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 彭慧原创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盆底治疗专科(盆底中心)于2009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与日本大肠肛门病中心-高野病院合作建立,是国内首家盆底疾病专业研究机构, 主要对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便秘、 大便失禁、 慢性盆底疼痛、 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尿失禁、 产后盆底松弛等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达到恢复盆底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2016年被广州市科协授予广州市科普游自由行项目承担单位。
主要诊断和治疗项目包括:
1、 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
2、 高分辨食道胃测压,食道24小时ph及阻抗监测
3、 尿动力检查
4、 盆底肌电图
5、 盆底肌电评估
6、 生物反馈训练
7、 运动康复训练
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可通过256个传感器连续采集到肛管括约肌各个方向的压力值( 360度三维环绕测压, 0.01S间隔连续数据采集) ,呈现三维空间压力影像 ,对功能性便秘、大便失禁、先天性巨结肠有独特的诊断意义,其对括约肌功能减弱的准确定位,对于诊断肛门外伤、肛管直肠术后肛门功能的评估意义尤其显著。
高分辨食道胃测压,适应症
包括胃食管反流、 贲门失迟缓、胃底折叠术的术前术后评估、pH电极放置位置、非心源性胸痛、食管裂孔疝、吞咽困难等;
食道24小时ph及阻抗监测适应症
包括烧心、 反酸、 胸痛、 吞咽困难、 打嗝、 恶心、 腹痛 ,以确定是否存在反流疾病的证据、患者的症状是否是由反流所引起的、是否出现食管高敏的现象。
尿动力检查
包括自由尿流率测定、膀胱测压和尿道测压,主要用于评估膀胱及尿道功能,适应症包括: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及尿失禁。
盆底肌电图,当神经系统的一些疾病或损伤时,会导致盆腔脏器功能改变,包括排便功能障碍、大便失禁、粘膜脱垂、盆底疼痛等。当临床评估显示患者存在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时,可以采用神经生理学检查来评估盆底肌及肛门括约肌的神经支配的完整性,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性研究(阴部神经终末运动潜伏期)以及骶神经反射
盆底肌电评估,通过电极从肌肉表面采集神经肌肉生物电信号,并将其记录,放大,传导和反馈,从而进行肌肉功能的量化评定,常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法,可评估盆底各型肌纤维的张力、稳定性和赖疲劳性,主要用于评估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
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物信息原理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不同频率电刺激及不同效果的生物反馈模式,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促进盆底血液循环,增加肌肉肌力和弹性,恢复盆底正常功能。主要治疗疾病包括排便困难、大便失禁、粘膜脱垂、肛门疼痛坠胀、尿失禁、术后排便功能异常、性生活不满意、无快感、性交痛、阴道痉挛。治疗疗程:
每天1次,10次一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补充每天2次家庭训练;
运动康复训练
通过有针对性的对盆底肌肉进行训练,从而达到辅助排便、减缓盆底坠胀、控制大小便的作用。
上班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08:00-12:00,下午14:30-15:30
联系电话:020-38601831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员村二横路26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号楼3楼盆底治疗专科
彭慧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
【社会兼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医师考核分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联肛肠病专业委员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TEM(经肛直肠微创外科)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学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华南名医联盟医学专家会员
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 审稿专家
【医疗特长】
主攻肛肠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擅长盆底疾患、顽固性便秘、复杂性肛瘘、痔、肛裂及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