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而我,享受了他人的琼瑶,居然木桃都迟迟不能奉还。
在撰写《麻辣烫经济学——经济学通识二十一讲》的时候,我参考了俞炜华老师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直接引用他的例子、警句都不在少数。当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写一个书评,以表达对俞老师的感谢之意。如今我的书即将出版了(预计8月下旬上市),书评居然还没有写出来。
我与俞炜华老师是多年的学术好友。我们学术理念相近,都固守芝加哥学派的价格理论传统,坚持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人的行为,而把工夫花在调查决定成本收益的约束条件上。无疑,我们是学术界的一小撮。我们因此惺惺相惜、相互鼓励。
俞炜华老师的经济学纯粹。他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把握精准、细腻,绝对没有半点含含糊糊的地方。他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分析,都一以贯之只从经济学的角度、逻辑一致地展开,绝不参杂其他因素。这看起来简单,其实是很难的。
记得周其仁老师在评价张五常教授的时候说过(大意):“你看教授研究的题材形形色色,但是收敛回来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一点,也有人能做到。而教授厉害的是,他的文章篇篇读起来又都充满了新意。”
高手一招走遍天下。好的理论就应该有广泛的解释力。
低手呢,左边来了问题左手挡,右边来了问题右手推,下面来了问题用脚踢,看似精彩,然而放在一起逻辑却是矛盾的。
俞老师说:“在解释现象时,能够真正用到的概念非常少,关键在于如何灵活的应用这些概念。”在这一点上,我是高度认同俞老师的。我认为,如果不能用少数几个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解释人的一切行为,就是经济学还不到家。
好的经济学书,不仅要清晰、简约,更要交给人们看世界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俞老师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具备这个特点。我相信读了他的书,自己就能用经济学的视角、方法分析现实问题。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还特别善于运用生活化的事例来讲述经济学。
在讲利己假设的时候,他写道:“人们在农贸市场上买鸡蛋时,总是喜欢挑个大的。这说明人是利己的。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去挑个大的,你也可以观察到一些人专门挑个小的,一打听,人家是卖茶叶蛋的。所以,人还是利己的。”当我讲课用到这个例子的时候,学生都会会心一笑。
在讲套利的时候,他写到:“在现实世界中,利己的个人在不断寻找套利的机会。例如,无论是超市新开结账闸口,还是机场安检新开安检闸口,你都会看到,马上有一群人向新的闸口奔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新开闸口排队的人数和已开的闸口持平。因此,无论你在超市准备结账,还是在机场准备过安检,去任何一个闸口,速度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这例子特别直观,一说学生就能懂,但你讲课的时候现场未必能想到。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充满了俞氏警句:“如果你想劝说别人做某事,要诱之以利,而非动之以理。”“上帝目光所及,一切皆可交易。”我就不一一摘录了。
俞老师阅读广泛,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并且引用得恰到好处。墨子讲:“断指以存腕,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也,非取害也,取利也。”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斯蒂格勒说:“所有的慈善家加起来,也比不上政治经济学家通过维护自由贸易政策给劳工阶层带来的利益多。”
书中还有大量的对于真实世界现象的分析,如,校园周边商铺生意火爆,钱是被商家挣走了,还是被房东赚走了?为什么人们喜欢相互赠送礼品,而不是现金?等等,这是我们芝加哥学派的共同特点,就不展开说明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几乎每一节都有真实的案例,并且每一节后面都配了大量生动、有趣的习题,这对于经济学老师来说尤其宝贵。
要说该书有什么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在个别内容上,还有一些主流经济学的影子。
这本书适合做经济学的入门教材,也适合做大众了解、学习经济学的通俗读物。我郑重向大家推荐俞炜华老师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