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女那伽
因为电视剧热播,网上讨论很多,甚至还冒出了“达康书记表情包”,正好微信读书有“增一得一”活动,就通过赠书得到了这本《人民的名义》。
关于周梅森这个作家,很多年前就看过他的作品了。那个时候我刚开始上班,读过王跃文的《国画》之后,我对官场小说开始感兴趣,入门的小说,就是周梅森的系列作品。
周梅森的小说,反腐类的居多,有种让人读后特别爽快的感觉。毕竟,对群众来说,打到贪官,总会大快人心。早期的官场反腐小说,大多也都是这个味。
这本书,因为拍成了电视剧,也因为有众多老戏骨参演,还被宣传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小说而成为了热门。早就不再读他的作品,这次也赶了个热门,想看一看,这本书的“尺度”大到了什么程度。
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若不是有“最大尺度”的期待,可能我也不会这么失望。
这本书,其实就是一本很平常的官场反腐小说,满满的都是套路。情节大家都清楚,我就不多说了。各种人物,很多人乐此不疲地猜测作者在影射谁谁谁,讨论得非常热闹。然而,再热闹的表象,都掩饰不了这本小说的平庸之处。
正面人物永远伟光正,始终没有动摇,一看就让人想起以前那种老电影中浓眉大眼的那种非常正面的形象。好歹,到了今天,反派不再是贼眉鼠眼的形象了,从模样上再不好分辨了。但骨子里仍旧是黑白分明。
好一点的地方是,文中的落马官员,塑造得还比较立体,作者把贪腐的源头归结为“穷”,因为以前的穷困、落魄,造成欲望的无止尽,在金钱或者别的诱惑面前几乎完全没有抵抗力。然而,这样的归因,总觉得还是简单了。
书到了最后,算是借着沙瑞金之口点出了干部任用体制的问题,但也都是大多数人都看得到的、众所周知的、浅层次的。作为小说,或许要求作者提出解决办法,要求太高,但对这个现象进行深度剖析,则是写作者应该做的功课。
到了最后,当一双手凭借着“一把手”的支持而不屑地扯掉法院的封条时,书中唯一思考过的那种官场体制,变成了大笑话。群众喜闻乐见,却让人忍不住悲哀。文中,中央巡视组的隐约出现,再次强调了这种悲哀。
反腐,仍旧是自上而下,仍旧需要依靠上级强有力的介入纠正,或者依靠官员的道德品质。然而,如果没有制度的束缚,道德是不会成为道德的。
事实上,如果没有沙瑞金含糊的支持,没有侯亮平自身品质的高洁,或许文中的官场依旧歌舞升平。盖子不会被揭开,腐败也不会被看见,或者说,至少不会特别明显地被人民看见。
这场反腐大戏,反的是借着人民的名义贪财腐化的官员,然而打出去的拳头,却不关人民什么事儿。关于背后的大老虎“赵立春”,也写得非常含蓄,仅仅是点到。
如果所谓的尺度,仅仅停留在落马官员的级别,这样的尺度,其实真不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