够同时兼顾几件事的说法只是一个美好的谎言。这是针对真正需要耗费我们脑力,需要去思考的事情,如果只是单纯的玩乐休闲,这不成立。 一个人确实能够同时兼顾几件事,但是这样难以抓住每一件事情的重点,一般几件事情做下来,很难都完成的好。我们人物切换脑力主要耗费在:从1任务转向2任务时,对2任务当时情况的提取,以及思路的整理。
自律和意志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意志力越强,当然就干劲越大,持续性就越高。但是意志力可不是让你呼来唤去,任凭你使唤的。意志力就像是我们的“精神肌肉”一般,我们举哑铃举久了,当然会累,唯一让他能够持续工作的办法就是让他休息一段时间,之后他又会生龙活虎。如果我们一直持续的高强度工作,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脑子里最重要的动力源泉都没了,还怎么出效果呢。
我认为,自律只是一个生活形式,一个工作学习生活的框架,如果我们的框架没打好,我们的里子自然也是歪曲的。但是框架也只是个形式,本身固然重要,但是填充物也必须得到,也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事。
自律,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
由此可见,首先要自律,才能养成习惯。而需要多久的自律才能要成习惯呢?伦敦大学的调查:平均需要66天,而非一般的21天。保持相对养成较容易。
如何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
我想做什么,什么对我的影响比较大。这份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做什么才能直插核心。我要做我所谓的这件重要的事时,拿他和其他的事情做比较,其他的事是不是可有可无,或者说做了后对我想做的,该做的,重要的有没有什么大影响。做了这件事之后,其他的事是否无关紧要。
方法:本书给出了一个倒推法
即从长远目标来看,5年内,目标规划是什么,这五年实现什么对我人生影响较大?然后继续推,1年内,我该做啥对我的五年规划有最大的意义,这个月我该实现那个步骤对我今年贡献最大,这一周我该做些什么才能让这个月有所收益,今天,我要做的事哪一件最重要。把所有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直到找到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祝愿大家能够找到自己最重要的事 T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