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因为什么机缘,你过上了现在的生活”这个问题。嗯,也许你对现在的生活还是不满意。但如果对照你过去三五年乃至十年前的处境,是不是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了呢;在这些已经实现的人生里,什么是你改变的机缘呢?
请回答。
①有人说是《朗读者》,我信。毕竟通过文字和人来讲述“人生庄重”这件事,确实没有谁比《朗读者》更让人如饮醍醐了(不,我觉得还有新世相)。
②对于我自己而言,改变人生机缘的方式仍然是十几年前的那场“私奔”。因为不甘于小池塘一般的生活环境,因为年轻有改变的勇气,我在那一天选择成为“勇敢的告别者”,与一个还不曾熟识的姑娘一起北上了。尽管现在依然没有实现人生梦想,但我亲手结束了自己“一眼望到底的人生”(你知道当时曾有多少姑娘羡慕我,但敢跳脱的只有我)。
③也有人说改变他命运契机的关键字,是“父亲”。
曹文轩在《朗读者》中讲述,“如果没有父亲,他不会选择文学。如果没有文学,他进不了北大。如果进不了北大,就没有现在的他”。“父亲”是他《草房子》里的灵魂人物桑乔,也是他打开逼仄人生的关键字吧(曹老师,你同意吗)。
④我认识的一个出租车司机,她的命运改变契机是“离婚”。很巧的是我正好作了见证。第一次打车时,她平静的跟我说因家暴她刚刚搬出家门。第二次打车时,她认出了我,笑着跟我说“好巧,我今天刚办完离婚”。我从她的表情里看到“离婚”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时刻(嗯,这个故事下次有机会再说)。
⑤对于大张伟来说,或许公众号“新世相”才是他打开小文艺人生的方式吧。他知道“在一个大多数人对生活不满,所有人面临精神困闷的年代,文艺一定会流行”。
很显然,他又不是为了赶流行才做“新世相”。我觉得他是把“新文艺推动世俗流行的大方向”当作了自己的大梦想,并在这样的选择下,为了“新世相”的读者打开了自己更丰润的大文艺人生(哈,张伟老师,是不是有点懂你呢)。
你看,令我们人生更为阔亮的关键字完全不同:“朗读者”,“私奔”,“父亲”,“离婚”,“新世相”。。。
对呀,怎么可能相同呢?**
毕竟“人生为什么逼仄和怎样才能打开”本身就是个性化问题,它和一个人的性格,出身,天赋乃至时代机遇,都有着纵横交错的关系。
今天,驻足在草间弥生的艺术里,我突然看到了这种隐秘关系。
不知亲爱的你看到她的画,是怎样的感觉(密集恐惧症读者,请自动略过图片)。
1949年《残梦》
1966年《消灭自己》
《我们永远的灵魂》
草间弥生画的童年的自己
一开始看草间弥生的作品,那些大幅度的圆点和条纹营造出来的空间感对我们感官会产生强大冲击,好像走进了小时候一直在玩的万花筒里。
这种她所反复应用的波点图案元素,其实跟她的生活成长关系密切。
小时候,母亲抵制草间弥生绘画,并且认为她的幻觉都是胡说八道,撕掉她的画布,惩罚她去做苦力,经常打骂她,甚至曾一度打到她失聪。再加上她的父亲生活很放荡,愤懑的母亲竟然歇斯底里的把对男人的不满都转移到幼小的草间弥生身上。
母亲有时还安排草间弥生去做一些令她恐惧的事情。“每次父亲出去找情人,母亲都叫我去跟踪,我在冬天的寒风中流鼻水,一边发抖一边走,由于年纪小,我一下就被父亲甩掉了,结果回到家,母亲又对我大发雷霆。在这惨淡的家庭里生活,只有画画能让我清醒。”
“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带着素描本跑去家里的采种场玩。那里有一大片槿花,我会坐在花圃里胡思乱想。某一天,一朵朵槿花像人一样摆出不同表情开始和我说话,它们的声音越来越大,大到我的耳朵开始痛。”
在她患了神经性视听障碍之后,她总觉得身边出现薄纱一样的灰色帐幕将她盖住。强烈的恐怖感让她的精神接近崩溃,于是她开始画这些斑点,为了抵抗幻觉带来的惊恐。
这个“二十世纪最伟大艺术家之一”,和我们一样在被迫的人生里,选择了离本能最近的“画画”,开始逐步跳脱被嫌弃的人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进入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之后,因为觉得学校教学方式很古板,草间弥生经常逃课自己作画去。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她养成了不关心别人的艺术,也从不学习艺术史,只专注做足她自己的艺术德性,最终成为了独立于世外精神世界的草间弥生。
如今,凭借“画画”成功实现人生逆袭的草间弥生与“60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领头人”,“风靡全球的波点女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划上等号。
5月22号之前,她在东京国立美术馆作了一场展览。90幅画作和130幅《我们永远的灵魂》绘画系列作品将会同台。
如果你那时正好在东京,正好想遇见这样的草间弥生。
我奉上展览信息给你,请拿走不谢。
时间:2017/02/22-2017/05/22
地点: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
“地球也不过只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画好了圆点,就画好了宇宙、画好了世态人生。”
对了,在过去三五年已经实现的人生里,什么是你改变的机缘呢?
想听这个故事。
最后,送上林徽因这首《别丢掉》 “Don’t Cast Away” 给这无限可能的人生。
翻译:许渊冲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
——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