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发生冲突时,都会试图“赢了”孩子或者说“搞定”孩子,但正面管教强调要“赢得”孩子,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区别呢?
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为什么“赢了”孩子会让孩子成为失败者呢?因为会挫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当我们想要赢过孩子时,往往会怎么做?用惩罚、责备、羞辱、命令等方式,对吗?这些都是控制孩子的方式。即便孩子表现出了更好的行为,但对孩子发展健康的自尊却是一种伤害。如果孩子们认为自己的尊严取决于外在他人的评价,他们就可能会变成“讨好者”,总是想“寻求他人的认可”,他们学会的是通过观察他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这样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那么,如何“赢得”孩子呢?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可以采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向孩子核实自己的理解是否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并不表示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在与孩子发生冲突后进行上述四个步骤时,最关键的是我们言行背后的态度,这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
当我们用友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跟孩子沟通时,就会传递出支持的感觉,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当我们内在的感觉是愤怒、指责、羞辱时,就会营造出疏远和敌意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如何期待能够赢得孩子真正的合作呢?
在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时,最重要的是背后要有鼓励、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否则学到的方法就会沦为对孩子的不尊重的操纵。如果我们拿不准自己的应对方式是在“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可以问自己:
“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
——摘编自《正面管教》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