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了,我以为我已经好了。这么多年了,我以为我已经痊愈,不再伤痛。可是,每到清明,心,就隐隐地疼,遇到雨,就更是疼得钻心……清明是思念凝聚的泪,化成漫天濛濛细雨,淋湿了多少人的心……无论我们忍不忍得住眼泪,雨总是下得格外缠绵,无论鸟儿会不会停止鸣唱,思念都像春藤一样缦延……多想看到你熟悉的脸庞,多渴望听到你熟悉的声音,假如有部电话可以打到天堂,这样,我们就可以跟思念的亲人,聊聊天,问问他们好不好,也说说自己的近况
This:喂!爸,最近身体怎么样,感觉还好吗?由于疫情影响我今年不能回去看您了,年纪大了少喝酒多喝茶,您在那边好好保重身体噢。
That:好!放心吧,我身体没什么事了,又可喝酒了,你们在外面也要注意安全,疫情期间呆家里不要出去。好了,挂了。嘟…嘟…嘟…
老爸嗜酒都知“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有事说事,干脆利落如老爸做事风格,您可知道这么多年我有一肚子辛酸和委屈要向您倾诉,话到嘴边的话在听到都…都…声那一刹那间嘎然而止,其实我想说:爸,您出远门的这些年我们一家人对您牵挂不断、想念不减、记忆永存,跟您唠唠嗑让您不觉得孤单。
您疼爱的外孙现在长大啦,希望他以后像您一样优秀,今天他看了您写的《平凡人生》这本家书评价很高呢,说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悟,证明他逐渐成长变得成熟懂事了,当我说起这本家书背后的故事时不禁泪然泣下,他就跟我说每次见您说起外公就很伤心,这并不是外公写这本书的初衷,我们不应该只有肝肠寸断的忧伤,应该追思外公高风亮节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他为人处世原则。
一语惊醒梦中人!
是啊,清明是感恩,是哀思,清明,更像一种精神。像一位慈祥的老人讲述尘封的故事,我的父亲跟我说他们六十年代过苦日子饿死很多人……,也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阀门,跟儿子讲述了我的一些人生经历和感受,七十年代缺吃短穿,读书不仅仅是读书,反而是干完活顺带读个书的年代,比如上山砍柴下田割禾,下地种菜,挑水,担煤,割草这是每天必须做的事,家里条件不好的就更多辛酸事,这些都是现在的小孩没法体验的,就像我当年也不相信老爸说会有人饿死。也许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记忆深处生命不可承受之痛,一代人讲述一代人的故事,在我心里老爸从来就没离开,就象习惯了老爸往年过年过节工作特别忙没时间在家陪我们吃年夜饭,觉得就是出了趟远差要很久很久才回来,这些年想爸了就陪妈去看看,差不多每年清明都回去,去年回去还特意买了一束鲜花坐高铁转班车一路恭敬地捧着以确保花不被压坏,前年去刚好有人扫墓时不小心烧了山,碰到表伯路过借他镰刀割草割出一条隔离带才没烧过来,本想用手机拍照证明山火不是我们点的,被妈妈制止,说是先人面前别乱拍照,(民间有一种说法,清明期间要有敬畏之心,别做一切有辱祖先的事,否则没好运),事后听妈妈说表伯唯一的证人不久离世了,政府有人打电话给她问话是不是我们家点火烧的山,调查结果当然清者自清。这就是固执的妈妈宁愿被怀疑也不愿做认为有辱先人的事。
清明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让后辈慢慢知晓血脉的延续,懂得了生命一代代传承的使命,体味了责任、礼仪和感恩,潜移默化,因小见大,由此及彼。家国情怀,也寄寓于这清明的一跪一拜的祭奠之中。很多人,由于疫情,无法返乡。只能居家追思了,毕竟,装在心里胜过一切。常思老爸生前一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清洁、清明、清白;无非一个清白!
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
多少人能清‘?多少人能明?”
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来到这世间,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要珍惜和父母子女的缘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漂泊在外不要紧,记得常回家看看,“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要珍惜夫妻之情,“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要珍惜身体、时光和朋友,惜缘惜福,知敬畏懂感恩!
“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梨花风起正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