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看到樊登老师发了一则微信,大意是说,找教练带他跑步,平时做热身的时候,他总是偷懒,担心消耗体力,正式开跑时没有力气。
有天,他很认真的做了热身,累的够呛,心想:“完了,早饭没有吃,五公里怎么坚持下来?”没想到开始跑以后,比平时速度还快了。跑完5.55公里,很轻松,腿不酸,心不慌。
教练解释:刚起床的时候血液都在内脏里,四肢没有血液,直接开始跑步会很难受。充分热身以后血液从内脏到了四肢,自然会好很多。之前他同时带过两个训练营,一个中国团,一个韩国团。两个团的人训练强度都一样,但最后成绩差别很大。就是因为对热身的重视程度不一样。韩国人认真热身,所以成绩好很多。
记起有次给一家企业做培训,培训管理员是个小姑娘,工作经验不够,到了培训地方之后,发现现场一片混乱,参训人员没有分组,桌子摆放凌乱,学员讲义没有准备,电脑和投影仪的连线还没有接好。
如果慌慌张张把一切到位后,直接进入课程主题,效果一定会很差劲,于是,那天的破冰活动我用了大概一个小时。正式进入主题时,还担心会影响了上课的进度,没想到学员出奇的配合,不但进度快,氛围好,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参与,收到的评估反馈也是特别好。
这次培训给我映象很深,因为此前我对课堂破冰的认知是例行公事,走个过场,超过15分钟,都会感觉浪费了时间。那次之后,每次备完课,我都会更加认真的设计破冰环节。
由此两事,我们可以看出:做一件事情,重要的部分不是开场、中间、结尾。而是开场前的准备工作。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万全的准备,才是制胜的基础。
我们看一本书,往往喜欢直接进入主要内容,其实在看之前,看看别人写的序言,作者的自序,本书的目录,都是十分重要的,直接进入主题往往会成为盲人摸象,只知局部,不了解整体。
我们解决一个问题,容易就问题本身提出解决思路,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虽然解决了一个问题,但在这一个过程中又制造了新的问题。试试在解决问题之前先做“分解问题”这一功课,把大问题拆成小问题,再把小问题逐个击破,分而食之,才好消化。
打个比方:做事是一道“墙”,想要翻越这道墙,你想通过“助跑、跳越、支撑、立上墙头、再一跃而下”这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完成,显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需要个人具备极高的素质。一般人翻墙最好的方式,找一个梯子,或者搭建一个坡道,那么做事前的准备,就是助你翻墙必不可少的工具。
可惜,大多数人都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