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被一个问题困惑着,难道中国的经济就不能“由富裕带动贫穷”,然后一步一步地消除贫富差距吗?但其实我发现,无论多少年来国家政府和富人再如何努力去消除贫富差距都好,也是于事无补,每年的财政拨款和给予贫困乡村的补贴并不少,可这种做法也无法改变中国的这种贫富差距的现状,一个贫困地区被扶持起来之后,又有一个贫困地区在等待着支援。
是不是贫困地区的人,除了等着援助,再也没有脱贫致富的机会?难道真的是由于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健全,税收制度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不平等竞争的存在这些问题所导致的?我不断思索着。
刚从学校出来准备找工作的我们,好像都会得到不同的但却相似的建议,这边有亲戚建议我们去考公务员考银行,那边又有老师朋友建议我们去私企,于是我们也都在各种建议中陷入了无限的迷茫和徘徊。让我觉得很特别的是,从商和从政的人思维真的完全相反。从商的人会让我们多去企业里头积累经验和不断挑战,从政的人会让我们找份工作安安稳稳地过属于我们的一生。
其实,每个人的建议都是自身的一个认知,所以站在每个人的生活氛围提出的建议我都能理解。因为一直以来,就有子承父业的说法,于是一代接一代的思想就慢慢成为了一个家庭的教育模式和思想模式,务农家庭的教育就是从小要如何勤俭节约,如何用心耕种;从政家庭的教育就是从小的一切行为思维都有一定的规矩和准则,也慢慢制约了孩子的成长天性要循规蹈矩,安分守己,慢慢地孩子的思维会开始慢慢地稳步化发展,;从商的家庭教育便是从小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越有想法便越好,于是慢慢地孩子的思维也越来越跳跃,越来越愿意去尝试和挑战一切新鲜而不同的东西。
一旦,后代中的一人想要有一丝改变家庭原有发展模式的时候,会被家里人认为“叛逆”,也不被支持,慢慢地,这种思想的差距慢慢地拉大,也导致了一个人不敢突破原有的一切束缚去尝试,去改变现状的思维。
个人认为,贫富差距是因为氛围渲染所导致不愿意靠自己努力改变现状所导致的,总会觉得改变的一切会翻天覆地,会让自己更加一败涂地。
所以单方面想要“以富致贫”是永远解决不了现状的,想要真正的改变这种状态,只有不断地去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体制,提高贫困地区科技发展,尽可能地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接受到我们现如今的这种发展趋势,让他们可以不断地学习我们这种思维模式的发展,让他们看到只有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缩小这种永久的差距,当然,国家政府和大型企业也应该不断地提供机会给想要尝试的人去体验,也可以通过由商人带动他们创业的引导模式,把金钱的支援改变成精神和技术的支援,然后不断地拉近距离,也许这样的模式应该更让缩小贫富差距指日可待吧。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其实天生就决定了他不同的发展趋势,但由于家庭教育氛围不同的渲染之下,也会固定了他的思维模式,也慢慢地不敢去突破原有的家庭教育模式,于是,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再也没有突破。但是,这个鼓励全面发展自身的时代里,我们应该如何去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成长,是否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下一代的一个新的起点,一个起点和氛围的重要性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而我们也总害怕起点。
罗振宇在“2015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说了“最适合创业的人是聪明,年轻,贫穷的人”。如果我们一直把自己原有的资本都限制在方框里,那我们将什么都改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